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广西推广和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
诊疗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取得明显成效。
相关统计显示,在中医药参与诊疗的患者中,治愈率达95%。
广西中医药在对新型肺炎治疗和预防中采取了哪些有效方法?
是否能提高新冠肺炎病人救治率?
16日,记者采访了广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首席顾问、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农。
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农接受媒体采访。广西新闻网记者 李良 摄 中医药参与诊疗的患者 治愈率达95%
“目前(截至2月15日通报的统计数据)广西新冠肺炎确诊的235个病例中,中医参与治疗的有213例,占比为90.6%;治愈出院的40例中,中医参与治疗的有38例,占比95%”。唐农校长说,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现代中医需要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治疗更有效,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及广西范围内,中医药的参与治疗是确实有效的。
唐农告诉记者,此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迅速成立了广西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专家组参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结合广西地域、气候等实际情况,制定了《广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该方案对指导全区各地定点医院对新冠肺炎的中药参与救治,有很大的指导性。
此外,对各地有危重症、重症病人的定点医院,自治区卫健委会派出中医、西医专家一同下去指导。并且,在自治区中管局的安排下,专家组很早就通过视频对全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人员进行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专门培训,内容包括对国家卫健委、国家中管局下发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自治区中管局下发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的解读等内容。
治疗关键在于把在外包围的寒湿去掉
唐农表示,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立足于中医正确的疫病观,着眼于通过调整阴阳启动人体自愈机制来获得康复。此次新冠肺炎患者早期主要临床症状以不同程度的发热、干咳、乏力、食欲差等症状为主,大多数病人的舌苔表现为厚腻,所以此病属于中医湿邪性质的疫疠范畴,寒湿伏热是病机核心,治疗的关键在于把在外包围的寒湿去掉,使内郁的热毒向外有出路,严防热毒向内发展损害人体肺脏等器官。前者多用热药,后者多用寒药。
治疗过程要精准地抓住主要矛盾,分清标本缓急,才可能提高治愈率。《广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就是基于新冠肺炎这个病机核心,因而有助于早期病人症状的尽快缓解,并截断体内的病情演变。唐农认为,中医以主动调整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来恢复人体的正气,实现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局面,使人体完成自愈。
心理安抚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广西中医药在救治新冠肺炎方面做了完整的方案,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进行修正,因此效果比较好。”唐校长表示,目前,中医药治疗方式除了内服汤药,还可以外在熏染,针灸方式也有效果。
据了解,唐农同时受聘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首席专家。他发现,很多病人在中西医结合救治后,虽然各项客观指标都有明显好转,但心里仍然非常焦虑,这个时候对病人进行反复安抚,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此外,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唐农还组织各地资深专家,研究制定预防新冠肺炎的两个成人药方和儿童服用的“儿童预防肺炎方”,“这种中医药的主动预防方式、预防手段、对控制广西的发病率,我认为应该起到潜在作用。”唐农校长最后表示“中西医各有特长,我们有信心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好中医药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来源:广西新闻网记者 李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