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3|回复: 1

[新闻] 【城市历史】前世今生,别样天城:2017版杭州考古新发现盘点出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杭州日报】
前世今生,别样天城2017版杭州考古新发现盘点出炉
2017-12-13
分享到:                                                                                                                                                                                                  
                             
                                         
    古兴福寺香炉
                                         
    临安吴越国建筑遗址出土文物
                                         
    劝业里古遗址引水管道
                                         
    南高峰塔复原方案一
                                         
    南高峰塔复原方案二
                                         
    南高峰塔遗址出土瓦当
实习生 赵一荻
    记者 熊艳 文
    实习生 陈煜 摄
    近年来,杭州日报都会在年底对杭州当年的考古新发现进行盘点,今年也不例外。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中旬,该所已完成考古项目47个,其中,考古调查1项,调查面积8平方公里;勘探38项,勘探面积近110万平方米;发掘8项,发掘总面积11650平方米,发掘墓葬88座,出土文物标本3050件(套)。
    记者了解到,今年杭州的考古工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发掘文物的花样不多,二是重量级城市考古项目为数不少。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些重大考古项目,回顾“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的前世今生。
“双峰”何以“插云”?全靠塔 南高峰塔遗址已回填保护,复原方案请大家参详
A
今年1月至9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高峰塔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五代至宋,以及明清建筑遗迹,出土了少量瓦当、滴水、塔砖等建筑构件。综合古代流传至今的文献、诗作、画作,南高峰塔遗址的发掘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西湖十景中“双峰插云”的真正制高点并非如今大家看到的峰顶,而是南北高峰上曾经矗立的两座古塔。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杨曦介绍,此次发掘明确了南高峰塔的位置与形制,以及塔院建筑的布局和结构,基本廓清了宋代南高峰塔寺的整体空间格局,“这种前塔后殿式的布局将成为研究宋代小型宗教建筑的又一实例。”
目前,南高峰塔遗址已进行回填保护。考古人员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综合文献记载的南高峰塔“高七层,通计十丈”“塔为砖塔,刹为铁刹”“塔可以登临,从塔中可凭窗四望”等描述,又与杭州六和塔、黄岩灵石寺塔等省内现存古塔及民国时期老照片进行比对,提出了两套南高峰塔的复原方案。
    两套方案的主要区别有3个方面:一是高度,方案一以“通计十丈”为依据,设计塔高(不含塔刹)为31.55米,方案二则以“十丈”为虚指,设计塔高(不含塔刹)为38.8米;二是形态,从设计图上看,方案一的复原塔比较像六和塔,而方案二的复原塔是参考保俶塔的比例,前者较后者要“矮胖”一些;三是细节,方案一的复原塔每层不设可上人平坐,而方案二的复原塔设计有木构上人平坐,两套方案对“登临”和“凭窗四望”各有侧重。
    你更倾向于哪套复原方案?不妨说说你的看法。
B
西湖边=主城区?隋唐时期并非如此
    劝业里古遗址给古代杭州城
    画了一条“规划红线”
利星名品广场周边每天都人来人往,堪称杭州主城区里上风上水的商业旺地,可是,这里自古以来就那么热闹吗?
    去年10月至今年6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劝业里古遗址进行发掘。劝业里古遗址东临东坡路,西临蕲王路,北临长生路,南临学士路,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现了两座砖室墓葬,一座建于唐代早期,另一座更古老,建于六朝时期。两座墓葬西北距古钱塘门约300米,西距西湖仅200米左右。“这是杭州在古临安城范围内首次发现唐及六朝时期墓葬。”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室副主任李坤说,因为墓葬一般不会设在城内,可以推断劝业里古遗址在唐代及以前尚属城郊,“一般认为,隋唐时期杭州西城墙在西湖边,现在根据两座墓葬的方位,我们知道隋唐时期杭州的西城墙应该在墓葬东面。这一发现弥补了史书考证的不足,为研究杭州历史上尤其是隋唐时期的城墙位置和城市范围提供了重要坐标性材料。”
另一个发现是,到了南宋时期,劝业里古遗址所在区域就已经是闹市区了。考古人员不仅在遗址内发现了南宋时期的街道、房屋、商铺、塔基等遗迹,还发掘出当时临安城的“自来水管网”。南宋时的自来水管为木质,由4块3.4厘米厚的木板以铁钉和黏结剂拼砌而成,外径有19厘米,制作和埋设都十分考究。据了解,从唐代到南宋末期,杭州引水管道的材质经历了竹、瓦筒、木、石筒等阶段,木管出现在南宋末期。“南宋时期的西湖,自涌金门向北,有涌金池、镊子井、李相国井等多个出水口。”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考古二室主任王征宇说,“这些水井和木管引西湖水入城,解决了南宋临安城的用水问题。这次发现的木管,推测与六眼井有关。”
考古人员还在劝业里古遗址内发掘出不少有趣的小玩意儿,比如精致的金发簪和掏耳勺,还有精美的鸟食碗,这说明南宋临安城的人们生活颇具情调。同时,考古人员发现,遗址内不同时期的房址、路面等遗迹营造考究,规格较高,应当是当时的官衙。“各类遗迹层层叠压,也说明这一地区是古代重要的活动场所。”李坤说。
C
萧山、临安两区都有重大考古发现
    本年度体型最大的出土文物在百井坊巷重见天日
    去年10月至今年6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萧山博物馆,对萧山区闻堰街道湘湖旅游度假区老虎洞村的陈家埠古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了春秋时期至明代的墓葬21座,共出土文物115件(组),包括原始瓷器、玉器、陶器、青瓷器、铜器、铁器和青花瓷器等,另有7合墓志铭。
    比较有意思的是一座由曹氏家族拥有的大型明代墓葬,该墓葬包括3座石室墓,其中出土的7合墓志铭信息量很大。据了解,3座石室墓分别为当时的曹家主人曹钦与3位妻妾的合葬墓、曹钦长子曹戬与妻子的合葬墓,以及曹钦次子曹戣与妻子的合葬墓。考古人员特意去萧山图书馆查询了萧山曹氏家族的规模,发现家谱材料堆起来足足有半人高。考古人员推断,曹氏家族在历史上是萧山的一个世家大族,现在萧山区不少曹姓的本地居民可能都是这个家族的后人。
    今年4月至10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临安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配合临安区政府地下车库人防工程建设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五代时期古建筑遗址,并发掘了宋、元等不同时期的建筑遗迹多处,出土了大量瓷片及铜钱、砖、瓦当等文物,部分砖上刻有“官”“官用”等字样。同时,遗址恰好位于钱镠墓西,又邻近衣锦街,地理位置重要。据此,有人认为这里是衣锦军的办公场所,也有人认为这里原是钱镠墓的附属建筑。专家研究后一致认为,遗址应为五代吴越国的一处高规格官署建筑。
    最后还得介绍一下本年度体型最大的出土文物——在百井坊巷综合改造地块出土的古兴福寺香炉。这只香炉为青铜材质,高67厘米,口径36厘米,腹围170厘米,足底部直径7至9.5厘米,如此体积的青铜器在杭州地区考古发掘中较为少见。最有趣的是,这只香炉自带“名片”,炉上铭文算得上是“自报家门”——香炉原属于“杭州路在城东北隅兴福寺”,铸造年代为“延祐六年孟夏望后一日”,铸造者是“车桥万寿观营力铸古铜杨子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都市快报


杭州最热闹市中心发现两座隋唐时期古墓

2017-12-13

                                         
    南宋时期,木头做的引水管
                                         
    金黄色的金属条
                                         
    唐代早期的墓葬M1

墓里没啥宝贝,但考古专家说:

从两座墓葬位置可看出

隋唐时期劝业里是城市郊区

截至11月中旬,杭州考古47项,发掘墓葬88座,出土文物标本3050件(套)。

昨天,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晒出了2017年的“成绩单”。今年都有什么大发现?带大家去瞧一瞧。记者 林建安 通讯员 孙媛

杭州劝业里古遗址

地块范围:东临东坡路,西为蕲王路,北临长生路,南临学士路

800多年前,杭州人用木头做引水管 从西湖引水喝

劝业里,可以说是杭州最热闹的地方,一边面临西湖,一边靠近龙翔桥。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在劝业里区块,具体在利星购物广场北边、衣之家南面、现在是个停车场,探了5条(方)沟后,共发掘了1500平米的遗址。发现的东西还真不少:房址6座、天井1处、墙基5条、路面3处、引水管1处、河道1处、水井1处、古墓葬2座。

这些宝贝里,一根用木头做的引水管,最引人注意。

引水管长10米,外径宽19厘米,截面是方形的,由4块厚3.4厘米的木板组成,并用铁钉和粘结剂拼砌。“我们抬的时候,很担心会散掉,没想到,那时候的人砌得很牢,稳得很。”负责劝业里古遗址考古发掘的李坤说。

中间一段比较完整的引水管,长5.3米,连接处有一个子母口,设置了两块能移动的木板。如果管道里堵住了,可以在这里打开,掏一下里面的淤泥。是不是很聪明?

聪明的工人们在填埋这根引水管的时候,也花了不少心思。

先是挖了一条深0.5米、宽0.5米的坑槽,在底部铺上小砾石后,再在上面铺了一层灰白色的黏土,才放上拼砌好的引水管。水管两侧还用灰白色的黏土做了固封,最后用泥土铺在上面,填埋至和路面齐平。

综合分析,这根引水管应该是南宋时期的,距今有800多年了。

“我们在引水管里发现了很多细细的黑色泥土,这根引水管估计是因为堵塞,最后废弃了。”李坤说。

这是考古所的专家们第二次在杭州发现木头做的引水管了,2015年,他们就曾经在紫城巷遗址中,发现过木头做的引水管,也是南宋时期的。

考古所的专家们翻阅文献发现,以临安惠迁井的修葺过程为例,引水管使用的材质,还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唐代时期,杭州的刺史李泌开始“导西湖、做六井”,几百年来,杭州人从西湖引水的管道和水井,经过了反复的修葺和改良,引水管的材质也经历了好几次变化。

李泌那时候用的是竹子,到了元祐年间(约1090年),流行起用瓦筒来做引水管,到了咸淳时(1265-1274年),主要用的是木头,而到了咸淳六年(1270年),又演变成了石筒。

为什么不直接打个水井取水,要这么折腾从西湖引水?

当时,钱塘江咸潮逼城,杭州城里的地下水,大多又苦又咸,根本没法喝。所以,西湖的水就成了大家生活用水的第一选择。

这根引水管,是东西走向的,引水管的南北两片区块,都发现了几处房址。

“这里发现的不同时期的房址和路面等遗迹,营造都相当考究,规格也比较高,应该是当时官衙场所,而非一般平民生活的地方。而且发现的各类遗迹是一层层叠压的,也能推断,当时这里是古代比较重要的一个活动场所。”李坤说。

这两根小金属条 你觉得是干吗的?

除了引水管和房址,专家们还在这里发现了不少“宝贝”。

一些有趣的小物件——

一个深褐色的茶盏,盏口边缘已经有了2个缺口。

一个拇指大小的鸟食罐,可见生活在这里的人,还是蛮有生活情调的,闲时逗逗小鸟。

两根小金属条,一根金黄色,一根土灰色,都比成人中指稍长一些。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目前还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不过现场已经有小伙伴脑洞大开了:有人猜测是两个挖耳勺,古代的人在河边挖耳朵时,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就找不到了;也有人猜测是个小发簪。

你猜猜看,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这两座墓葬距西湖大概只有200米,专家们用M1和M2将它们区别开。

M1整体是一个梯形,东壁略微外弧,是先砌壁后铺底的,墓底的砖头以人字形平铺,墓壁分上下2层,侧砖之间平铺了一层砖来隔开。墓中发现了一些残存人骨和几枚棺钉,在脑袋边上,还有一个随葬碗,保存得很好,没有破损。“可能是墓的主人日常用的碗,没有什么特别的。”

综合分析,这个墓葬的年代应该在唐代早期。

M2在M1的东侧,墓壁为“三顺一丁”(一种砌砖的手法)砌筑,砖模上印着纹饰。综合分析,时间可追溯到南朝时期。不过,这个墓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没发现。

一个墓里只有一个平平无奇的碗,一个墓里什么都没有,李坤推测这应该是两个普通老百姓的墓葬。

它们发现的意义,是给隋唐时期杭州城垣的范围定了一个坐标,“因为城市里面一般是不会出现墓葬的,所以当时这里应该是城郊。”

临安区政府大院里发现钱镠的“房子” 湘湖发现古墓群

杭州萧山陈家埠古墓群

地块范围:湘湖旅游度假区老虎洞村陈家埠浙江海洋学院周边山坡

这里共发现了春秋至明代的墓葬21座,共出土文物115件(组),包括原始瓷器、玉器、陶器、青瓷器、铜器、铁器和青花瓷器等。

21座墓葬里,其中有3座石室墓,是明代曹氏的家族墓。

墓葬规模宏大造型考究,茔园和墓前的神道都保存得较完整,为研究明代的丧葬习俗和地方史提供了新资料。

杭州市临安区政府

五代古建筑遗址

地块范围:临安区政府改建大院里的一个地面停车场

4月开始,瓷片、瓦当、青砖……这里陆陆续续挖出了不少“宝贝”,7月,这里挖出了钱镠的“房子”。

一座坐西朝东的大型建筑台基,是这里发现的一个大宝贝。说它“大”,因为长有11.5米,宽有12.25米,挖出了大约两个大开间。台基西面有一条砖砌的排水沟,东面有个天井,天井四周还有石质排水沟。

市考古所专家说,这个台基是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遗迹。宋元时期的后人,又加建了不少建筑,比如柱础石、排水暗沟、方形窖穴,还有可能拿来存水也可能是用来做酱菜的四口大缸等。

这里挖出的文物也不少,除了写有文字的青砖,还有大量瓷片和铜钱,各个朝代都有,开元通宝、元丰通宝、祥符通宝、政和通宝、绍兴元宝、景定元宝……

杭州南高峰塔遗址

地块范围:南高峰山顶

爬过南高峰的人都知道,山顶有个凉亭(建于2000年),爬山的人总会到这里歇个脚,远眺西湖。

南高峰塔的塔基,就在凉亭的南面,最多不过三四米的样子。塔基,比地面略高出一些,根据塔基判断,塔是六角形的。

塔基南面,是一条小路,12米长、4.6米宽的红褐色黏土路,两面还用砖做了封边。

再南面,是房屋台基、院墙,说明当时山顶是前塔后院,有个院子把塔、房子围起来的;有两条排水沟,南北向,这是人生活过的痕迹。

照片由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7 20:29 , Processed in 0.2037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