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自上而下的改革魄力走进每一座城市,让住房回归其居住属性。“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成为楼市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更传递出新时代的国家信念: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并举的“杭州特色”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准入条件放宽、补贴标准提高、保障范围扩大……杭州住房保障工作的持续推进,成就了老百姓一个个住房梦、安居梦。 顺应杭州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杭州住房保障工作在“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两大工程上持续推动,让杭州人民“住得好”“住得美”,切实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继续彰显出全国典范的样本价值。 全年申请2.5万余户,大学生和创客成主力军 冬季的杭州,26岁的陈小姐,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夜色中,灯光照亮了城市的天空。陈小姐说,我的梦想终于有了支点。 成为陈小姐梦想支点的是杭州公租房住房保障体系的扎实推进。今年,陈小姐就可以搬进期待已久的公租房——杭州金家渡地铁口附近的良和雅苑。 陈小姐,大学毕业2年,租住在火车东站附近,每月房租开支高达4000元,令这位初入职场的90后不得不面对艰难的人生选择题:“逃离”还是“留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陈小姐申请了了2017年的公租房,幸运的是,从申请、审核到摇号、选房,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如今,她已经幸运地成为了良和雅苑公租房的“准租户”,今年便可搬进新家。 “能这么快就实现自己的独立住房梦想,真的有点不可思议。”陈小姐回忆起当初的摇号经历,依然很是兴奋:“小区附近的地铁站刚开通,从家到单位只要20分钟的时候,比以前租房还方便。” 和大多数来杭州发展的年轻人一样,陈小姐也经历过望房兴叹的苦闷和频繁搬家的租房经历,作为杭州公租房突破了保障对象的户籍限制的直接受益者,陈小姐对这座城市有种强烈的归属感。如果能留下来,并不想逃离,这是城市年轻人的共同心愿。住房保障体系安居力度加大后,留住了更多的年轻人,也给了他们生活的梦想。2017年,新就业大学生和创业群体申请公租房比例达63%,成为申请主力军。 其实,杭州公租房一开始就突破了户籍限制,除具备本地户籍的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可以申请以外,非户籍的新就业大学生和创业群体也被纳入了保障体系。为了与城市发展同步,让更多困难群体“弱者有其助”,今年,公租房申请门槛继续降低,年收入最低标准从48315元调整至52185元;调整本地户籍的准入口径,取消了“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市区农村户籍限制。同时,货币补贴的租金标准直接翻了一番,由6元/月/平方米提高至12元/月/平方米,而且这一补贴标准有望在2018年进一步提升。 收入标准放宽、货币补贴提高,小区漂亮,租金还比同地段商品房低一大截,使得杭州市本级公租房申请一年比一年火爆。 有数据显示:2017年,杭州市公租房申请量达2.5万余户,相较2015年的7300余户,以及2016年的1.3万户,其数量呈飞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高达80%。 数据的背后,凝结的是不忘初心,兑现“住有所居”这一民生承诺的“身体力行”。自2010年以来,杭州住房保障经历了从“以售为主”向“以租为主”的战略转变,公共租赁房开始进入市场并不断扩大规模。由此,杭州住房保障体系向公租房为主转变。多年来,杭州的公租房保障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通过保障体系、管理体系的调整与升级,实现了从“实物配租为主”到“实物货币并举”的顺利过渡,真正做到了“应保尽保”。 2017年,杭州住保房管局在住房保障体系上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按照“挖掘一批”“调剂一批”“配建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大公租房房源筹建力度,新增公租房实物分配8514套,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2%;新增货币补贴保障家庭1619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7%;45个公租房小区集中落实到位,帮助5800余户家庭实现安居梦。 服务模式持续升级,保障更要有温度 让“住房保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这是杭州这座互联网名城的住房保障特色服务之一。杭州住保房管局 “互联网+公租房服务”的模式,通过公租房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房、对人、对租赁关系的三级管理,构建了“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保障性管理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租金缴交难、退出难等管理问题。目前,杭州37个公租房小区、21738套房源均已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2017年,杭州公租房项目的一个试点举措,再次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杭州的璞悦湾和繁华里等公租房小区,在给住户办理入住手续中多了一项流程——每一位住户都要在一台机器前留下自己的大头照,用于采集人脸图像信息,便于后期机器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核对住户身份。 景运人家公租房小区要加装人脸识别管理系统,住户们对此普遍反映:这个“高科技”很有意思,不仅能识别住户,还能防止部分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增强了小区的安全性。 小区入口的人脸识别机,刷脸来分析来者的身份,这是浙江省在公租房防控管理上的首次尝试。杭州公租房“刷脸入住”的时代到来了。 随着杭州住房保障社会化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公租房住户的整体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最近,通过支付宝在线缴纳公租房租金的便民举措让承租家庭彻底实现了足不出户办业务。 吴先生来自安徽,入住象山人家公租房已经一年有余。从事餐饮行业的他平时工作很忙,间或被外派到其他城市,跑到公租房管理服务大厅排队缴交租金成为每月一次的操心事。当从工作人员处得知公租房租金可以在线支付了,吴先生终于松了一口气。“都说杭州是移动支付之城,果然名不虚传!我现在交租不是‘最多跑一次’了,而是根本不用跑。” 从现金支付到信用卡支付,再到银行卡集中代扣,直至如今的“在线支付”,公租房租金缴交方式的改变,只是近些年杭州公租房住房保障服务提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陆续推出的公租房房源调整、网上打印受理单等20余项公租房住房保障服务改革,早已惠及广大保障对象。2017年,杭州住保房管局以构建“高效、规范、创新”的住房保障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互联网+”推动服务模式创新,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举措,新推出了公租房网上预申请、申请材料精简、租赁合同网上自助打印、租金线上线下一体化缴交等多项便民举措,实现了服务提质、效能提速和满意升级。 除提供高品质的公租房之外,针对入住公租房的居民,杭州市住保房管局通过各项配套的建设与综合管理机制的完善,致力于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帮扶。 九和人家公租房小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开业的消息传来,租户们都很开心。“书画阅读、医疗咨询、爱心超市,这么多功能,档次这么高的服务中心,设立在公租房小区里,大家常来坐坐,让服务中心成为大家的第二个家。”象山人家、西溪人家等多处公租房小区的商铺也已进入营业,保障不少家庭的实际生活需求。 杭州公租房的入住者欣喜地发现,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合理化的操作和更人性化的服务。 践行“租购并举” 商品房配建承载 “幸福”安居梦 早在2011年,杭州就明确提出“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商品住房供地总量中安排10%的土地用于建设或配建保障性住房”,并在《杭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租赁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将商品房内配建公租房作为公租房供应的主要形式之一。 2017年4月,杭州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在土地出让时,通过竞投自持比例确定的,企业自持商品房不得销售或转让,要全用于对外租赁。 同年,继建立全国首个智慧住房租赁平台、入选国家首批12个住房租赁试点城市后,杭州又成为首批13个建设租赁试点城市。 2017年7月,国家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次月,《杭州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方案》相应出台,进一步完善商品住宅出让用地配建公租房政策,再次明确主城区(指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之江度假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商品住宅项目用地配建公共租赁住房比例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10%,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配建比例不低于5%,大力推进以公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工作。 杭州,再一次成为了“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积极践行者。 截至目前,主城区住房保障覆盖率已达到了城镇常住人口的29%;市、区两级通过新建、集中配建、商品房项目内配建、回购等方式已筹集房源330余万平方米,累计推出公租房房源5.97万套。2017年杭州市级配建公租房项目达41个,配建面积99.18平方米,配建套数约15267套。无论从政策出台时间上,还是从实际完成数量上,杭州公租房配建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杭州市区公租房配建,主要有集中配建、商品房内配建两种方式。其中,商品房内配建是主力供应渠道。目前,配建公租房的商品房小区包括远洋心里、金茂悦府、融创河滨之城、中天之江诚品、中南白马湖壹号、钱塘玫瑰湾、万科璞悦湾等。 普福心苑,杭州首个商品房内配建公租房小区,早在2015年初便已交付入住。与其紧邻的,便是商品房“远洋心里”。除按照统一标准设计、统一标准建设之外,这里的租户们更可以享受到与商品房业主相同的配套与物业服务。共享小区学区资源、中央花园、儿童游乐区等公共设施,共享高科技的自动寄/收快递柜、可视化门禁等智能系统。而不同的是,普福心苑的居住者们是免费享用这些物业服务的。 从最新的公租房配租房源构成来看,商品房内配建的趋势愈加明显。如今,类似普福心苑这样的公租房项目早已不在少数。在2017年5次选房涉及的近50个公租房小区房源中,虽然也有蒋村西溪人家这样的自建项目、象山人家这样的集中配建项目,但更多的还是商品房内配建项目,其占比达半数以上。这些房源遍布杭城东南西北,其中更不乏金茂悦府这样的高档住宅小区。
浙江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