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奔私”而去近两个月后,银河证券另一首席潘向东终于有了新动向。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的是,潘向东刚刚在银河证券办过离职手续,从此告别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的身份。 潘向东的去向令人颇感意外:他将赴任的是新时代证券,担任公司副总裁(拟任)兼首席经济学家。而新时代证券则将借助潘向东的到来,进军卖方研究。 今天晚些时候,潘向东发出的朋友圈,确认了他离职的消息——“六年,弹指一挥间!六年的风雨阳光,唯有感激,银河的领导和同事们,是你们砥励我成长!诚祝你们幸福安康!恭祝你们创佳绩、迈辉煌!” 6年任职,终有一别 潘向东的离职程序完成的似乎相对漫长些。券商中国记者早在3个月前,就获知了潘向东的离职动向,但正式离职消息是刚刚才得到确认。 公开资料显示,潘向东历任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11年入职银河证券,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 2008年潘向东获得第七届“远见杯”中国经济预测第二名;2014年获得第13届“远见杯”中国经济预测第一名;曾连续四届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著有《真实繁荣》一书。 至此,潘向东即将告别已任职6年的银河证券,6年时间相比较多数明星分析师或首席经济学家的任职时间而言,其实并不短暂。 至于离职原因,潘向东称,更多是个人的职业选择,这从他的下一站选择上并不难看出。新东家新时代证券给出的职位包括:公司副总裁(拟任)兼首席经济学家,直管研究业务、机构销售业务及投顾——而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拥有更广阔发挥空间的平台。 新时代证券也将借助潘向东的到来,开始进军卖方研究领域,一个首席经济学家的转型和一家证券公司研究业务的转型,正在寻找最佳契合点。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目前潘向东还在寻觅研究所所长的人选。 为何选择新时代证券? 事实上,去年底今年初,行业间就在传闻潘向东可能离职银河的消息,但是半年来却迟迟未动。“我们都觉得很意外。”对于潘向东的最后决定,几位知情人士均感意外,“毕竟新时代证券目前还是有些敏感。” 公开消息也能看到一些端倪,新时代证券近期确实遇到一些波折。 今年5月底,证监会官网公布了针对新时代证券及3名与登云股份IPO项目相关的保荐代表人的处罚决定书,因登云股份IPO申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其保荐机构新时代证券被罚没3353.92万元,至此新时代证券因“登云股份”项目被调查已经完结。 公开信息显示,新时代证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全国性的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资本29.1亿元。去年初,新时代证券曾启动一轮增资扩股,向该公司部分老股东发行12.17亿股,募资36.75亿元。2016年,新时代证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44亿元,实现营业利润7.57亿元,实现净利润5.48亿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时代证券资产总额258.15亿元。 截至2016年底,新时代证券前五大股东分别为上海宜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新时代远景(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包头市北普实业有限公司、潍坊创科实业有限公司、北京新天地互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其中上海宜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包头市北普实业有限公司、潍坊创科实业有限公司、北京新天地互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名录中均出现了明天控股有限公司的名字。 大券商首席离职更多 近两年,大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或明星分析师的离职潮确有越演越烈之势。原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加盟中泰证券;新财富最佳宏观经济分析师任泽平,去年从国泰君安证券转投方正证券,都给业界留下深刻印象。 今年3月份,中信建投研究部门两员大将先后离职,连续三年包揽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军工行业第一名的冯福章离职加盟安信证券,“国改君”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离职加盟华创证券。 这一波首席离职潮从春天延续至了夏季,并在银河证券上演。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在这轮明星分析师跳槽的去向上,多是舍弃了实力雄厚的大券商,奔向成长型的中小型券商。近两年对明星分析师挖角凶猛的天风证券、中泰证券均在此列。 早在一个多月之前从银河证券离职的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则是个“奔私”的特例——选择创立一家名为“中阅资本”的私募机构,这也在业内掀起了是否私募才是明星策略归途的感慨。 明星分析师频繁跳槽为哪般? 明星首席及分析师的纷繁跳槽,总会引发猜测和感慨:分析师热衷于频繁跳槽的原因有哪些? 此前,券商中国记者曾与潘向东有过一个方向为“券商研究业务发展模式”的探讨,他的几方面观点很能诠释这一现象。潘向东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券商研究模式的现状,也从另一个维度解释了分析师频繁跳槽的原因。 第一方面,目前的大环境并非遵照研究定价的模式,包括IPO等,分析师并没有定价权。二级市场上,研究部门可以服务的只是机构客户,但二级市场并非机构客户为主的市场,这也导致了众多研究机构要去分食“一小块”机构市场蛋糕的局面。 这些原因导致研究员的价值没有被充分释放。包括投行的定价机制中,研究人员的价值发挥不出来,在高净值人群的增值服务方面,研究人员也很难覆盖,研究人员的能量一直处于待释放状态。 第二方面,在券商内部会有一种声音,认为是业务线创造了更多的利润,研究人员仅仅为几个机构客户服务,定价是否过高?是否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这也导致了很多券商的研究所一旦做起来之后,会有来自其他业务线的压力,认为研究员的价值被高估的质疑声音一直都在。 第三方面,对于此前没有研究部门或者研究部门能力不强的券商,如果涉及这块业务布局,往往会用高价挖明星分析师。对于分析师而言,在“内有压力,外有诱惑”的情况下,做出跳槽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第四方面,作为研究人员,分析师承担了两方面的职能,一是作为个体,他希望自身的研究能够创造价值,能够创造价值就是为公司创造价值,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并传导到公司,这部分职能是通过分析师自身的努力去实现的;另一个职能是通过向职能部门提供建议、对市场提供合理建议等,实现为市场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社会职能。对分析师来说,他们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一方面会看重薪酬,另一方面也会考虑社会职能。 (来源:券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