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7|回复: 9

[转帖] 【杭州日报 · 城纪】杭州隐秘地图之: 西塘河畔华丰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杭州隐秘地图之: 西塘河畔华丰厂

2018-01-05

                                         

                                         

                                         




如今,杭州人几乎都晓得的华丰造纸厂已搬离城北,去了安吉工业园区。老厂边有条西塘河,安吉那边的新厂也建在一个大湖的湖畔。造纸哪离得开水!

《杭州市轻工业志》载:华丰造纸厂系浙江省第一家机械造纸厂,轻工业部32家重点造纸企业之一,东临京杭大运河支流,西连杭宁国道线莫干山路,水陆交通方便。在杭州六家纸业企业中,华丰以历史久、规模大、产品多而闻名。

好几年前,华丰厂要搬迁的消息就已经在厂里传开,不少人开始犹豫、纠结:跟着去呢,还是买断(工龄)?工人路上相遇,总会有人念叨不断:这可是1922年就有的一家百年老厂啊,这可是跟花园岗接牢的木佬佬大的一个厂区啊,说迁就迁 ,说走就走,这“环保”真当是很厉害!

不过,对于那些开始走向老迈,已经退休的职工及其家属,心里倒是淡定的,聊起往事来,个个带着真诚、亲切的口吻,而且不会只是三言两语。

1 陈永联:爱琢磨的车间主任

陈永联,五十多年前还是个一米八左右的壮汉,住红工房,有一双儿女,妻子也是华丰厂造纸车间工人,后担任副厂长,是十分和美的一家子。

眼下,他84岁,依然很健康,依然朴实敦厚,依然不太善于言谈,说话带点儿绍兴口音。

解放初,他在绍兴乡下念完小学,就在杭州学做生意,学做厨师,也失过业,后来去衢州修建机场。1954年,通过层层选拔,参加市劳动局组织的培训,当时刚过二十。培训结束后,服从组织分配,二话没说就进了华丰造纸厂造纸车间当学徒,成为该厂的第一批学徒工。

解放后的华丰造纸厂,弘扬技术改革和创新精神。

在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自行设计、制造十条造纸生产线,以及多台小造纸机。产品也不断创新升级,其中,拷贝纸、牛皮箱纸板被评为国家银质奖,01、03烟纸被原轻工业部评为科技进步奖,复写原纸1954年被选送至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览,1959年一年内,就有感光原纸、钢版原纸、彩色卷烟纸等十余种新产品问世。

爱国爱厂,也是华丰造纸厂推崇的一个优良传统。我国实施五年计划之后,华丰造纸厂于1956年7月、1959年12月,分别提前一年半和三年零三十天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的生产指标。

作为学徒工的陈永联,一踏进华丰造纸厂,就被它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所感染,一门心思地向师傅学知识、学技术,不辞辛苦地在车间里三班倒。一年半后满师,先做看纸工,接着做卷纸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当时,生产卷烟纸的一号、二号、三号机早已投入生产,二号、三号机还是长网卷烟纸机。不过开始,卷纸还得靠手工,操作中经常出现断纸、处理过程较长、纸张损失也较多的情况,影响生产效率不说,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车间里五六个工人聚在一起商量,决定响应厂部“开展技术革命”的号召,将这一落后的操作方法改改。

在近一个星期的奋战中,陈永联跟大家一起吃住在车间,几乎夜以继日。经过反复琢磨和试制,终于设计出一种将以往两个小卷纸筒改成一个大卷纸筒卷纸的技术革新方案。方案实施后,车速比原先提高一半,废纸大幅减少,产量也跟着提升了一大步。

这项技术革新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陈永联还根据记忆,画了张手工操作示意图,用来跟自动卷纸机图片进行两相对照,说明它确是一项有成效的改革成果。

1984年,陈永联又跟他的“攻关革新”小组创造了“光电抢纸”新工艺。

在卷烟纸进入烘干之前,纸张处在一个“水纸”状态,时常出现断纸,需要卷纸工不时地紧盯着,一旦发现断纸就得立刻处理,既花人工又费眼力,更不容易把握。新工艺运用光电原理,有效地解决了人工抢纸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控制了断纸损失,并实现了增产。由人工抢纸到“光电抢纸”,是造纸车间一个重大的技术进步。

由此,陈永联连续两次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1985年,担任造纸4车间主任。

造纸4车间有十号、十一号机,十号机生产平装出口卷烟纸,十一号机生产内销卷烟纸。他接手车间主任职务后,从完善规章制度、严格产品标准、减少废纸损失等多处入手,加强车间管理,年年完成生产任务。

一个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大厂中层干部,退休之后,不经意间又当了回“学徒”,这回学的是微型风筝。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就了做工精湛、画工精细、形态多样、放飞效果更是十分理想的微型风筝制作工艺,成为杭城知名的微风筝制作专家,大、中、小学第二课堂抢手的授课老师,“文化养老”的典范。不仅在社区建立了“永联微型风筝工作室”,他的微型风筝还被拱墅区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 黄耀根:老厂里长大的伢儿

1946年,才10岁的黄耀根跟随父母从宁波来到杭州。

早先,他父母在嘉兴民丰造纸厂做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宁波象山老家待了一段日子,抗战胜利后选择了杭州——华丰造纸厂宁波人多啊。

父亲已经60岁,又没文化,但因为当时的崔厂长在民丰造纸厂实习时跟他有过一面之交,被其接收,并派到总务科,在厂里跟母亲一起烧老虎灶。

总务科的“花红”(奖金)多,一家人又极少见地被安排住在厂区里,比那些在西塘河边蹲草棚、租农家小屋的,自然要幸运得多。

那几年,十来岁的黄耀根读华丰小学,放学后便在厂子里四处转悠,见闻一大堆,比有些老工人还多。

他家就在总务科对面。每月发工资,只见那些高级职员、工头之类,人人拿一只袋儿,一路来到财务室,从窗口领了工资,就一沓一沓地往袋里塞,拎在手里悠悠地回家去,却也不见一个面露喜色的。

原来,那时的金圆券真当不值钱,手握一沓沓100万元大钞也没一点儿稀奇,听说,买一石大米就得花掉4个亿。

后来,又见一辆辆装满金圆券的大汽车接连不断地开进厂里来,在一帮穿着黑色警服的警察守卫、监督下,一大捆一大捆的钞票直接往机器里扔,经过一番处理后,变成了一团团糊糊的纸浆。

黄耀根父母都在厂里“吃包饭”,平时家里不开伙仓,他便身无分文地在厂里的小吃部、厂门口的小吃店里饮食,个个老板待他客客气气不说,而且从不当面伸手要钱,只等记完账,抹抹嘴就走。

等到厂里发了工钿,父亲便带着他去见那些小店的老板,一家家一笔笔地替他付清赊账,年年、月月如此。

1949年杭州解放前夕,得知国民党一支败退的部队要经过华丰厂,厂里的护厂队员肩扛手抬钢板、沙袋等大家伙,将厂大门堵得严严实实,散居在西塘河附近的工人和家属,也被召进厂内躲避,厂里的警卫还在沙袋上架起枪,一派准备对峙的严峻局面。

却不料那些败下阵来的国民党士兵,个个衣帽破旧,有气无力,将枪支倒挂在肩膀上,只管赶路逃生。

解放那天,华丰厂的工人排成一支队伍,举着红旗、横幅,一路敲锣打鼓地到祥符桥去迎接解放军。小伢儿更像过节似的,蹦蹦跳跳地尾随着,嘴上唱着刚学会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歌曲,一步不落。一帮胆子大点的小伢儿,趁机吵着要跟战士学骑马,被抱上马端端正正地坐着,个个威风凛凛,还以为自己当上将军嘞。

后来才知道,华丰厂成立护厂队,工人去祥符桥迎接解放军,教小伢儿学唱解放区的歌,都有厂里的地下党员在组织、领导。

1958年,黄耀根从杭三中高中毕业,被推荐进了杭州邮电局。二十年后,才举家搬离红工房。

3 昨天和今日:红工房和华丰新村

华丰厂最早的职工家属宿舍红工房,建成于1952年,共204间。据说,这里原先是一片桑地,还有稀稀落落的坟头,靠近西塘河及一座古旧的单孔石拱桥和睦桥。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红工房跟岳父母一家住在一起。

那是一排排人字形屋顶,屋顶上盖着红瓦的平房。朝南的一间,靠墙放一张双人床和单人床,成直角形,靠窗摆一张方桌,一只衣柜紧贴西墙,除此之外,几乎再无物件可以往里塞。

朝北的一间更小,一张单人床已将方方正正的小屋塞得满满当当,床边还得放进一只小马桶,且兼具里外通道,通道离床不足一米。

房子小,难于安顿大多有一二子女的一家人,于是,家家户户忙于“改造”:利用房与房之间的有限空间,用毛竹、油毛毡之类搭建起一间简陋的灶头间,不少人家还在灶具旁放一张小床,也不怕太过通风通气。

不过,话得说回来,房子再小,也是解放初难得一见的职工福利,在杭州,如此令人羡慕的厂家真当很少见,难怪这一带的人说:“找工作去华丰,找对象去杭棉”。

三十多年后,红瓦平房被改建成六层楼房,正式称呼“华丰新村”,大多数人家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虽然,厅、厨、卫小了点儿,但两室却是标准间,阳台外,种着一排挺拔的水杉。

现今,华丰新村里的楼房已有20多年的房龄,可以归属于老旧房子一类了,连小区里的树木也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这回,居民中有的开始发愁:

华丰厂搬迁以后是要造高楼吧?那华丰新村会不会住得太憋气,边上吉祥半岛、对面小河佳苑,已经都是高楼了,之后,背后也是高楼可怎么办?

也有很淡定的:反正不拆也没事儿,看周边配套越来越齐全,也高兴的。

4 口碑满满的老厂福利

厂里还有休养所哩,有人说。

1952年,华丰厂在红工房的北端动工兴建职工休养所,第二年竣工,是一栋精巧的两层独立小楼。楼上楼下设有一间间设施齐全的病房,一楼病房前有条长廊,院子里铺草种树,绿茵茵一片。这优美而幽静的环境,很适合工人养病和先进工作者疗养。来这里疗养的工人管吃管住,离开时,个个点头称好。

解放初期,休养所还专设产房,让女职工或职工家属在这儿安心待产、做产。最早从休养所出生的一批婴儿,现今早已从各自岗位上退休,过起了养老生活。“我的儿女都是在休养所出生的”,陈永联说。1958年,黄耀根的儿子也出生在这里。

宿舍里的人得了急病,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夜有多深,打个电话给医务室或休养所,医生就会急急地赶来,比如今的家庭医生还要叫得动,来得快,还不用付诊疗费。

这番话刚讲完,马上有人接着点赞:别忘了职工子弟学校呢。

解放前,厂区里有所私立华丰小学,第一任校长叫徐锦华。1946年经过一番整顿,改称为厂职工子弟学校。

解放不久,厂职工子弟学校在红工房与厂区之间改建。跨进新校校门,就见一幢四层教学大楼,一棵四季碧绿的古樟耸立在操场边,巨大的树冠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挡雨又遮阳。一到夏天,学生最喜欢在树荫下嬉戏,稍长的高年级生,爱在这里摆开棋盘互相对杀,一争输赢。

2006年,这座校园被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写进了《杭州的现代童话·运河里的清华北大》,那是在它更名“运河学校”五年之后。陈永联最早无偿开设的颇受学生欢迎的微型风筝课,也是在这所学校,教室跟他家只隔着几排楼房。

从学校再往前走,就见华丰厂很有气派的大门,和离大门不远的一幢五层办公大楼。原先,大门正对着一条水泥马路和缓缓流淌的西塘河,靠河有一座厂区码头,有特制的大型磅秤和一杆大吊车,十分显眼。

厂里有人描述道:空旷的大厂房里,巨型机械手臂将纸浆倾注,成吨的卷烟纸被装上货船,从厂区的码头运出去,顺着大运河,走上一条去远方的路……

5 桥东和桥西

上世纪中期,华丰厂附近,北至祥符桥,东过和睦桥,还是大片大片的农田,种田的农民多,自然可以很便当地买到新鲜的鱼肉蔬菜。但要购买百货糖点之类,头疼脑热去趟医院,还得上拱宸桥。

这一带以拱宸桥为界,被划分为桥东和桥西。桥东是一片繁华的街市,曾被号称过“小上海”。

这边的居民去拱宸桥,刚落和睦桥,先见一大片水田,水田中央有一条笔直的田埂。大概是因为这是条可以抄近路去拱宸桥的唯一通道,田埂上常见人来人往,路也稍宽、平坦些,三四个人也可以并行,不少人骑着自行车往来。

每当种稻插秧时节,稻田里灌满了水,亮晶晶一片,一把把秧苗摊在田埂边上。这时,走路的、骑车的个个显得小心翼翼,稍不留神,一脚踩到烂污泥上,或者车龙头没把稳,说不定就四脚朝天地摔倒在田埂上,或连人带车地翻落到田畈里,弄得泥水一身。

待走过这段田埂,转弯抹角,才见稀稀疏疏散落着的农舍,家家院子的大门敞开着,紧靠农舍,有一所设在早先庙宇里的小学,先叫“长征三小”,后来改称“吉如小学”。

走出乡间般寂寥的小道,眼前豁然开阔,在一条够两辆卡车交会的水泥马路边,坐落着红雷丝织厂和杭一棉,两车道马路到杭一棉“断头”。

杭一棉的大门宽大,墙上挂着“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和“杭州长征化工厂”两块厂牌。每逢过年过节,厂里便用松柏之类搭起一座彩棚,插上五星红旗,挂满五颜六色的闪亮小灯泡。从厂门口一直往深处瞧,只见一条大道笔直地向前方伸展。夜晚,大门口、马路上被笼罩在一片金黄色的灯光里,整夜不熄。

民国时期,杭一棉前身杭州通益公纱厂的工人,很多居住在桥西直街和吉祥寺弄附近。每天清晨和傍晚六点,厂里拖长了的汽笛声就会准时在拱宸桥西堍上空久久回响。此时,这一带的住民也往往会相互招呼:纱厂的气管(汽笛)响了,该起床了,或者说,纱厂的气管(汽笛)响了,好淘米烧饭了,把它当成了家门口的自鸣钟。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城北运河边历史悠长、路人皆知的大厂杭一棉就变成了工业遗存,三三两两的农舍也不翼而飞,小学不知了去向,大片在太阳下闪闪发亮的水田及笔直的田埂,更成了人们梦中的风景,即使那些一不小心跌落过水田里,被弄得狼狈不堪的骑车人,也不会再抱怨它。

本世纪初,桥西已拥有历史文化街区,世界遗产大运河美景,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等博物馆群体,以及D32、运河天地等商业配套,自然成了城北难得的一方水土,杭城高端居住地之一。不过,也有人爆料,这里的业主跟老鼠搏斗得好烦恼、好辛苦,有人甚至出价300元一只,积极地招募专业人员来抓老鼠。但你努力地、千方百计地抓老鼠,老鼠还是照样出没,弄得不少运河人家哭笑不得,不堪其苦。

华丰厂也紧靠大运河支流,离桥西直街不过十来分钟的路程。去年5月26日,华丰造纸厂留下一座近五万平方米的偌大老厂离西塘河而去。不久,这里大片大片的土地将要出让给开发商,然后,高楼大厦、高档公寓会接连不断地拔地而起,变身为城北休闲商务中心。
发表于 2018-1-7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思想性,可放入华丰故事屋
发表于 2018-1-7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的清水砖老厂房有点味道的,应该已经不存在了吧!这种值得保留的不保留,去保留一根大水泥烟囱。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8-1-7 22:44
图1的清水砖老厂房有点味道的,应该已经不存在了吧!这种值得保留的不保留,去保留一根大水泥烟囱。

就是,烟囱这个梗儿可以说好久。
发表于 2018-1-23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的撒23的撒23 发表于 2018-1-7 18:16
有思想性,可放入华丰故事屋

城北大厂关的关,搬的搬,华丰是最后一个
发表于 2018-1-24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天天打那儿路过
发表于 2018-1-24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在华丰新村长大,家里爷爷奶奶,大伯伯,甚至好多邻居都是华丰造纸厂的老员工。
发表于 2018-1-24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hzk134 发表于 2018-1-24 12:50
从小在华丰新村长大,家里爷爷奶奶,大伯伯,甚至好多邻居都是华丰造纸厂的老员工。

你要拆迁了啊
发表于 2018-1-24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户口拆迁能赔多少呀,随遇而安
发表于 2018-1-2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hzk134 发表于 2018-1-24 19:21
城市户口拆迁能赔多少呀,随遇而安

有的拆就要感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9-29 16:28 , Processed in 0.2101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