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5|回复: 1

[转帖] 百年潮涌·之江楷模丨殷夫: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8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新闻客户端讯


殷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革命诗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由他本人翻译的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作,是殷夫悲壮一生的写照。

1910年6月,殷夫出生于象山县。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在上海民立中学就读的殷夫思想受到很大震动。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殷夫被捕囚禁3个月险遭枪决。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殷夫成为发起人之一。

同年5月,他以“左联”代表身份,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后,殷夫写了《我们是青年的布尔什维克》等许多洋溢着革命激情的战斗诗篇。

1931年1月17日,殷夫因叛徒告密被捕。2月7日夜,未满22岁的殷夫与柔石等5位“左联”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围墙外的一个荒场上,史称“左联五烈士”。

鲁迅曾这样评价殷夫:“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0.19]
文化救不了世,文化救不了人,它维护不了正义。但是作者能将自己摆在文化之中,这样剖白自我的价值,不亚于一场成功的革命。

[size=0.19]
“鬼才”殷夫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年纪轻轻就展现出惊世的才华,蓬勃的生命力让鲁迅都为之赞叹。

[size=0.19]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size=0.19]
是了,殷夫是锋利的尖刀,划破笼罩在神州大地的黑暗,以己为先驱,迈开了进军的第一步。

[size=0.19]
只是物过刚则易折,在那样一个汉奸遍地,卖国求荣的年代,污浊的社会容不下清醒的诗人。

[size=0.19]
左联作家合影

[size=0.19]
1931年1月17日,一场秘密的会议在东方旅社举行,此时赴会的殷夫不知道,如此年轻的他,还未真正开始展现才华,就将陨落。

[size=0.19]
他们的行动暴露,殷夫连同36位左翼作家被捕,20天的牢狱之灾后,21岁的殷夫就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死了,是受害者中最年轻的那个!

[size=0.19]
他与同时被迫害的柔石、胡也频等人共称为“左联五烈士”,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牺牲,殷夫虽死犹荣。

[size=0.19]
这样壮烈的牺牲不由让人想到,怜惜人间疾苦的富家少爷,一腔孤勇地赴死,以求得到社会的一丝清明。

[size=0.19]
而大众似乎也一直有这样的误解,殷夫是衣食无忧的少爷,来到左联只是他的选择之一罢了。

[size=0.19]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殷夫在加入左联之时,已经自断后路,决绝地为投入革命做好了一切准备,赴死不是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觉悟。

[size=0.19]
殷夫雕像

[size=0.19]
殷夫原名徐白,作为浙江象山人,他的家庭是传统的,耕读传家,兼行中医,有几亩田地、一些山林。

[size=0.19]
殷夫的父亲出诊常带着他,给他讲《三字经》和《神童诗》,他听过之后,就能牢牢记住,识字也很快。

[size=0.19]
他在学堂里,从听不惯四书五经,八股文的东西,只强记下来应付教师,然后偷偷在桌子底下看小说。

[size=0.19]
教师走过去一拳头:“你干什么?”

[size=0.19]
殷夫很傲慢地答道:“我看小……说!你先生讲的教课本我全都已自己明白了。”

[size=0.19]
然后教师抽查他的功课,果然全都滚瓜烂熟。

[size=0.19]
殷夫故居

[size=0.19]
适逢一年干旱,村民祭祀求雨,当众人跪地叩拜时,殷夫出口成诗,恰好诗成雨落,一首祈雨诗让殷夫成了“神童”。

[size=0.19]
年幼之时就能有如此天赋,所以待到殷夫长大后,大哥鼎力支持他出去读书,还为他买好车票,供他上学。

[size=0.19]
殷夫和大哥的关系很好,大哥为他启蒙,供他读书,在殷夫眼里,大哥是他革命理想中向往的榜样。

[size=0.19]
殷夫的大哥徐培根是当时民国陆军的高级军官,他投笔从戎,考上军校,追随国民党政府。

[size=0.19]
有人嘲笑殷夫貌丑,不配参加革命,他就会狠狠骂回去:“哪怕我长得像狗一样难看,也要革命。”

[size=0.19]
就是这样,徐培根将革命的种子在耳濡目染间种在殷夫的心里。

[size=0.19]
徐培根照片

[size=0.19]
那天,殷夫拎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去往上海的火车,临行前,大哥反复叮嘱:“专心读书,别管闲事。”

[size=0.19]
火车慢慢启动,轰鸣声震耳,殷夫看着大哥大姐的身影越发远,他的心里大概出现了为他纳鞋底的母亲,和他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

[size=0.19]
以此来看,殷夫本不该过这样危险的日子,他应该听大哥的话,当一个富足的闲散诗人,或是得到荣耀和荫蔽。

[size=0.19]
长兄如父,徐培根比殷夫大了14岁,作为国民党内部身居要职的军官,给弟弟铺一条通畅的官路再容易不过。

[size=0.19]
但是殷夫的诗中这样描述大哥给他的路:“只要我,答应一声说‘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从名号直至纸帽。”

[size=0.19]
徐培根对殷夫的教育,就在一年之间土崩瓦解,让他抛弃投入民国政府的想法,这场思想巨变的引发者,就是鲁迅。

[size=0.19]
鲁迅照片

[size=0.19]
五四运动兴起了思想解放之风,从前在消息闭塞的小地方,殷夫只能每天抱着滞后的书去读,而当殷夫到了大城市,就如同海绵被完全浸入了水里。

[size=0.19]
他跑遍街头的书店,去读《女神》、《尝试集》,深觉这就是他所想追求的文化,但始终差一口气,直到他买到了一本《呐喊》。

[size=0.19]
当时《呐喊》刚刚出版,价格昂贵,没什么零花钱的殷夫却毫不犹豫地买回了家,仿佛命运的召唤。

[size=0.19]
果然,这一读,他就完全不可自拔地迷上了鲁迅的书,在这样赤裸裸地揭露面前,其他人描写的黑暗社会宛如做戏。

[size=0.19]
当晚他就按耐不住,写下了一首诗《放脚时代的足印》,这首诗是他从罗曼蒂克向“革命”的转变,以至于他入学后写的诗大多不存于世,唯有这首流传至今。

[size=0.19]
殷夫照片

[size=0.19]
此诗被编入诗集《孩儿塔》,原稿由鲁迅先生保留了下来。

[size=0.19]
有了崇拜的偶像,又有了指导的思想,此时的殷夫已然将大哥的话抛在脑后,冲在了学生运动的最前锋。

[size=0.19]
1925年5月15日,一个日企工厂借故拒绝给工人发工资,共产党员顾正红带领群众理论。

[size=0.19]
一声枪响震停了嘈杂的人群,是日企资本家向群众放的枪,短暂的停滞后,是更加激烈的反扑。

[size=0.19]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日企资本家的行为彻底激怒了老百姓,一场学生运动就此开始了。

[size=0.19]
游行照片

[size=0.19]
站在学生示威队伍最前端的那个少年,正是殷夫,他嘶哑的喉咙喊出口号,此时,他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人民利益。

[size=0.19]
他以往学习的,都是如何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而当时社会被压迫的,是无数人民,无数无产阶级。

[size=0.19]
帝国主义的势力在中国横行,以至于草芥人命,日企资本家的那一枪不止打在了人民的身上,更是打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之上。

[size=0.19]
而为民请命的大学生们,居然在中华大地之上,被自己的民国政府逮捕,击毙,整整13条鲜活的生命就当场葬送在帝国主义和封建资本主义的枪下。

[size=0.19]
这样的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让殷夫对国民党彻底失望,他无法跟随大哥,去走一条祸害人民的道路。

[size=0.19]
徐培根照片

[size=0.19]
此时的中共中央恰巧组织成立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殷夫就义无反顾地投入无产阶级的队列。

[size=0.19]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殷夫身份暴露入狱,他在狱中被严刑拷打,刑讯逼供,可是除了对黑暗统治的咒骂,殷夫说不出其他的话。

[size=0.19]
这个17岁的少年,独自面对惨烈的死亡,他恐惧,却不屈服,他宁愿写下一封遗书,也不愿意屈服。

[size=0.19]
“朋友,有什么呢?革命本身就是牺牲,就是死,就是流血,就是在刀枪下走奔!”

[size=0.19]
在牢狱之中,殷夫写下《在死神来临之前》,既是将自己的勇气留给后人,又是对生命的告别。

[size=0.19]
若不是徐培根将殷夫保释出来,殷夫绝对已经成为枪下的冤魂了,只是大哥的营救,并不是毫无目的。

[size=0.19]
徐培根照片

[size=0.19]
徐培根将殷夫保释后将他软禁在身边,让他复习功课,学习德语,去报考同济大学,同时让妻子看住殷夫,不让他出去惹事。

[size=0.19]
徐培根希望殷夫不要再参加政治运动,去过安稳富足的生活,徐培根以为用足够丰厚的物质,可以软化殷夫心。

[size=0.19]
但殷夫是一个战士,他的决心不会被任何东西腐蚀,他表面上乖乖学习,其实在没人处常常偷读马克思主义书籍。

[size=0.19]
他还对大哥说:“德国我是不去的,要去就去莫斯科。”这让徐培根加重了对他的管控。

[size=0.19]
正当殷夫假意学习德语时,恰巧在徐培根的《裴多菲诗集》中看见了《Wahlspruch》一诗,这给了他很大灵感。

[size=0.19]
他挥笔将之翻译成中文诗,就是如今脍炙人口的那首;“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size=0.19]
殷夫手稿

[size=0.19]
这首翻译诗在殷夫死后,被裴多菲崇拜者鲁迅整理遗物时发现,并且被鲁迅大力宣传,流传至今。

[size=0.19]
虽然殷夫因为德语不好,将诗的原意翻译错了,但阴差阳错地使诗更加符合当时的思潮,这恰就证明了殷夫作诗的“鬼才”。

[size=0.19]
1928年,殷夫假装去同济大学好好读书,脱离了管控,就立刻投入到运动中去了,结果再一次被捕入狱。

[size=0.19]
这次是嫂子急急忙忙将他保释,抓回老家,但是他还是托人帮忙,偷偷跑回上海,并且为了革命事业放弃了同济的学业。

[size=0.19]
此番举动彻底拒绝了大哥为他编织的“富贵网”,这使徐培根十分生气,几乎兄弟决裂。

[size=0.19]
若一个人已经觉醒了,看到身处的泥潭,他将无法忍受虚幻的享受,殷夫只想反抗,即使要付出与家人决裂的代价,他也愿意。

[size=0.19]
“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最后殷夫留给大哥一纸离别信。





[size=0.19]
离开大哥的管控,殷夫开始自由地作诗,他诗风激昂尖锐,又翻译了匈牙利诗人彼得斐的著作,名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size=0.19]
当时殷夫从德文译出了《彼得斐传》向《奔流》投稿,而《奔流》的编辑恰就是鲁迅。

[size=0.19]
接收到投稿的鲁迅惊喜万分,因为彼得斐是鲁迅青年时的回忆,是鲁迅敬仰的诗人。

[size=0.19]
“在满清政府之下的人,共鸣于反抗俄皇的英雄,也是自然的事。”鲁迅因此给殷夫致信讨要原稿,用于刊登。

[size=0.19]
偶像亲自致信,殷夫自然很上心,他怕邮寄不便,就亲自上门,这是他与鲁迅的第一次会面,鲁迅回忆时,只觉得殷夫是个黑黑瘦瘦的端正小伙子。

[size=0.19]
可看了他的诗才知道,殷夫并不是表面那样波澜不惊的,他的心里攒着一团火,随时要燃烧掉一切丑恶。

[size=0.19]
之后殷夫和鲁迅再次因诗会面,谈话愈发多了,鲁迅请他再译十多篇诗歌,和传记一同发表。





[size=0.19]
事后,鲁迅甚至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两本裴多斐诗集送给了殷夫,他们至此建立了十分亲密的师生关系。

[size=0.19]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殷夫高调的行事让他很快第三次入狱,在经历过非人的毒打后,殷夫侥幸逃离监狱。

[size=0.19]
此时的殷夫没有了大哥的经济支持,日子过得凄苦万分,此时他只好去向鲁迅要稿费。

[size=0.19]
他因为刚出狱,衣服书籍全部都被没收,只好穿着借来的不合季节的衣服,他见鲁迅时大汗淋漓,狼狈万分。

[size=0.19]
鲁迅见状,立马将稿费给了殷夫,解决他的燃眉之急,并且在之后鲁迅常常垫付稿费给殷夫,帮他发表文章诗集。

[size=0.19]
1929年11月,殷夫的《血字》问世,使所有反抗中的人们沉浸在澎湃之中:

[size=0.19]
“‘五卅’哟!立起来,在南京路走!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尽头,把你刚强的姿态投映到黄浦江口,把你洪钟般的预言震动宇宙!”

[size=0.19]
鲁迅照片

[size=0.19]
鲁迅对殷夫的欣赏更深了,他将殷夫的翻译诗《太阳酷热的照临》发表在《语丝》周刊上,将《希望》引用在自己的散文诗《希望》之中。

[size=0.19]
他曾在《坟》题记中聊到殷夫:“他们的名,先前是怎样地使我激昂呵!”

[size=0.19]
殷夫英年早逝,他还未能将全部才华展示出来,所以他翻译的《自由》人尽皆知,却很少有人了解这位革命诗人。

[size=0.19]
鲁迅在《孩儿塔》序中就这样评价殷夫的诗:“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size=0.19]
这样的深度并不是殷夫生来就有的,他在15岁刚来上海时,也只是一个罗曼蒂克的幻想家,是家国大难让他在短短5、6年间蜕变得这么快。

[size=0.19]
殷夫手稿

[size=0.19]
他在出狱后,就负责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担任编辑的职责,发表了多篇分析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

[size=0.19]
1930年,殷夫连同鲁迅等左翼作家一同加入了“左联”,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不但从思想上,而且从组织上正式开始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size=0.19]
殷夫作为其中年纪小、文采好、觉悟高的成员,被组织寄予厚望,鲁迅也十分欣慰殷夫的成长。

[size=0.19]
从1929-1931年间,鲁迅的日记里就出现殷夫有18次之多,可以说鲁迅就是殷夫成长为铁血战士的导师。





[size=0.19]
在1931年3月11日,殷夫加入左联的第九天,他给写下一篇《写给一个哥哥的回信》。

[size=0.19]
“请不要当我是以前那般羞怯的孩子,而是应该记住,我现在是列在全世界空前未有的大队伍中,以我的臂膀挽着钢铁般的筋肉!”

[size=0.19]
左联作家合照

[size=0.19]
此时的殷夫已经完成了从思想上到灵魂上的改造,他正式拿起文学这把利剑,刺向灰暗的社会,属于压迫阶级的大哥,也要成为他讨伐的对象。

[size=0.19]
1930年9月17日,“左联”还为鲁迅举办了祝寿活动,殷夫自然出席为鲁迅庆祝,这一餐,成为了师生之间最后的晚餐。

[size=0.19]
1931年1月15日,殷夫被捕前两天,鲁迅还托柔石给殷夫赠送了一本《中国纪行》,赠书是鲁迅常做的,那日柔石同殷夫一同开会,想来是收到了。

[size=0.19]
至此,鲁迅都不知道殷夫的真名是什么,只叫他白莽,或是殷夫,谁知殷夫也不再有机会亲口告诉鲁迅了。

[size=0.19]
鲁迅照片

[size=0.19]
会议暴露后,鲁迅从柔石狱中来信得知殷夫也被捕,但此时他自己也被追捕,正在旅馆躲避,就只好托人送洋铁碗给殷夫他们。

[size=0.19]
正当鲁迅还在担心殷夫等人没有被褥,没有收到洋铁碗之时,就得到了可靠的消息,被捕的青年都被击毙了,殷夫身上被打了十多枪!

[size=0.19]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手稿

[size=0.19]
“自己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鲁迅悲痛万分,立即作诗哀悼:“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size=0.19]
悲痛过后,鲁迅写下《为了忘却的纪念》记录了他与殷夫的相见、相识,将那个黑黑瘦瘦、端正的年轻人用文字留了下来。

[size=0.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9-19 23:18 , Processed in 0.23666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