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提道:“我爱春天暴风雨后的晴空。那是你的眼睛。”三月多雨,春行迟迟。在数日的连绵细雨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时隐时现的太阳和暖意。
周六,横跨中西的“两栖指挥”刘沙携手享誉国际的中国青年钢琴家陈默也,与杭州爱乐乐团一起为杭城观众带来一场名为“黑白恋曲”的春日音乐会,演绎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和肖斯塔科维奇的e小调第十交响曲。 「玮玮」道来 当“钢琴”和“肖邦”这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时,这场音乐会注定是一票难求的。周六晚的大剧院门口人流如潮,不少都是为求一张音乐会的门票。尤其是带着琴童的家长们,又成了当晚观众席的一大主力军。现场听一场肖邦,是他们为孩子学琴之路选择的一堂必修课。 作为钢琴家,陈默也最擅长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他与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合作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被《辛辛那提问询者》杂志称为:“罕见的诠释:无懈可击的技术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这次,由于原定外籍艺术家受疫情影响无法来杭,陈默也鼎力相助,在“换艺术家、不换曲目”的国际惯例下,演奏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肖邦一生中只创作了两部钢琴协奏曲,这是其一。这部创作于“幸福时日”的音乐情诗,也是浪漫与华丽的代表,严肃而不失清新,宏伟而不失细节。陈默也的演奏特点依旧,有一口气贯穿始终,诚恳且很真实,仔细且懂分寸。无论是循序渐进的铺陈还是辉煌震撼的高潮,他都在指挥刘沙和乐团之间游刃有余地舒展和表达,举重若轻地将钢琴独奏与乐队完美融合。 奇妙的是,肖邦的作品不论由谁来演绎,都逃不开那种华丽、高贵、忧郁、浪漫。“好一个肖邦,几个音符,就轻松地灌醉了几个世纪的听众。”这样的评价实在精妙。 曲终人散的时候,真的会有一种幸福感萦绕耳畔——杭州,一座琴声悠扬的文艺之城。看看身边,都是尽兴而归的琴童与家长,音乐培育的氛围正在迅速提升、不断变化。几乎每个周末,在杭州大剧院都有一场属于杭州爱乐乐团的音乐会。2018年秋天,郎朗还在大运河畔成立了郎朗艺术世界,为杭州的琴童们开起了大师班和音乐课。下个月,第一次在春天发声的2021杭州国际音乐节也将如约而至。 不过,听好的,不如听对的。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循序渐进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刚刚开始识谱的,可以去听一些短小且优美的圆舞曲,感受氛围,学习礼仪;等到能上台弹个小作品了,可以选择李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再到了车尔尼740以上的水平,就试着去敲开大师的音乐之门,尤其是巴赫,听细节的把握,听线条的处理,听作者的思绪。 以周六晚的音乐会为例,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清新、大气、辉煌,好似一部校园青春歌舞剧,但下半场肖斯塔科维奇的e小调第十交响曲,虽然是一部风格华丽、技巧艰深的时代巨著,但我倒觉得不是低龄琴童们欣赏音乐会的最佳选择。暂且不说这部作品背后耐人寻味的思想内涵,其庞大的音乐叙事和独特的创作技法,以及对音乐材料的运用,都是孩子们暂时无法感受和理解的。对于家长们而言,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在适龄的时候,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主动的兴趣和美感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