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家振 北京报道 前俩月,曾公开炮轰贾跃亭,称其造车“根本只是一个概念”的董明珠,可能压根没想到,自己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公司银隆也遇不幸,至今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2亿元,已被起诉维权。 2016年,董明珠欲让格力收购珠海银隆,但遭到格力股东大会否决。对此,董明珠并未知难而退,而是以个人名义投资银隆,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业内人士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珠海银隆拖欠众多供应商货款,或与格力电器也有一定关系。 拖欠货款遭堵门要债 因为董明珠参与投资而“走红”的新能源车企珠海银隆,正陷入拖欠供应商货款,遭上门讨债维权的舆论漩涡。据报道,珠海银隆逾期未支付的货款至少12亿元。 珠海思齐电动汽车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思齐”)是珠海银隆的供应商之一,也是目前选择上门维权、公开喊话要求还钱的公司。 珠海思齐与银隆自2014年开展业务往来,从2016年10月开始,珠海银隆货款支付开始出现拖延现象,2017年1月20日在支付最后一笔200余万元的货款后,至今未付过一分钱。 珠海思齐副总经理束磊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今与珠海银隆供货总交易额超过1.3亿元,而尚未收回的货款超过7600万元。因货款无法及时收回,在年关到来之际,公司已陷入经营困境。 1月10日,多方催款无果的珠海思齐最终选择了上门讨债。束磊称,“银隆拖欠货款已使公司陷入了绝境,无法支付员工12月份的工资、无法支付几十家供应商的货款。”
实际在2017年9月,讨债无门的珠海思齐就已将银隆诉至法院,后来还向当地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财产保全的结果显示,被冻结的与思齐有资金往来的银隆方面银行账户余额仅为20余万元,因此,法院还封存了银隆新能源名下的9套房产。 事实上,被珠海银隆拖欠的供应商不只一家。据《财经》杂志报道,包括珠海思齐在内,珠海银隆逾期未支付的货款至少12亿元。除了珠海思齐以外,其余未支付货款的合同也已经陆续起诉。部分被拖欠供应商代表还组建了微信群,每日互通信息。 银隆欠款事出格力? 对于拖欠供应商货款一事,银隆官方承认了欠款的存在,却又表示:拖欠供应商款项的原因是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存在严重缺陷,所以才拒绝付款。这样的解释在外界看来未免有些过于牵强。 而当初一手将银隆推上前台的董明珠,也再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6年董明珠想要造车,遂欲让格力出资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且未在成功收购之前,银隆便已开始以格力的名义采购各类设备。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与银隆洽谈收购期间,格力便与珠海银隆全资子公司珠海广通汽车签署了《委托采购》合同,广通汽车以格力电器的名义代为采购公司所需的生产物料及各类设备。例如,珠海思齐提供的采购合同显示,格力电器向珠海思齐采购4套移动储能车及储能柜,合同总金额1432.6万元,并在合同中备注“银隆供方”。 此外,据供货方反映,在格力电器为广通汽车代购设备合同履行期间,供货方如果想顺利拿到货款,还需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购买格力电器生产的手机等抵扣货款。珠海思齐提供的资料显示,2016年9月20日,公司向格力电器以3599元/台的价格采购20台格力G0215D型手机,总金额近7.2万元,并直接从货款中扣除。 据束磊介绍,随着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股权事项告吹,2016年底,广通汽车、格力电器与珠海思齐签订三方协议,格力电器自2016年12月31日起不再参与买卖合同的履行和承担合同责任。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珠海银隆货款支付出现拖延等问题。“公司在催收货款时,珠海银隆多次以资金紧张为由拖延,要求先缓一缓,直至最后拒绝支付货款。”束磊告诉记者。 而对于广通汽车委托格力代为采购设备的问题,格力电器市场部部长陈自力回应本报记者采访称,“货款支付都在按合同履行,事件主要是珠海银隆和供货商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纠纷,和格力电器没有关联。”而关于供货商以购买格力手机抵扣货款的问题,陈自力未做回应。 资金链是否能维系? 后来格力收购珠海银隆一事被格力股东大会否决,但董大姐并未退缩,而是愤恨的抛出一句“格力没有亏待过你们(股东)”后,便在2016年12年15日,以个人名义出资10亿元入股珠海银隆,持股比例7.46%。 不光如此,她还拉上了好朋友王健林、刘强东等一众商界大佬为珠海银隆投资,那时的珠海银隆好不得意。 董明珠入局珠海银隆可谓“倾其所有”。经过多次增持,目前董明珠持股比例为17.46%,成为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 在董明珠的光环下,格力电器和珠海银隆也进入合作“蜜月期”。获得董明珠大举投资后,珠海银隆在业内声名鹊起,也踏上了快速扩张之路。 资料显示,自2016年12月以来,珠海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和生产基地就在成都、兰州、天津等地落子,协议总投资接近800亿元。目前,公司已在全国布局有11个产业园区,同时处于建设阶段的就有8家。 尽管珠海银隆因为董明珠的推动而声量倍增,但其真正的经营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据珠海银隆副总裁李志介绍,2017年公司销售订单接近7000辆,金额约85亿元。与其在2017年为自己顶下的3万辆年销量和300亿元销售目标相距甚远。 根据当初董明珠拟让格力收购珠海银隆时披露的数据显示,珠海银隆从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每年年末账面上的应收账款分别为3亿元、31.8亿元、47.7亿元,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86.60%、82.35%和192.10%。 可以看到这一比例非常夸张,遂也引发了外界对珠海银隆资金链问题的担忧。虽然珠海银隆副总裁李志回应称,公司的银行存款还有数十亿元,加上尚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公司资金链不存在问题。 但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珠海银隆前期扩张太快,再加上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本身就资金特别紧张,而且企业不容易自己消化,面临的资金风险的确很大。” 至今,珠海银隆核心业务多由格力背景员工接手,其创始人魏银仓也被爆出于2017年12月辞任董事长,这意味着格力系对其把控力越来越足。未来,格力能否帮助其迈过资金链的泥沼,逃出“贾跃亭式造车”的宿命吗? 中国经营网编辑:李昆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