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逢人必谈人工智能的时代,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电气和电子工程等传统技术类学科人士已经成为了各大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工商管理专业也逐渐成为数字人才的一大来源。但是,城市的定位和机会仍有显著差异。
在清华大学中国数字经济与人才强国战略高层论坛上,清华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发布《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就勾勒了一幅数字化人才的分布图谱。
“人才已经成为下一波经济创新最核心的因素。在下一波的城市和区域竞争中,谁能够更好地充分利用人才,尤其是数字人才,谁就更加有机会能够脱颖而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我国数字人才的分布与数字经济的发达程度表现出高度一致性,社会人才分布最多的十大城市依次为,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是输出人才最集中的三个区域,与近几年频繁见诸报端的逃离北上广现象有所不同,人才的流动依然体现出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上海和深圳是过去三年中数字人才流入最多的城市,而杭州对人才的吸引力已经超过北京过去三年人才净流入,排名仅次于上海和深圳,不同地区数字化的优势各异。
从绝对数量来看,社会人才分布最多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杭州,紧随其后的是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西安等城市。其中,大于50%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互联网、信息通信等ICT基础产业,传统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金融和消费品三大行业。
在报告中,对中国数字人才的分析主要依照不同的六类技能展开,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营销。如果深究其中,城市的定位与人才类型分布还有显著差异。
比如北京,正日益向大数据分析方向发展,在大数据分析领域人才优势显著,ICT基础产业的人才占比超过60%。上海作为目前数字人才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正持续加大对数字人才的吸引力,广州主要集中于网页设计,尤其强调软性技能,以及包括项目管理、客户服务和领导力,传统产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均在快速增长。上海深圳ICT融合产业中,数字人才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分别占比达22.27%和17%。苏州因为拥有强劲的制造业,对于制造和数据相关的技术需求强烈,制造业数字人才比例高达44.6%。
“人才越聚集、越有创新的思想,然后越会有很好的产业,反过来产业越发达就吸引更多的人才,这是一个正循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人才越集中,竞争越激烈。”陈煜波以自己的毕业生为例,提到有很多博士生想要去成都工作,除了看重城市的潜力,也有工作环境和创新环境的因素考量。
在他看来,报告中提到的“快速增长型城市”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科教优势很强。中国下一步的教育必须要转型。“是不是真的是需求导向,是不是用人单位的导向,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从业界。业界数字的技术业态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比如十年前读什么专业和你现在做的事情肯定有很多的不一样,这和你的工作经验和各方面是分不开的。”他说。
领英中国技术副总裁王迪表示,“我们以美国现在的发展情况,比如说产业结构、城市的分布,来看中国未来的可能。现在讲调结构、供给侧,并不想让所有人都集中到大城市,产业肯定也是要平均发展的,一定会出来十多个甚至更多的其他新兴城市,这些城市有比较好的产业布局,人们可以在那儿生活、工作,不一定非得来大城市。”
他举例称,硅谷的人工智能类的人才在全美国只占17%,其他人非常均匀地分布在全美很多地方,比如说大纽约地区、波士顿地区,南部的像奥斯汀、休斯顿等等。
从职能角度而言,目前中国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只有不到5%。北京对数据分析师,嵌入式软件工程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在上海电子商务专员类的岗位,需求在逐年上升,文娱业发达的成都用户体验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与苏州的战略定位相符,数字人才很大比例集中在制造业,且一直维持较高需求。
“会有一批专门做解决方案的垂直公司出现,这些公司可能用云计算的方法把行业里的最佳实践做成平台,然后拿出来共享给自己的同行,或者专门服务于几个细分领域。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些企业自己去找人重新去建平台、从零开始做的门槛。现在可以看到大的科技公司,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的,这是为什么把云计算放在那么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未来垂直企业做SaaS服务的一定会涌现,会有这样的机会出现。” 王迪表示相信市场的力量。
而对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也并不限于学校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也越来越重要。
这一点在国外的软件公司已经在进行尝试。比如相关行业人员的数字化设计能力而实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水平考试,Adobe、思科和欧特克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推出了认证考试。这些认证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些要求在指定时效内通过所有考试才能得到认证,有些则是通过后需要更新和升级。
王迪表示领英也在提供领英学习解决方案LinkedIn Learning Solution(LLS)。课程体系是基于技能的,比如Office软件的使用技能,或者学习某个编程语言,甚至普及做数据分析,美国已经开放到互联网上,“我们也在考虑如何在国内进行本土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