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鹏丽 金 喆 每经编辑 任芷霓 1992年就登陆资本市场的海虹控股(42.830, 0.00, 0.00%)先后做过化纤工业、房地产、金融证券业务、游戏娱乐等业务,2000年海虹控股开始进入医药电子商务领域,2009年海虹控股牵手美国ESI集团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开展PBM(医药福利管理)业务。 海虹控股在市场一直有“妖股”之称。在过去几年,凭借着一个PBM概念,海虹控股的股价开始“上天”,2015年6月11日,海虹控股前复权最高股价达到80.6元/股。截至2018年1月5日收盘,海虹控股的静态市盈率为1374。 每年年底“花式”粉饰业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中海恒控制的过去20多年里,海虹控股业绩一开始表现强劲。1998年海虹控股便实现扭亏转盈;2003年,海虹控股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顶峰,为3.9亿元。然而,2003年之后,海虹控股的收入再也没有超过这个数字。 海虹控股的营收持续下滑,并且2009年至今,海虹控股的扣非后净利润再也没回到正值,但神奇的是,净利润始终为正。 2009年海虹控股“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出售股票投资获得1911.37万元的收入,这成为支撑海虹控股盈利的主要力量。此后多年,海虹控股每年的“非经营性损益”都会“及时”使得公司净利润全年保持为正值。 2011年海虹控股实现净利润1800万元,同比增长47.98%,这得益于公司为了对原有网络游戏业务的完全退出。 2015年前三季度,海虹控股的净利润还是亏损9702.99万元,但到了当年12月,海虹控股及其控股子公司将所持合计北京威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97.5%股权以1.84亿元转让给中海恒,这成功使得海虹控股2015年实现盈利。 2016年12月初,海虹控股再宣布转让子公司股权的决定,通过出售旗下三家子公司股权,产生投资收益约9122万元,这个投资收益也构成了海虹控股当年净利润的来源。 2017年1~9月海虹控股实现营业收入为1.12亿元,同比下滑23.99%;实现净利润负1.54亿元,深陷巨亏。但2017年11月,海虹控股宣布转让旗下交易中心100%股权、广东海虹55%股权的决定。如果该次资产出售顺利进行,海虹控股2017年又将扭亏为盈。2017年12月28日,海虹控股称王忠勇已按照约定支付了股权转让款,已计入2017年损益。此外,公司也已经足额收到武汉美康源医药有限公司2.3亿元的债务偿还。 海虹控股曾回应深交所问询,“本次(转让子公司股权)交易不存在利用资产出售交易突击操纵利润的情形。” “PBM”概念托起市盈率奇迹 2009年,海虹控股的业务经过剥离调整后,仅剩下医药电子交易及医药电子商务业务。但是这块唯一的主业,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彼时海虹控股在年报中坦言,“国家出台了有关医疗改革的政策及部分实施办法,在新医改政策影响下,公司按照原有医药电子商务营模式已难以有效开拓新的业务。”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美国ESI集团进入中国的契机下,海虹控股“踏上”了漫长的PBM业务之路,从此中国也有了PBM的故事。在这8年当中,ESI的市值一度升至560亿美元。作为对标案例,海虹控股市值最高时也达到了725亿元。 记者注意到,这几年,海虹控股也以高市盈率在A股“闻名”,2016年12月初,海虹控股的静态市盈率一度达到2166。 进入PBM领域后,海虹控股开始跑马圈地。据其披露,“目前PBM业务覆盖范围扩至全国24个省(直辖市)的近200个地市,审核结果公示反馈系统上线医院8000余家,服务参保人群超过8亿人。”不过,海虹控股是在2015年年报中首次公开该组成果数据,然而截至2017年12月2日,海虹控股公布的PBM进展成果仍然是这组数据。 海虹控股称,目前PBM业务已经成功在金华、杭州、湛江等多个地市开展,同时公司已在全国23个省份与149个统筹单位签订了医保合作协议,公司计划对现有149个统筹单位的医保审核等基础业务实现全面收费。 未来公司PBM业务将从单一服务向精细化打包服务过渡,从单纯的审核技术服务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过渡,从项目型收费模式向平台型收费模式过渡,公司预计PBM业务板块将实现全面增长。 但是实际上,由于中国医疗体制等客观问题存在,海虹控股启动收费模式后,各方反应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