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0|回复: 9

[转帖] 【杭州日报 · 城纪】杭州隐秘地图之: 信义巷及周边旧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杭州隐秘地图之: 信义巷及周边旧迹

2018-01-12

                                         

                                         

                                         

                                         



在连通湖墅路与莫干山路的诸多街巷中,已改名为信义坊的信义巷,无疑是面貌和功能变化最大的一条。找出仅存的50年前的信义巷老照片,其景象之迥异,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这一成语加以描述,更不要说几百年、上千年了。可是,街景换了,功能变了,甚至路名都不同了,可历史文化的氤氲仍依稀尚存。的确,这条旧貌换新颜的街巷背后,那些秉持信义、积德扬善的旧时印记依然牢牢镌刻,稍加掸拂,薄尘散去即清晰生动。

1.信义巷,

因守信崇道者在此居住而得名

信义巷位于运河之西,始于今湖墅北路卖鱼桥,至莫干山路观音桥,长约530米。作为官道的湖墅路存之已久,莫干山路的出现则晚近多了。1931年杭瓶公路开通,杭州市区经瓶窑前往德清、长兴至安徽广德的浙皖副线基本形成,这便是今天104国道的雏形,但杭州市区这一段,一直沿运河支流小河的西侧北行,即今和睦路,祥符桥以南的这段莫干山路根本不存在,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把原先的杭武路(杭州至武康)改为104国道市区段新线,1964年后方称莫干山路。由此可知,古代信义巷,往西是无法接上另一条大道的。万历《钱塘县志》记载“信义巷通余杭塘”,即知信义巷西首为余杭塘河及塘坝,昔时余杭塘河观音桥段比现在宽阔得多,这是毫无疑问的。

清高鹏年《湖墅小志》卷三记载:信义巷原名护堂巷、护塘巷。明末清初,巷内居住有被称为杭州“北门四子”之一的才子王丹麓。王丹麓名晫,清顺治四年(1647)秀才,但后来他放弃举业,干脆以读书为业,且广交朋友,著有《遂生集》《霞举堂集》《墙东草堂词》等,这样的日子势必清苦。“临街多搭最高台,回回风吹锦绣开。一身债负都无抵,演戏轮资不论财。”这是他的《武林北墅竹枝词》中的一首,描述的是运河边民间出资请戏班唱戏的情景。请人唱戏还得讲究门第声望,家道中落者只得举债来请戏班,这就有点儿打肿脸充胖子的味道了。他去世后,后辈很快变卖了他在护堂巷的大宅,这座极富中国传统园林品位的大宅便落到了陆姓人家手中。

这位陆姓人家的主人,即是清乾隆时包青天式的清官陆水。乾隆二十年(1755)考中进士,后任江西省新昌县县令。刚上任,当地正好遭遇大旱,粮食歉收。陆水一方面上报朝廷,请求放粮赈灾,还带头捐出了自己的当月俸银,以此敦促米店老板参与募捐。灾年过去后,他充分认识到水利和开荒的重要性,便组织农民大兴水利、广种粮食。当他离任时,几乎没有什么积蓄。有人问他何以如此,他回答说“我为清白吏耳。”陆水无疑成为护堂巷居民的骄傲,他们自发地把护堂巷更名为“信义巷”,以表示对守信誉、重道义的他的尊敬。

清时,信义巷还有一座大宅,那就是张嘉增家。此大宅为两层三开间,不无壮阔。大宅四周的园子里种满树木花草,奇香袭人。张嘉增少年时饱读诗书,后从事商贾,致富后从不显摆阔气,从不鄙薄他人,也是一大善人。“沿村六七家,入山不深,入林不密;出门三五步,有田可耕,有溪可渔。”这是他对所居大宅的描述,也是一份对理想家园的憧憬。

张嘉增对信义巷的描述并不准确。居住在信义巷,水是有的,山却在十数里之外,更诓论“入山不深,入林不密”了,一切出自张嘉增不无浪漫的想象,不过,出门三五步后循入农田、溪流,却是能做到的。这一带为余杭塘河两岸肥沃田原,稍走几步就可以与美好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2.草营巷,旧时民风民俗依稀可见

上文所述两处信义巷古代大宅当已无存,甚至其确切位置都无从得悉,处于南首,与信义巷并行、长度相同的草营巷,同样是湖墅地区主要街巷,其诸多古迹也已湮灭,只能在典籍和传说中寻其旧踪。

有关草营巷的地名,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宋室南渡时兵马在此扎营,营地简陋,故名;二说是此巷附近原本都是菜地,为了看管蔬菜,菜民习惯在菜地上扎个草棚,草棚不少,菜民们互相“结草为营”,其情状颇为壮观,草营巷一名便由此而来。

宋代,中国佛教由唐以前的贵族式经院佛学开始深入社会生活,佛教的教义、修行方式逐渐简易化和平民化,出现了“家家观世音,处处弥陀佛”之景象。宋室南渡后杭州更趋兴盛,寺庙建造有增无减,草营巷内有多处寺庙,成为这一带寺庙较为集中的区域。如茶亭庙,据说与宋高宗赵构“泥马渡康王”的传说相关。高宗未继位前的封号是康王,被金兵追逃至杭州,到了草营巷实在口渴,即向巷内一老婆婆讨水。老婆婆给他舀了一碗水,同时在碗里撒了一把糠。没法痛快喝水的康王很不解,老婆婆解释说,这水烫,一口气喝下去会烫坏喉咙,因为有这糠,就不得不边吹边喝了。康王方知老婆婆的一片善心,极为感激,继位后便在遇见老婆婆的地方建造寺观,取名茶亭庙。

温元帅庙也是草营巷内另一处重要寺庙,香火极盛,其位置约略在今莫干山路上的墅林苑小区。温元帅何许人也?据说就是在此出生的一名元帅,另一种说法是一名来杭赶考的秀才,那晚住在这里,夜半小解,偶然间听见厉鬼说将要在井里下瘟药,大惊。为使百姓免遭横祸,他竟以身投井。次日众人把他从井里打捞上来,看见他浑身乌青,方知这井水已经有毒。舍生救众的秀才这一义举震动世人,遂被封为神。书生或姓温,或因“温”、“瘟”为谐音,但何故称其为“元帅”?至今仍不得而知。

明清年间,运河一带的庙会盛极,每年五月十六的草营巷温元帅庙的庙会规模最大,庙会上的“抬元帅巡游”向来为保留节目,这也与彰显温元帅之德善有关。至民国,温元帅庙会仍显热闹,据老一辈人说,提炉、扛鼎这类杂技杂耍还能在庙会上看到,后因战乱和时局变化,庙会的盛况方才消失。

旧时,温元帅庙后面还有一座法隐寺,因寺庙规模较大,僧人们夏天时经常收留无家可归的人在此过宿,冬天则施粥给穷人。无疑也是一处善心洋溢之地。

新中国成立乃至改革开放年代之后的草营巷,庙宇早已不存,文化氛围却很是浓郁,是当年拱墅区最重要的文化设施所在地。1949年,由“杭州第四民众教育馆”改为“湖墅人民文化馆”,1979年更名为“拱墅区文化馆”,原址即在草营巷。除此,附近还有拱墅电影院、拱墅区青少年宫以及晚近建成的墅园等。尽管十数年前,湖墅路上的拱墅电影院拆了,拱墅区文化馆搬走了,但挂着“拱墅区文化中心”的那幢大楼建起来后,一直矗立在草营巷上。据拱墅区文广新局介绍,从2011年3月起,这幢在拱墅区文化馆原址上改建的大楼设立了“草营8号”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是一处由百姓参与的艺术展示和交流平台。

3.左家桥,纪念一位舍身赈灾的旷世善人

写到这里,便不得不说草营巷口往南不足500米的左家桥了。

左家桥始建于宋。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七《倚郭城北桥道》载:“北外酒库南大路曰左家桥。”可知今湖墅路古时名称。徽宗大观四年(1110),安徽桐城人氏左世裕以贩米来杭,居住于古新河与运河相汇处附近。他的米店名曰“诚济米店”,其行事方式向来也以诚信为要,以接济他人为乐。据传“诚济米店”从不短斤缺两,更不以次充好,所以连达官贵人和官府都选择在他的米店采购,由此米店生意极为兴隆。左世裕还乐施好善,平日间对前来专门买劣等米的贫寒市民总是半卖半送,对、老弱病残者更是分文不收,甚至还会送米上门。久而久之,人们都称他为“左善人”。

“诚济米店”紧挨古新河,河上的老桥已经朽败,左世裕出资重建,此桥遂被众人命名为左家桥,以感激左世裕慷慨之举。左家桥原为单孔石拱桥,后屡圮屡建,1952年因湖墅路通车所需,重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板桥,后来又因湖墅路拓宽,又被拆建了一次,桥面更宽。左家桥东建有水闸,为节制运河与古新河水位之用。桥的形制改了一次又一次,但左家桥的位置、桥下的河道流向等均未变,旧景依稀可辨。

那年江南遭遇大灾荒,原本丰产的田畴竟颗粒无收,大批饥民涌入杭城,不少人因得不到一粥半饭而倒毙街头。左世裕四处奔走,请求同行放粮济赈,可响应他的米商很少。那天晚上,其夫人王氏取出若干脏米,打算洗净煮熟后与左世裕充饥。不料正巧来了一名孕妇,手里还拖着个三四岁的小孩,看见此地有粮马上跪在地上。为了救这母子三人,左世裕夫妇随即把这最后的粮食施予对方,自己却再也顶不住了,当晚双双饿毙……

左世裕夫妇为救饥民而饿死,此消息传开后,不仅感动了四邻和饥民,还惊动了州府和朝廷。徽宗即命地方官命开启粮仓赈灾,并敕封左世裕为“庇民侯”,在万佛桥(今里万物桥)附近的清水潭建造了一座左八郎祠,以彰表左世裕这一旷世善人。此祠香火很旺。明代对此祠进行了修缮,匾额专请董其昌所书。

新中国成立后,左八郎祠屡圮屡建,后因建造住宅小区而拆毁。令人惊讶的是,千百年时光消逝,店房多次重建,店主几经更易,但“诚济米店”这一招牌一直存在,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改为“左家桥粮站”。

4.接待寺,曾为万千流浪者提供难得的温饱

“梵境忽巍峨,门前对市河。有心弘誓愿,于此接经过。郭近人声杂,檐高雨气多。规模逾百载,犹说喻弥陀。”这是宋施枢在《宿接待寺》一诗中的句子。

诗中的“接待”两字与现今的接待之意仍有相似之处,说的是宋室南迁之初,因为战乱,大批流民以及僧人也随之南下。为了接待这些逃难者,不少寺院敞开大门,既有接待游方僧挂单的,又有因官府征用,让俗家信众借宿的,均谓之“接待”。杭州当时为南宋行在,流寓来此者更多,接待寺不少,有记载者达20多处,如位于涌金门的白莲慈云院、位于盐桥的崇恩延福院、位于艮山门外的法明寺、位于闸口的寿圣院等,其中位于城北清水潭前的妙行寺,因地处运河码头,流民众多,接待任务繁重,其中弥陀饭僧曾达三万之众,乃杭城当时最大规模的接待寺。

接待寺历经千年沧桑,见证历史。明洪武十五年(1382),儒士方孝孺来到此寺,向第十四代住持竺庵永瞿禅师谒问前程。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奸臣丁大全在此发兵,胁迫右丞相兼枢密使董槐,最终强行罢其相位。元至正十二年(1352),元将董传霄追剿退聚此处的红巾军,把山门堵住,纵火烧敌。明宣德二年(1427),接待寺重建,后又数度重修,如明崇祯九年(1636)修过,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又修过。清咸丰十一年(1861)二月,太平军打到杭州,寺院被火烧一空,但而后又重建,其确切年代已无考。

当年的“接待寺钟”可是南宋时形成的“湖墅十景”(“湖墅十景”有多个版本)之一呢。明时,接待寺内的大钟极为著名,此钟原为一对,分为雌雄,雄者悬于该寺内,雌者则悬于京城皇城中,两钟互为感应,只要接待寺的一响,远方的皇城之钟未击也鸣。明太祖朱元璋极为好奇,遂命人把寺内的雄钟运往他处。谁知刚在搬运,雄钟竟滚落在寺前的清水潭中,全力打捞仍未果,即便后世有多人设法打捞都未能遂愿,然而只要偶有小船从此经过,竹篙下去,水下的沉钟就会发出“当”的清脆之声,实在奇妙之至!

当年的寺院和大钟今安在?在今文一路接待寺原址,豪曹巷东侧,已浇筑起一块“圣因接待寺遗址”石碑,上有关于接待寺来龙去脉的简略介绍;而在豪曹巷内,两棵古樟树据说也是接待寺的旧物。当然接待寺留存至今的,更有无数为民救急救难的良善传说,每一则都是让人心生敬意,由衷崇仰。

5.信义坊周边,那些仅存的或已消失的老建筑

出了信义坊再往西,便是由曾经的104国道改就的莫干山路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信义坊、草营巷及打索桥与莫干山路相交的那一带,是大片的农田夹杂着零星的校园,杭州水利发电学校、省委党校等学校的苏式大屋顶教学楼异常惹眼,而今双荡弄口还有一条水流潺潺的溪沟。

信义坊与草营巷这两条平行的街巷之间,夹着的是卖鱼桥市场。事实上,这座当年城北最大的农贸市场的建筑,下方即是余杭塘河。市场规模颇巨,东门朝向湖墅路,西门朝向莫干山路,其时的人们说起去卖鱼桥,去的其实是信义巷,确切地说是信义巷上的卖鱼桥农贸市场。因为市场很大,买卖者云集,门口马路上的交通拥堵是难免的,三轮车、自行车、小卡车搅成一团。有关方面后来关了这座市场,目的之一,想必即是确保交通畅通。

必须提及也在这附近的那座拱墅体育馆了,它的确切位置在莫干山路东侧,草营巷与双荡弄之间,更靠近双荡弄。那是一幢正门朝向莫干山路的长方形全封闭体育馆,由原先那个极其简易的拱墅区露天球场原址改建,1979年动工,1981年10月建成启用,建筑面积3050㎡,可容纳观众3400人。在杭州市还没有独立体育馆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杭州体育馆原为浙江体育馆),一个市辖区能拥有一座颇具规模的体育馆,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我们承办过包括省市多项体育赛事在内的多项重大文体活动,连沈阳杂技团都被邀请到这里进行自行车特技表演,李谷一等著名歌唱家也来这里举行独唱音乐会,这非常不容易。整个杭州都知道拱墅有个了不起的体育馆!”曾任拱墅体育馆馆长的唐婷凤告诉笔者。

唐婷凤回忆,起初的拱墅体育馆,看台上连椅子都没有,观众都是坐在光溜溜、冷冰冰的水泥条上,这怎么行?体育馆的员工们便想方设法省下资金,安装了3000多把椅子,还建了个4道的室内游泳池。不要小看这颇显简陋的游泳池,就是用它培养出一批游泳健将,其中一位即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100米女子蛙泳冠军的罗雪娟。

2010年,拱墅体育馆拆除后,原址又建起了一座高度近百米、建筑面积为32348㎡的拱墅体育大厦(远扬大厦)。该大厦的裙楼为体育运动中心,包括游泳馆、网球馆、跆拳道馆等体育俱乐部及健身中心,仍是周边居民不可或缺的体育运动场所。

1995年,信义巷更名为信义坊,同时拉开了商业街区的改造序幕。2002年,信义坊步行商业街正式开街,其定位为“集逛、玩、购、赏于一体”的时尚精品休闲商街。商街恢复了原先隐埋在卖鱼桥市场下方的那段余杭塘河,整个街区依余杭塘河两侧建造,均为仿古建筑,余杭塘河上还重建了露亭桥、草营桥、归锦桥三座石拱桥。尽管商街的定位后来多有更改,商业氛围时浓时淡,但商街的建造彻底改变了信义巷、草营巷一带建筑低矮破败、环境脏乱差的面貌,使这一地段获得了新生。
发表于 2018-1-1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卖鱼桥菜场的照片,想起了记忆中的菜场
发表于 2018-1-13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中的卖鱼桥菜场门口好像有台阶,需要从人行道上走下去的,边上的草营巷里还有个派出所。
发表于 2018-1-14 1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卖鱼桥湖墅南路可热闹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只留下了运河东片的大兜路一点点老房子。
发表于 2018-1-14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菜场以前是直接在河道上盖青石板 运河一发大水就会被淹了 那时候的人流量堪比龙翔桥
发表于 2018-1-15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卖鱼桥菜场靠近湖墅路一端,有好几个经营早点的摊位。以前经常去那里吃豆腐脑。
发表于 2018-1-15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到了了国道的历史。
发表于 2018-1-1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的信义巷还有烧锅炉的茶馆
发表于 2018-1-16 1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提珠儿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7 13:31 , Processed in 0.23593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