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73|回复: 9

“断桥指路”资料之三----西湖景点介绍:;2007年新西湖十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7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杭州西湖:
     美丽的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湖光山色和众多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引人入胜之处,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杭州西湖风景区是以西湖为中心,分别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49平方千米。杭州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5.6平方千米,湖周约15千米。


宝石流霞:
     “宝石”是指西湖北岸的宝石山。宝石山一名是因山岩中嵌有赭红色晶莹闪亮的“宝石”而得来的。其成分含有较多氧化铁,呈现出红色,这些“宝石”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远远望去恰似朵朵彩霞飘浮在湖畔上空,故名“宝石流霞”。
     上宝石山一般从保俶路或葛岭登山较为方便。宝石山的主景是保俶塔,它是一座六面七级的实心砖塔,高45米,初建于北宋开宝年间,系吴越国王钱弘俶的母舅吴延爽因钱弘俶奉召进京,为了保佑他平安归来而建,故名保俶塔。现塔为1933年重修。塔身秀挺纤细,宛如亭亭玉立在西子湖畔的美女,有“保俶如美人”的赞誉,是西湖风景轮廓线上的一个突出的标志。
     宝石山以奇石著称。登上山顶,保俶旁有来凤亭,即“宝石凤亭”,是清代“钱塘十八景”之一。亭旁山岩有一块长两三米的椭圆巨石,因下部与山岩脱离,摇摇欲坠,如天外坠落,俗称落星石。吴越王钱鏐曾封其为寿星石。附近有看松台,上刻“屯霞”二字。相传钱鏐在此欣赏松涛起伏之景观。在阳光下,岩石光耀闪烁,宛如彩霞屯积,故名为屯霞石。在来凤亭西侧有一洞名川正洞,过川正洞有一条长约10余米,宽不足1米的石峡,两侧石壁如削,传说系钱鏐用脚蹬开的一条道路,名“蹬开岭”。宝石山顶巅是狮子峰,山势险峻,巨石兀立,有“一峰之志”之称。山南麓还有一块“秦皇系缆石”,说的是公元210年,秦始皇南巡会稽郡祭大禹,船行至此,因钱塘江口风恶浪高,便停泊在宝石山下,将船缆系在石上。
     在宝石山上还有葛岭,最高处海拔有125米,相传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岭上有著名的抱朴道院、炼丹台、炼丹井和初阳台等古迹。初阳台在葛岭最高处,是一座两层石砌亭台,为观日出胜地,元代称“葛岭朝暾”为“钱塘十景”之一。


保俶塔:
    保俶塔原名应天塔,或称保叔塔、宝所塔,在西湖北岸的宝石山巅。北宋开宝年间吴越国丞相吴延爽建九级舍利塔。咸平年间,僧永保重修时减去二级。该塔历经元、明、清三代六次重修。现存六面七级砖塔为1933年重建,它是用砖石砌成的实心建筑,塔身呈八棱型,高45米,上下匀称,线条柔和优美,塔身挺秀,宛如少女伫立,凝视湖山,与湖光山色构成一幅秀丽恬静的画面,被珍视为西湖的标志之一


断桥残雪:
  断桥是白堤东头的第一桥,因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会,就在此桥。
  当大雪初霁,断桥拱顶处积雪先融,远远望去,一片银白世界中,桥顶雪残恰似断开,别有韵味。


白堤:
   白堤原名“白沙堤”,长约一公里。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为了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兴建的,以风光旖旎而著称。后来,人们以为这条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就叫它“白堤”。实际上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了。解放后,沿堤铺了人行道,草皮,加种垂柳碧桃。春天一到,柳丝泛绿,桃树嫣红,远远望去,白堤犹如湖中的一条锦带,游人到此,看着桃红柳绿的景色,仿佛如临人间仙境。白居易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柳荫里白沙堤”。


平湖秋月: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秋光万顷秋。” 宋•孙锐
平湖秋月在白堤西端,面临外湖,背倚孤山,水面开阔,在皓月当空的秋夜,湖平如镜,清辉如泻。唐代在此处建有望湖亭,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年)改建为龙王祠,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又改建为“御书楼”,并在楼前水面铺筑平台,构围栏,立碑亭,题名“平湖秋月”。
    原平湖秋月的游览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1959年拆去沿湖一带“罗苑”(犹太商人哈同为其妻罗迦陵建造的别墅)的高耸围墙,新建和改建八角亭、四面厅和“湖天一碧”楼等建筑,增植石榴、红枫、垂丝海棠等花木,掇叠了山石,游览面积扩大了数倍。沿湖一组亭、楼、厅、榭掩映在花木丛中,高下错落,极富诗情画意。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皆有景色可观。
    “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这两副对联,是平湖秋月的真实写照


孤山:
    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四面环山,一山独峙,山虽不高,但却是总览西湖景色最好的地方。孤山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化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馆和中山公园,山顶西部有西冷印社,西麓有秋瑾墓,东北坡有放鹤亭等。其中放鹤亭为纪念宋代隐逸诗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和鹤子之传说。亭外广植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就已闻名。唐代有孤山寺,南宋时建西太乙宫、四圣延祥观,清代曾在此建行宫,康熙、乾隆南巡时都在这里住过。雍正时(1727年)改为圣因寺,与灵隐、昭庆、净慈三寺合称西湖四大丛林。


放鹤亭:
    放鹤亭和林和靖墓位于孤山东北坡。林和靖是北宋隐逸诗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
     放鹤亭初建于元代,现亭为1915年重建,亭中有《舞鹤赋》刻石一块,石碑通高2.4米,宽2.94米。文章为南北朝鲍照所著,字迹系清康熙帝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全赋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
    放鹤亭旁还有林和靖墓,墓畔曾有林和靖生前所养


西泠印社 :
    西泠印社在孤山,有柏堂、竹阁、仰贤亭、四照阁、题襟馆、观乐楼、还朴精庐、华严经塔等建筑,也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
    社址在西湖孤山西端柏堂、竹阁后山,原为清代行宫御花园,后淹没,经印社数年经营,被誉为“西湖绝胜”。亭、馆壁间嵌有清代名人画像石,浙派印学大师丁敬身手书刻石;山崖廊间更有吴昌硕等名人碑记,布局精巧,曲折典雅,耐人寻味。西冷印社为浙江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泠桥:
   西泠桥和断桥、长桥合称西湖三大情人桥。西泠桥是一座环洞石拱桥,白堤未建时,这个地方曾被作为一个渡口,即西村唤渡处。
   西泠桥流传着苏小小的故事,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的一位歌妓,但她极知自爱,因受官绅欺凌,忧郁而死。死后,曾受她银俩资助得中功名的滑州(镇江)刺史鲍仁,将其葬于西泠桥畔,并建慕才亭一座,亭柱上楹联“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赞颂了苏小小的品行。现桥、亭尚在,墓已毁。



抱朴道院 :
   抱朴道院位于西湖北面的葛岭半山腰上。既是杭州最早的道教宫观,又是杭州现存唯一的道观,1984年恢复开放。相传晋代葛洪曾在此结庐炼丹,因葛洪自号抱朴子,故此地名为“抱朴庐”。
    抱朴庐依山而建,一道盘旋起伏的黄色矮墙内有两处殿堂和高低错落的楼阁。周围有炼丹台、炼丹井等古迹,岩崖上有“人间福地”、“咫尺瑶台”等石刻。


岳王庙:
     岳庙、岳坟在西湖畔栖霞岭下,面临西湖,庙内古木参天,规模宏大。门楼重檐歇山顶,巍峨庄严。
     它是一座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庙,主殿忠烈祠中有岳飞坐像,坐像高4.54米,着甲按剑,披紫蟒袍,双目炯炯有神;上悬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匾一块,殿顶天花板上绘百鹤图,殿内两侧壁嵌“尽忠报国”四大字。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今作“岳飞抗金史迹陈列室”。
     岳王庙西有岳坟,墓道阶下两边的铁栏里围着害死岳飞的四个奸贼的铁像:秦桧、王氏、张俊、万俟禼。他们都反剪双手,跪在墓前,受尽人们唾骂。正如岳墓门上刻着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苏堤春晓: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鸟。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明•杨周
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为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全长2.8公里。宋朝苏轼任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东坡曾有诗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动人,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
    曲院风荷位于苏堤跨虹桥西北。宋朝时,在洪春桥堤,有一酿造官酒的曲院,因荷花繁茂,故名“曲院荷风”,日久淹没。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在岳湖引种荷花,构亭立碑,并建敞堂“迎熏阁”、“望春楼”及曲径走廊。
     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赞的就是这“曲院风荷”。1980年开始,旧园扩建近30公顷,分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及郭庄六个景区,其中荷花池分别种植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品种,与岸边芙蓉相映,成为“芙蕖万斛香”的胜地。池上小桥数座,或近水,或贴水,或依水,人行其中如在荷莲中行走。园内有迎熏阁、波香亭、风徽亭、湛碧楼、红绡翠盖廊等园林建筑,各有特色,各具风味。


飞来峰 :
    飞来峰在灵隐寺旁,也是杭州的名胜。东晋咸和初(约公元326年),印度高僧慧理登此山时,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故名其峰为飞来峰。
    飞来峰高209米,由石灰岩构成。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了一座奇幻多变的洞壑。在青林洞、玉乳洞、龙泓洞、射旭洞以及沿溪涧的悬岩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间的石刻造像330余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像。
    清代汪适荪有《游飞来峰》:“峰峰形势极玲珑,灵根秀削摩苍穹。一峰已尽一峰起,奇峰面面无雷同。我来绝顶徘徊久,天风飒飒吹襟袖。恍疑羽化欲登仙,此峰自合名灵鹫。”
    山中岩洞回旋幽深,洞壁满布五代、宋代、元朝时期大小石窟造像有380余尊。宋代造像结构完整,技法精炼,临溪岩壁上弥勒佛一手按书袋,一手持念珠,嘻笑颜开,袒腹踞坐,造型自然生动,为飞来峰最大造像,现仿制成各式工艺品,广为流传。元代造像雕刻精美且多塑喇嘛教密宗佛像,价值很高。阿素洛像三头八臂半裸体,戴宝冠,饰璎珞,面容丰满而安详,刀法洗练,精雕细刻,线条流畅,为雕塑精品。



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北灵隐山麓,前临冷泉,面对飞来峰。寺始建于东晋,属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为西湖第一名胜。
    寺有东西二山门,与天王殿并列,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是清代康熙手书。当年康熙南巡至杭州,登上北高峰,触目所见,云林漠漠,烟雾飘渺,而灵隐寺隐现于其中,遂即景题提署此四字。正殿大雄宝殿为单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达33.6米,其规模之巨,为国内罕见。殿中释迦牟尼佛像为1956年由浙江美院专家与民间艺人合作,由24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高9.1米,加上莲座、须弥座、右坛,通高19.9米。
    大雄宝殿佛像后壁反面为“五十三参”彩色壁塑,讲的是善才童子为成就佛道,在文殊菩萨指点下,游110个城市,参拜了53位名师,最后遇见普贤菩萨遂修成正果。壁塑中所显示的乃是善财第27次参拜到观音菩萨时情景,童子合十,正在参见,观音手持净瓶,正在倾注法水以普渡众生。在这五十三参中有两位不属天界特殊人物:济公与疯僧。灵隐寺以有此两位人物而自豪。



三潭映月:
   “坡仙立塔据平湖,天影清涵水墨图。夜静老龙鳞甲冷,冰壶深处浴明珠。” 元•尹廷高
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之一,历来人们将这里比作神话传说中的仙岛,素称“小瀛洲”。三潭印月的三个石塔始建于宋元四年(公元1089年),宋苏轼任官杭州时,开浚西湖,于湖中立塔为标志,禁止在三塔以内植菱种芡,以防止湖泥淤积。原塔已在元代毁去,现存石塔为明代启元年(公元1621年)补立。塔形如瓶,高2米许,塔身中空,周围有五个圆孔。每当暗月当空,塔内点烛,洞口蒙以薄纸,灯光从中透出,宛如一个个小月亮,与天空倒映湖中的明月相衬,出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奇丽景色。
    三塔的巧妙还在于它设置的位置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线又正好是岸上的“我心相印”亭和曲桥的中心线。站在这个中心线上,视线可以同时穿过三个塔上的洞孔,见到塔外的水面,因此,当月光在某一角度射到水面时,在岸上就可以穿过洞口看到反衬的月光,仿佛每一个塔上都有一个小小的月亮。
    三潭印月园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面积约7公顷,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达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小瀛洲:
    小瀛洲在外西湖偏南湖面上,面积105亩,呈田字型,历来是被喻为“湖中之湖”,“岛中之岛”的西湖著名胜景。
    岛间桥栏相接,亭轩台榭点缀其间,水中金鱼嬉游,岸上金桂婆娑,柳暗花明风景诱人。中心绿州“竹径通幽”粉墙是一座艺术之墙,漏窗竹影,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遐想瀛洲


阮墩环碧:
    “阮墩”即阮公墩。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岛。它是清代浙江巡抚阮元发动民工疏浚西湖,用湖中的淤泥堆积而成的。后人为纪念他的疏浚之功,称为阮公墩。
     阮公墩筑成后,因岛基松软,岛上除遍植柳树外,没有其他建筑,有人戏称为“软公墩”。1982年,园林部门对岛上进行了布局,营建了青竹结构的亭、轩、堂、阁,造型朴素而典雅,现岛上建有云水居、忆芸亭、环碧小筑等竹屋茅居。因岛外碧波粼粼,岛上草木葱葱,故名环碧庄,称为“阮墩环碧”。现已辟为西湖第一垂钓区。
     阮公墩特色是每年夏秋季节举办的仿古夜游。夜游活动重现古代庄园的庄主和家人接待宾客的热闹场景。节目每年更新,近年推出的有《乾隆下江南》一台节目。待宾客都在茅亭竹屋坐定后,一边饮茶,一连听曲,炎夏的暑气和白天的劳累顿然消散。到“阮墩环碧”须从湖滨各码头乘船前往。


长桥公园:
     长桥公园位于西湖的东南角,南山路长桥旁。长桥是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一说梁祝十八相送到此饯别,在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十八里路,祝英台以物喻情打了十八个比喻,是谓“路长桥不长”;另一说南宋布衣王宣教与陶师儿自由恋爱,为陶后母所阻,在长桥荷花池头双双殉情。故“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被称为“西湖三绝”。
    长桥公园现遍植桂树,公园沿湖延伸,布局精巧,意境深邃,有杭州“市花公园”之称。


雷峰夕照:

    雷峰塔,又名“黄妃塔”,亦称“西关砖塔”,位于西湖之南,净慈寺前的夕照山雷峰上。
初建之时,金碧辉煌,重檐楼阁,七级回廊,极为壮观。明嘉靖时,倭寇入侵,纵火焚塔,仅存塔心残迹,有“雷峰如老衲”之喻。夕阳西下,塔影横空,极逗人心,故有“雷峰夕照”的胜景。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白娘子曾被法海和尚禁锢在此塔下面,又传此塔之砖为“镇妖砖”,因而不断被人挖取,终于在1924年9月25日午后倒坍。建塔心的砖块中间有小孔,孔中藏木版印《一切如来心秘宠,全身舍利宝匣印陀罗尼经》纸卷,卷首有礼佛图,经卷外层有题记:“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叔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砖塔,永充供奉。乙亥八月日记”。
    现在雷峰周围广植枫香、金钱松、槭树、乌柏等色叶树,晚秋时节,满山红叶、黄叶,“孤峰斜映夕阳红”的景色令人流连。是西湖十景之一。


净慈寺:
    净慈寺位于南屏山慧日峰下。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是钱弘俶为供养南山佛教开山祖师永明禅师而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传说济公曾修行于此,当时僧众多达几百人。历年来,净慈寺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如今已修复寺宇山门(塑有哼哈二将)、大雄宝殿、后殿、钟楼。
    净慈寺中的“运木古井”为寺内一大独特景观,井中有一截巨木浮于水面,据说是当年济公运用神力,从井内运木建造净慈寺后留下的。千古传说,发人遐想。


南屏晚钟:
   “重湖夜色已沉沉,楼阁参差半夕阴。南屏钟声和雨至,满村渔火出前林。”明•杨周
    南屏晚钟之景位于西湖之南的净慈寺前。唐宋时寺内有铜钟,每当暮色苍芒,寺钟长鸣,山谷皆应。明洪武十一年铸了大钟一口,传声独远。“南屏”是指横亘西湖之南、净慈寺后的南屏山。山上林木苍翠,崖石嶙峋,宛若锦屏。每到傍晚,寺僧撞钟,钟声响彻夕阳天,在苍烟暮霭的西湖群山中回荡,悠扬动听,故名南屏晚钟。现铸的大钟有一万公斤重,又恢复了晚钟的风采。


虎跑梦泉:
    虎跑梦泉位于西湖西南大慈山下。相传唐朝时,高僧悟空居此,苦于无水,准备迁走,一日,有“二虎”刨地作穴,泉水涌出,故名“虎跑”。泉自后山的砂莫岩中间渗出,甘冽醇厚,素有“天下第三泉”之称。“龙井茶叶虎跑水”号称西湖“双绝”。
    宋代苏轼诗有:“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之句,即指此泉。近年来,虎跑泉已作修缮,复建罗汉堂、济公塔院;并根据传说,在泉边滴翠崖边安置了一只水泥塑成的假老虎,供游人参观,还开辟了几处茶室。并辟设了弘一法师李叔同陈列室,陈列与李叔同有关展品,后山还有弘一法师纪念塔。


六和塔 :
    六和塔位于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吴越王钱弘俶为镇压江潮,命延寿、赞宁两位禅师主建九级高塔,塔名取自佛教关于僧人修道的六种规约: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故名“六和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和塔是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现塔身为八面七级,塔高59.89米,占地900平方米。外观13层,里面只有7层(其中六层封闭,七层与塔身相通,成“七明六暗”的独特构造)。塔采用不同角度的拱,将各层回廊、小室、蹬道、台门有机结合在一起可直达顶层。塔外各层檐角还挂有104只铁铃。
    登上六和塔,可俯瞰钱塘江和钱江大桥。钱江大桥全长1453米,正桥共16个桥孔,15座桥墩。是由我国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亲自设计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在六和塔后的月轮山东南麓,1993年4月底,建起了一座“中华古塔苑”,汇集了我国近百座名塔。新建成的古塔,大多采用了原塔所用的材料,并根据原塔按不同的比例进行仿造。游人进入塔苑,可观赏到多种古塔建筑风格和艺术造型,如楼阁式的西安玄奘墓塔、大雁塔、苏州虎丘塔,密檐式的辽阳白塔、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寻塔,金刚宝座式的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此外还有过街塔、喇嘛塔、白塔等。


云栖竹径:
    云栖竹径位于杭州城西南五云山西麓的云栖坞里。相传五云山飘来的五彩祥云常常在坞中栖留,故名“云栖”。
    从云栖石牌坊进入,就可以看见石径幽窄,翠竹成荫,泉水叮咚的自然景色。漫步在竹的世界里,仰头不见日光。竹径中央的青石板与两旁的卵石之间用黑砖相隔,相传,清代康熙、乾隆二帝都曾来过云栖,当时以中央为御道,专供康熙、乾隆行走。竹径旁有洗心、三聚、回龙、悦性、皇竹、遇雨等亭,还有碑亭一座,上有陈云同志所题写的“云栖竹径”四字。走完竹径,有一处云栖古寺,乃系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吴越国王创建,净土宗第八祖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袾宏法师曾在此居住过,这些随着岁月流逝而成为过去,云栖寺旧址现为杭州市总工会工人休养院。
    云栖竹径,向以清凉幽静著称,夏天是避暑消夏的好去处。这里有树龄千年以上的枫香树,树干三人合抱,高近40米,是西湖著名古树。霜降后,满树红叶如映日彩霞。





三评“西湖十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湖滨晴雨】

湖滨位于西湖和城区的接壤之地,三面云山一面湖,也是品鉴阴晴雨雾的好地方,尤其是多雨时节,漫步湖滨,烟雨蒙蒙,水天一色。

杭州有句名谚:“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而长久以来,从南宋的“西湖十景”,到1985年的“新西湖十景”,讲到了晴湖、月湖和雪湖,却唯独没有说到雨湖。

这次的“湖滨晴雨”景名既是对苏东坡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一种再现,也是对西湖四时美景的一次补写。

【钱祠表忠】

钱王祠在涌金池南,与岳飞墓庙隔西湖相望,2003年重建;它的前身是表彰五代吴越国王钱氏的表忠观,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清代以后称钱王祠,康熙、乾隆二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顺遗庥”等御题。

祠内有苏东坡所写的《表忠观碑记》,是中国书法史上名碑,叙述了吴越国三代钱王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五代时期,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终纳土归宋的事迹。

“钱祠表忠”,既写出了杭州百姓对于钱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现出西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万松书缘】

万松书院位于万松岭,明代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旧址上改建而成。是明末清初时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学生遍及全省11府。

明代著名学者王守仁,清代著名学者齐召南、秦瀛曾在此讲学,著名诗人袁枚曾就读于此。2001年9月,书院按明代建筑风格复建。

传说戏曲人物梁山伯、祝英台曾就读于此,梁祝坚贞不渝的爱情,使此处成为男女婚姻一线牵的姻缘之地,名声远播省内各地,故而取名“书缘”。

【灵隐禅踪】

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是杭州禅寺的最早踪迹,寺名来自创建者印度僧人慧理所说的“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灵隐寺前有飞来峰,崖壁精雕五代、宋、元石刻造像;又有冷泉之水,时而潺潺,时而湍急;这一山一水,一石一像,无不让人常怀溯源寻踪的意趣。

灵隐周边更有上天竺、莲花峰等名山,佛音庄严,禅意隐现。所以禅踪乃是灵隐山水的境界所在,取名“灵隐禅踪”,再现此意,而意境全出。

【六和听涛】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六合取“天地四方”之意),初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为镇压江潮而建。因此处旧有六和寺,塔以寺名,故称六和塔。

“十万军声半夜潮”,在“群峰可俯拾”的六和塔上,听涛比观潮更需专一用心,更易启发遐思,心领神会,体味万千意象。“六和听涛”因此而名。

【岳墓栖霞】

岳飞墓在岳庙右侧,岳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以后屡建屡毁,最后一次重建是1979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岳飞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飞忠骨葬于栖霞岭下,每年入秋,栖霞岭上红枫似火,望之如霞。

“岳墓栖霞”景名中的“栖霞”既借用了岳墓所在地栖霞岭的地名,同时又借喻岳飞的碧血丹心,精忠报国,还摹写了《满江红》中所描述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意境。离离墓草映栖霞,这一景名为西湖增添了历史沧桑感。

【北街梦寻】

北山街背倚宝石山、葛岭,全长3098米,杭州约半数以上的近代中西式著名建筑荟萃这条街上,据不完全统计,整条街会集了近百处人文遗迹,被杭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北山街绿荫之下,庭院之间,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理想和情怀———慕才亭下,埋葬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之梦;武松墓道,刻写了一个游侠四方的英雄梦想;首届西博会工业馆,寄托了富国强民的壮志。“北街梦寻”由此而来。

【梅坞春早】

梅家坞现在是杭州一处独具风姿的旅游热点,农家茶庄迎接着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梅家坞盛产的茶叶是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每年采茶分作四次,清明之前的头茶称“明前茶”,也叫“莲心”;谷雨之前是“雨前茶”,又称“旗枪”、“二春茶”;立夏之际为“三春茶”,也称“雀舌”;一个月后最晚采摘的称“四春茶”,也名“梗片”。

所以,“春”在梅坞便是茶香之意;春茶四摘,又以最早的“明前茶”最为名贵。

原来预选的景名叫“梅家春早”,后根据市民建议,改为“梅坞春早”。

【三台云水】

三台山为南高峰近支,景区内曲径探幽,涧水潺潺,其中最具分量的景点是于谦墓(祠)。

“云水”既点出这里景观的多样性和立体化,也借用了宋代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中的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以颂扬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热血千秋,清白一生。

【杨堤景行】

杨公堤在里西湖西岸,与苏堤平行,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杭州知府杨孟瑛疏浚西湖时筑此堤。

后人为纪念杨不畏权势,力排众议,苦求朝廷达5年之久始获准许疏浚西湖之功,名堤为杨公堤。2003年,西湖西进工程,杨公堤重新建成开放。

“景行”原意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典出《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杨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桥,遥对南高峰、三台山,南宋以后到明代,因附近有三贤祠,所以桥名题作“景行”,这也是杨公堤上至今惟一尚存桥拱圈旧构的古桥。

杨堤景行,既表达了今人对先贤杨孟瑛浚湖筑堤这一惠及杭州百姓和西湖的德行的景仰之情,也点出了杨公堤人行景移、移步换景的特色。


[ 本帖最后由 鲜肉馄饨 于 2007-10-28 20:03 编辑 ]
发表于 2007-6-7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附上图片的哦,,呵呵~~~~~~~~~~~~~~~~~~~
发表于 2007-6-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混沌了,顶下
发表于 2007-6-7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辛苦!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参加指路的群友
仔细阅读此资料
发表于 2007-11-2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发表于 2007-11-17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07-11-27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狂背ing ~
发表于 2007-11-27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背不牢啊,噶许多
发表于 2008-1-4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强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6 18:31 , Processed in 0.3329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