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7|回复: 9

尘埃落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9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尘 埃

  落定
  □ 米单
  

  阅读时我习惯另辟蹊径,而不是遵循别人的思想——只管听信和服从。这样做的结果会收获一些属于自己的发现,尽管会被思绪揍痛头脑。在文字的森林冒险完毕,一头疲惫不堪的猎狗总是会找到有华丽雉尾的野鸡。
  
  要论述一本小说,至少你要熟读。而且还要进行比较,比较是时时刻刻都出现在阅读过程中的。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把新得到的信息和以前的信息作比较。并不需要分出优劣,感官会替我们一一分辨。
  
  比如《尘埃落定》,一开始,麦其土司的智障儿子朝我们打开了第一道门,从根部出发,一直到茎节和簇团,那个无所不在的先知(当然,先知在自己的土地上是不受欢迎的)带领我们检阅了一部家庭兴衰史。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先知懒洋洋的坐在椅子上,他头枕在椅背上,半闭着眼睛,声音平仄的向我们漠然讲述家族数十年的变迁。他是如此冷漠,也不要求我们去审查或追究这个家族衰败的原因。他在那儿,像一块墨绿的紫石英般坚硬。在这场阅读中,先知成了局外人,尽管我们跟随的是他的视角。他继续不带声色的讲述,那些痛苦和兴奋之情一度留在我们的心里,像闪亮的大理石板,有光泽的硬度和冰冷的折射。
  
  在这儿,我并不打算关心无处不在的叙述者,三五成群的面容枯槁的土司的奴隶,狂热奔放的草原舞蹈和青馃酒、奶酪,转铃,也不关心那一大片尘土中的恐惧和雪色掩盖下的麦其家的领地。一段被压缩的历史从开头就已经得知,那数十年时间里家族衰败,权力更替。这些,供奉在麦其家二儿子的隐喻中,阿来迫不及待的向我们坦诚。我相信阿来说的一切,我喜爱他的叙述语言和他的这部作品,我甚至承认《尘》有成为名著的潜力。可是为了向我的开头负责,我打算不再纠缠于阿来亲手埋葬旧政权的那些事业,而是进行我的发现比较。
  
  “我的眼睛不在了。”这是麦其家的先知说的;“我找不到我的脚了。”这是班吉说的(《喧哗与骚动》福克纳)。非常凑巧,这两者都是白痴。我自作聪明的猜测,从第一扇门的开启上来说,这两者有共通性。《喧》向我们打开的第一道门也是白痴的视角,只是班吉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先知是由福克纳担当的,这个视角也不承载读者的求知。福克纳取消了焦点,班吉的被阉割和凯蒂的私情、昆丁的自杀杰生和外甥女的仇恨,由迪尔莤对家族的总结才是最后的陈词。我要说明的是,十三岁的麦其二少爷(天生智障),从头到尾的用先知的喃喃自语隐喻一连串的事件和总体的不一致性让我想起了《喧》里的班吉。问题在于,福克纳也知道班吉的语言不可能是他自己的,无所不知的叙述者才扮演了白痴的角色从而获得白痴的经验。这一切,都是通过无数的碎片积累去填补语言残留的沟壑。而十三岁的麦其家先知只好苦恼的独自成长和在模棱两可的可能与不可能间穿梭着。
  
  傻子(先知)是这样说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
  
  和麦其家的先知有关的还有许多事。正因为这些事他才能称呼为先知。种种有关麦其家的隐喻——从广播罂粟种预知麦其家的灭亡,从大地的摇晃,从预知遥远的来客的本领,从愚笨的白痴超越聪明的麦其大少爷创造出种种奇迹让我想起了那位奥雷良诺·布恩蒂亚上校,想起了由羊皮卷预告灭亡的孤独家族,历经一百年的历史。仔细想一想,阿来成长的时候,正是马尔克斯影响着一代人的时候。那个“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蒂亚上校还无法忘怀,了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文章开头,80年代文学青年无一例外的可以随口朗诵。先知最后的鲜血让尘埃落定,而他的灵魂终于挣脱了流血的躯体,飞升起来;这一刻,飓风卷走了马贡多,那个命中注定要遭受一百年孤独的家族,再也不会在大地上出现第二次了。
  
  这两个家族和两块土地的特殊共通性,也左右了阿来的选择。这点我毫不怀疑。
  
  还有一个收获:翻阅1955年加谬的《叛逆者》——一个传教士怀着善良的愿望,去野蛮人那里传播文明。无情的现实打破了他的幻想,他遭到了野蛮人的残酷的折磨:他们把他的衣服剥光,把他的头发剃掉,把他的舌头割去,让他成了一个奴隶。痛苦和折磨使他改变了原来的信仰,他否定原来所受的教育,成了一个判逆者。他决定为主子服务,只有这样他才能摆脱奴隶的地位。
  
  《尘》中的翁波意西也是到远离拉萨的麦其家领地传教,然而却威胁到了麦其家的权威被割了舌头,最后做了土司家的书记官,记载着麦其家灭亡的经过。这些,我从鲜花绽放的大道上岔出,奔波于《尘》的各处中找到的青草,算不上新鲜而翠绿。像个窥私者,偷窥阿来与纸媒的私情,找到些华丽雉尾作为插饰,满足一下心灵的虚空。过后,尘归尘,土归土,就像蕴涵在标题里的意义——终于一切尘埃落定,我们早应该理解。它可以成为一道桥梁,架在两个世纪间,自此流传下去,直到成为经典。
发表于 2007-1-19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法则最近的人,只有以白痴的躯体出现,当他的预言成为现实的时候,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才可真正感受到所谓的神的旨意而心灵有所畏惧。否则,就会有和翁波意西一样的结局。离法则越远的人,往往自大地认为自已就是法则本身,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惨剧也因此滋生。
 有感于楼主的书评,不妥之处,请多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07-1-19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看过,却很喜欢<尘埃落定>这个名字,也许会找来看,也许回完帖就忘记了.
不过感受最深的话,是尘归尘,土归土,需要感悟和书无关,却与心灵有关.
发表于 2007-1-19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前看过,很久没有碰书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放弃了阅读的习惯,与环境相关吧,呵呵,抑或,这又是自我毁灭的一个借口
发表于 2007-1-20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我喜欢阅读
但好象少了楼主的深思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挺值得看的,很不错。
发表于 2007-1-22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好几个她的书,写的很不错
至少像她这么大就能写出来那样的文字是很不错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她是谁?
发表于 2007-1-22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是楼主吗?
她是阿来吗?
阿来会郁闷吗?
楼主会澄清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5 11:12 , Processed in 0.18006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