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7|回复: 0

[转帖] 【城市经济】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2016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9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省双创成绩单哪家强? 粤苏鲁新设企业数排前三21世纪经济报道 09-19 06:01
本报记者定军北京报道
导读
2016年新设企业最多的是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而增速排名前五位的是西藏、吉林、安徽、河北、江苏。

双创活力哪家强?
根据国家发改委9月18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过去1年“双创”的新变化,体现在“创新创业浪潮向纵深发展”,新登记企业数量继续快速增长,科技型和高成长性企业大量涌现,一批企业跻身全球性高成长高估值企业榜单行列。
创业热情进一步迸发,使得中国企业注册数快速增加,高科技企业数量也提升很快。从地域上看,中部地区新登记企业增长最快,但是新增企业总量仍是东部最多。
分省来看,2016年新登记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新登记企业数在28.86万户到79.05万户之间,这些省市均为中国经济总量比较大的地区。从新登记企业增速来看,最快的前五个地区分别是西藏、吉林、安徽、河北、江苏,增速在30.4%到62.9%不等。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昌林指出,双创使得科技型企业涌现,特别是出现了很多独角兽企业。双创还使得经济的新动能增强,带动了就业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农民创业,九十年代是下岗职工创业,本世纪初是互联网创业,本次的双创更多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并使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王昌林在上述报告发布会上说。
京沪独角兽企业最多
双创使得新注册企业数增长加快,独角兽和瞪羚企业不断涌现(独角兽是指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瞪羚企业是银行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
上述报告显示,通过双创行动,2016年全国新登记企业552.8万户,每天新登记企业1.51万户,其中服务业新登记企业446万户,同比增长24.7%,占全部新登记企业的80.7%。
截止到2015年12月末,全国各地拥有独角兽企业总计70家,其中北京中关村40家,上海15家,杭州4家,深圳3家,广州、香港等地各1家。
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85家企业共分布在127个国家高新区,八成以上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瞪羚企业不仅科技含量高,集中度也较高。数据显示,瞪羚数量排名前十的高新区共有瞪羚企业1182家,占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的56.7%。这些企业2015年内部研发支出投入强度为2.7%,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四成。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昌林指出,目前创业覆盖的领域比较大,创业热情处于迸发状态,新技术企业涌现更多。
“前几年新创企业80%为互联网相关领域,现在在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出现的企业多,这成为创业的一个新亮点,且更受投资者的青睐。”他说。
广东新设企业最多,湖北创投异军突起
哪里的创业氛围最火爆?通过省域的注册企业数可见一斑。
以新增企业增速来看,最快的是东北和中部,增速均为27.6%,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增速分别为25.7%、17.6%。但是从绝对数量上,东部新登记企业为322.4万户,占据了半壁江山,比例为58.3%。
从各地情况看,2016年新设企业最多的是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增速排名前五位的是西藏、吉林、安徽、河北、江苏。
如果从早期投资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占据绝对优势。这三地2016年早期投资分别达到了819、339、189起,增速分别为39.93%、16.53%、9.22%。不过湖北异军突起,2016年早期投资为116起,增速为5.66%,仅仅低于北京、上海、深圳、浙江,高于广东(除深圳)。这表明湖北的创业投资在快速增长。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辜胜祖指出,下一步要促进创业创新的快速发展,需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因为现在科技成果与市场仍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另外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支持科技人员兼职挂职,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周边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就有上海的工程师周末到乡镇企业兼职,叫“周末工程师”。
“实现创新、创业、创富联动,形成创新的金三角。”辜胜祖在上述报告发布会上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西方很多科技发达的地区,都离不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支持,比如硅谷的创业者大部分是美国斯坦福毕业。
中国很多创业创新表现优秀的地区,实际上高等教育资源并不多,但是有良好的配套生产能力,使得全球一些科技成果落地到此来做产品。但是高校本身在促进这些地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方面,仍显不足。
比如北京目前高校数量有90多所,武汉、成都、西安也有几十所,但是相应科技公司产生的比例,与硅谷相比还存在距离。所以未来要促进创业创新的发展,需要营造融合、协同、共享的生态环境。(编辑:何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8 13:34 , Processed in 0.1335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