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0|回复: 8

[转帖]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发布 增加抗原检测阳性为诊断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楼主| 发表于 2023-1-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门去关注了一下治疗用药。
美国辉瑞的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仍然是第一位的抗病毒药物,第二是国内研发的阿兹夫定片,第三是美国默沙东公司的莫诺拉维胶囊。其他的有单克隆抗体、人体免疫球蛋白和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等。
发表于 2023-1-7 11: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始终相信的钟院士推荐的药难道你不认可?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杭州人,明白人还是多一些。刚刚看见新浪新闻里面,就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我们杭州的几个家庭服用国产抗病毒药物和辉瑞、默沙东抗病毒药物的情况,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感染后,老婆自告奋勇当服用阿兹夫定的“小白鼠”》。其中还专门提到了“杭州已有住院病人用上了默沙东的莫诺拉韦(Molnupiravir)”,这个药是最近国家紧急组织进口的药物,昨天我还看见了一篇报道,介绍了各方努力争分夺秒把默沙东抗病毒药送到保税区专用仓库的事情。
发表于 2023-1-8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Paxlovid只对轻症和中症患者有效,重症无效。于是问题来了,轻症本来就可以自愈,有必要吃2000多的药吗?专家们一直说奥密克戎只是流感,流感有必要吃2000元的药吗?这是打专家的脸?

二,Paxlovid从研发到上市不到3年,如此短的时间,有什么严重副作用都不知道,这种情况下就大面积进行临床用药,是在拿老百姓当小白鼠?
如果对重症有效还情有可原,在死亡和副作用之间做选择,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冒险服用新药。但是让轻症患者也做这种赌博合适吗?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吃辣椒 发表于 2023-1-8 11:18
一,Paxlovid只对轻症和中症患者有效,重症无效。于是问题来了,轻症本来就可以自愈,有必要吃2000多的药吗 ...

谁让你赌博啦?不愿吃的,完全可以不吃,哪怕是住院病人,也只要签字拒绝就可以了。
国家无非就是给患者准备了一个基础,让患者有个选择的余地,吃与不吃,自便,仅此而已。
说得难听点,哪怕抗病毒药物只对一小部分患者起作用,这样的做法也是值得的,现在有几亿人感染,其中一部分有转向重症的风险,谁敢说,不会有人因为用了抗病毒药物而挽救了生命?又有谁敢说,没有人会因为没用这样的药物而不幸离世?
就因为这个药物是美国的,就这样子反对,我是又要说了,无非就是愤青而已。为了表达自己的高大,不惜拿国人的生命健康做赌注,这样的行为,有什么建设性?难道国家卫健委也是美国走狗吗?
好在,终归还是明白人多,叫嚣尽管叫嚣,有需要的人,照样权衡了利弊之后在使用。而我们的国家,以及相关各方的人员,都是在争分夺秒的努力,争取早一分钟把抗病毒药物送到有需要的患者手中。谢谢他们!谢谢国家!
发表于 2023-1-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3-1-8 12:16
谁让你赌博啦?不愿吃的,完全可以不吃,哪怕是住院病人,也只要签字拒绝就可以了。
国家无非就是给患者 ...

还是那句话:轻症没必要冒险做小白鼠吃新药,重症吃了也不管用。这药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发表于 2023-1-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药只能抑制病毒自我复制,不能杀死病毒。所以很多人吃了以后转阴,一旦停药立刻复阳。

美国总统拜登和传染病专家福奇都在感染后服用Paxlovid,转阴后停药立刻复阳。福奇表示自己复阳后感觉身体状况非常差,并且出现比第一次更严重的症状。

可见这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即不能杀死病毒,又可能存在很多潜在危险。

某些人拼命推销辉瑞神药,不过是为了帮美国坑中国人的钱罢了
发表于 2023-1-9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135 发表于 2023-1-6 21:31
专门去关注了一下治疗用药。
美国辉瑞的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仍然是第一位的抗病毒药物,第二 ...

这几天有报道说阿兹夫定的三期临床试验公布,显著缩短核酸转阴时间。这个药之前写过很多,有效性极为可疑,安全性上的遗传、生殖毒性问题更无法解决(详见二条)。
但很多人还在问,所以就去看了所谓显示有效的巴西三期临床试验,其实根本谈不上显示有效性,部分内容也与之前相关药企IPO文件里提到的其它临床试验结果冲突。此药能上架就已荒唐,如果你有(不)幸拿到阿兹夫定,扔了算了。
1. 没有达到主要终点的“成功”
阿兹夫定巴西的三期临床试验公布,国内媒体大言不惭地说安全有效:

好像试验非常成功,而且有意思的是说成了巴西的一项三期临床试验,同时涉及轻症与中症感染者。实际上这明明就是两项研究,预印版论文也是两篇。
轻症的[1]:

中症的[2]:

别看两个标题就Mild(轻症)和Moderate(中症)这一字之差,差点也让我看花了眼,但两个试验在Clinicaltrial.gov上分别编号,是不同的试验。连通稿买的都不严谨,不得不佩服,当然去看了这两篇论文,按其中的学术严谨程度以及写作水平,通稿发不对也不让人意外。
媒体报道更让人震撼的是,报道内容里直接显示了试验主要终点未达到,居然还能说是证明有效。例如轻症的试验,媒体报道里的主要终点都写明了:
是出院时病情量表各级比例,这个有区别吗?报道里直接一张图都显示没有区别:

主要终点都没达到,也能说是成功?
中症那个也一样。媒体报道里也说明了主要终点是什么:

WHO病情改善一个级别的患者比例,这个终点达到了吗?这里阿兹夫定耍了个心机,预印版论文里承认了出院时除了1位退出和7位恶化,其他人都是WHO评分里最低的0或1分。也就是说都改善了,主要终点同样没有区别。可为什么说阿兹夫定耍了个心机呢?因为它说阿兹夫定组出院时最终评分是0.02 ± 0.15(对,最低评分是0,但它能做出0.02方差0.15),比安慰剂组的0.11 ± 0.31低。
这个最终评分差异到底在哪里?看了下原论文:

安慰剂组1分的比阿兹夫定多。那1分和0分是什么区别?两个都是无症状,只是1分的核酸还没转阴。就这么点区别。可我们知道康复者很长时间可能因病毒尸体检测出核酸阳性。这种差异根本就没有意义。后面也会重点说阿兹夫定强调的核酸转阴差距为什么不靠谱。
此外,这个试验只招募了180人,最后完成试验的是172人,7个恶化进入ICU(6个死亡),1位退出,这8人都没放入上述分析,其中除了退出的和一位心脏骤停死亡的都完成了治疗。把这些人放入分析,还能有区别吗?要知道WHO评分里死亡可是10分。
难不成现在我们判断阿兹夫定的有效性标准是,吃了后好了的都好了,所以就有效,没好的直接忽略?要是用这标准,要找出个没用的药也不容易啊。
两个试验主要终点都没达到,居然能说显示有效,只能让人觉得要去查查字典,看看“有效”二字的定义是不是改过了。
2. 核酸转阴靠谱吗?
主要终点都错过,但不妨碍阿兹夫定爱好者们拉出“加速核酸转阴”的卖点来宣传。其实这从两篇预印版论文的标题都能看出来,都是通过载毒量来评估有效性。
两篇论文都宣称阿兹夫定显著缩短了感染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在轻症的试验里,阿兹夫定组第一次转阴是5.55天,安慰剂组是8.27天;中症的试验,阿兹夫定组第一次转阴6.24天,安慰剂组是7.94天。但这些天数是平均值还是中位值?新闻稿里没说,也正常,因为只有轻症的论文里说了是平均,而中症虽是独立的文章,却一字不提。所以我说两篇论文的严谨程度令人震撼。不过别急,还有更震撼的,现在继续说核酸转阴。
核酸转阴是用RT-PCR来判断,就是划一个CT值的标准,CT值越高,载毒量越低。核酸阴性即RT-PCR的CT值低于设定的阴性标准了。然后看中症试验论文里的CT值比较:
两个组有区别吗?方差范围互相重合,居然能说阿兹夫定转阴时间更快?论文说阿兹夫定是6.24天转阴,安慰剂组7.94天,去看5、7、9这三个采样点,两组CT值有区别吗?还能一个转阴一个没转阴?
另外这里核酸转阴的标准是什么?从文章的方法来看,CT值大于30.5是阳性。第7天的时候,阿兹夫定组方差范围的上线连CT值30的毛都没碰到,能算出来核酸转阴时间是6.24天?就算最快转阴时间都不符合这张图啊。
轻症试验用的核酸检测试剂盒与中症的文章一模一样,但核酸阴性的标准成了CT大于37。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也不知道,只能说是量子核酸。这是轻症的CT值变化图:

虽然说红色的阿兹夫定组和蓝色的安慰剂组在CT值上有区分,阿兹夫定在3、5、7三个采样点都是CT值更高,可是连30都没超过,离37的转阴标准更是十万八千里,怎么就得出阿兹夫定轻症组5.55天转阴呢?
对了,轻症这副图的图标是Ciral load,都不是病毒载量,是Ciral载量,不过这仍不是我说的令人震撼的地方,继续往下看,最后再揭晓。
这些核酸转阴或载毒量比较,还有一个不靠谱的地方在于不同的采样时间点,收集的样本数不一样。比如轻症试验里:

红框里的是每个采样时间点的采样人数,这个轻症试验招募了312人,但31人在完成治疗前退出了(同样,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这31人退出了,另外阿兹夫定的治疗是不超过14天,未完成治疗是什么概念?是不是也吃了一段时间,有没有采样?这些还是不知道)。完成治疗的281人采样,可随着时间进行,采样的受试者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比较出来的载毒量差异是否还有意义?
为什么有的人没采到样?两组里分布是否平均?两个试验还专门用ddPCR来检测载毒量,可一样受到采样人数变化的影响。
反正,阿兹夫定爱好者们眼里的证明阿兹夫定有效安全的巴西三期临床试验,主要终点没有达到。所谓的核酸转阴显著缩短,按两篇论文里给出的具体数据,连这转阴时间都不靠谱。
3. 与过往试验矛盾
这也不是阿兹夫定第一次炒作。说这次试验证明有效的人,为何不去看看阿兹夫定过往试验的结果,比较一下?比如阿兹夫定还有在中国的临床试验,曾在药企IPO文书中提到过[3]。
为什么要再看一下这个中国的试验?因为这个从2020年6月做到了2022年3月的轻症与普通型新冠试验,主要终点恰好是受试者服药后第7与14天时的载毒量。巴西的试验不是说显著降低载毒量吗?那我们就看看这种说法在以载毒量为主要标准的试验,是什么结果。
中国实际招募348人。完整数据没有公布过,IPO文件描述有效性时,加了一个前提——基线载毒量高于3^10,在这些高载毒量受试者中,第3、5、7天用药组载毒量下降比安慰剂组更多:

那么问题来了,这载毒量高的受试者是多少人呢?这一标准是事先确定的,还是事后加入?如果是事后加入,是否存在偏倚(bias)呢?而且即使是在这不知道多少人的高载毒量组里,载毒量变化达到显著差异的只有第5天。
根据这些描述可以推断试验的主要终点——受试者第7与14天的载毒量,用药组与安慰剂组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该试验还是没有达到主要终点。
另外,IPO文件里也说了所有次级终点均未显示显著差异。那么次级终点里有什么呢?除了吸氧比例、肺炎变化等症状,还有核酸检测转阴时间与速率。
也就是说,巴西两个试验里观察到的核酸转阴更快,在中国的试验里没有观察到。而且在以载毒量为主要终点的中国试验里,这个主要终点没有达到。
以症状相关指标为主要终点的两个巴西临床试验,没达到主要终点,拿出不知怎么计算出来的核酸转阴时间以及不知采样人数为何不断变动的载毒量数据说有差异。可真的以载毒量为主要终点的中国临床试验里,载毒量没有达到终点,核酸转阴也没有差异。
这种情况下,你觉得阿兹夫定值得相信吗?如果还是相信,那只能说是真爱,韭菜爱镰刀那种真爱。
4. 试验人数问题
巴西的两个试验,轻症的是招募312人,中症原计划招募342人,后来改成180人。阿兹夫定药企IPO文件里还提到中国和俄罗斯两个试验。中国计划招募342人,俄罗斯计划招募314人。
这些试验的主要终点不一,中国的是载毒量下降,俄罗斯与巴西是症状缓解。可是无论什么终点,如此少的计划招募人数非常诡异。
有人可能会说,管它招募多少人,最后有效性指标——临床试验终点能做出统计意义上的区别不就行了?可在非常少的招募人数下做出显著差异,意味着药效要非常好,这样用药组与安慰剂组才能拉开足够的差距。但前瞻性的三期临床试验,试验完成前——包括设计试验的时候,没人知道药效有多高。试验人数的确定,一般是在希望能有多大概率(统计检验功效)确认至少多高的有效性,这一基础上去推算。
比如新冠疫苗的试验,假设希望试验能有90%的把握确认一个50%有效性的疫苗,可以回推需要多少病例,再根据一些感染率假设,推算应招募多少人以及试验需要做多久。
新冠药物在试验设计阶段,觉得只要招募三百多人就能确定有效性几乎是匪夷所思。参考辉瑞与默克口服药。在轻到中症的高危人群三期临床,辉瑞计划招募约3000人,希望有1700人有数据做主要分析,默克计划招募1550人[3-4]。这些都是基于希望有足够的统计检验功效去检测50%降低重症风险,演算出来的需要的样本量大小。最后两家实际分析的数据量分别有2200多人与1400多人。
即使说这两个药检测的降低重症风险与阿兹夫定的临床试验终点不同,那参考辉瑞口服药在低危人群的EPIC-SR试验,这里主要终点是症状持续改善,也招募了1440人[5]。国内新冠单抗药Brii-196/198,参与NIH的ACTIV-2试验,确认有效性是用药组418人,安慰剂组419人[6]。
为什么阿兹夫定的研发方认为300多人的试验就能验证药物有效性?同行都是计划招募一两千人明确有效性时,有人却不断设计300多人的临床试验,甚至改到180人后能继续做出所谓的有效性,这值得警惕。
5. 远离渣药
前文屡次提到阿兹夫定巴西临床试验的两篇论文不严谨程度令我震撼,现在就揭晓最让我震撼的一点——是的,就算有怎么都让我想不明白的转阴时间,还有更震撼的:

这张截图是巴西中症那个临床试验里的补充材料里截出来的。为什么让我震撼,看一下图里上半部分那个表,里面的人数,阿兹夫定组143人,安慰剂组138人。我们说了中症这个试验总共才180人入组,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这个人数其实是轻症那个试验里的分组人数,第二个表格里阿兹夫定91人,安慰剂88人才是中症的分组人数。
牛吧,两篇论文居然数据能混到一起去。搞得我读着读着总觉得自己眼睛是不是花了。这到底是简单笔误,还是整个数据都弄错了呢?咱也不好说,反正第一张表里显示的阿兹夫定组平均发烧天数更短也是作为有效性之一在论文里提出来的。但都是这样的严谨程度,还值得相信吗?
不过阿兹夫定牛就牛在,别人都要几千人才能做出有效性,它坚持几百人解决问题;别人试验受试者招不满,一般都是失败告终,它能减员做出“有效性”;别人错过了主要终点,都是灰头土脸,它能理直气壮说安全有效。难怪引得国内多位权威专家竞折腰,不信看新闻稿:
就好像有人明确地非常渣,却偏偏有很多人还要围着他转。这里面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人家有钱,有权,有特长。可问题是,不论别人为何折腰,你有必要也去被人家渣吗,也去做韭菜被人割吗?
新冠是一个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人不需要任何药物就能自愈。即便是高危人群,能起帮助的也是真实有效的药物,而不是没药非硬拉一个出来吃。
记住:远离渣药保平安。
 楼主| 发表于 2023-1-9 19:39
老衲1 发表于 2023-1-9 17:54
这几天有报道说阿兹夫定的三期临床试验公布,显著缩短核酸转阴时间。这个药之前写过很多,有效性极为可疑 ...

自费就自费吧,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真的不幸有需要了,还是首选辉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9-20 12:39 , Processed in 0.20966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