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5|回复: 9

[新闻] 【城市历史】发源于苏州,“重生”于杭州:杭州与昆曲“缘”来那么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4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杭州日报】
杭州与昆曲,“缘”来那么深

发源于苏州,“重生”于杭州

2017-05-24

                                         

                                         

                                         


通讯员 陈杰 记者 边晓丹 /文

孙小明/摄

上个周末,唐云艺术馆。悠扬的笛声响起,加上百转千回的唱腔,灵动流转的眼波,一位翩翩白衣少年,一位美丽花季少女,给现场的观众们演绎了《游园惊梦》中的一个片段。由杭州名人纪念馆和浙江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2017西湖名人讲堂”第二期,就在这委婉细腻的水磨调中开讲了。

“虽然大家都觉得昆曲和苏州关系很深,但其实,杭州在中国昆曲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40年昆曲表演经验的国家一级演员李公律说,杭州在昆曲的发展历程中,很重要。

杭州和昆曲的渊源很深

昆曲被大家广为熟知的剧目应属《牡丹亭》《长生殿》了。这两本著名的昆曲话本的作者,和杭州、和浙江缘分很深。

“当时的剧作家,就是‘南洪北孔’,‘南洪’就是洪昇。”李公律说,“大家都知道西溪湿地有一个洪园,洪园就是洪昇在杭州居住的地方。”洪昇就是在杭州创作了脍炙人口、到现在都在流传的昆曲经典名作《长生殿》。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和浙江也很有缘分,他曾在遂昌做过5年县令,并且酝酿创作了《牡丹亭》。

《十五贯》让没落的昆剧重获新生

其实,杭州对于昆曲发展最有里程碑意义的还是让昆曲从快要消失的民间艺术,在神州大地再次点燃它的魅力,得以保留并且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间,昆剧凋零,台上唱的比台下看戏的人还多,也没有正规的昆剧团。

当然,还是有人用非常简单的行头在坚持演出。

李公律说:“就是我的师傅周传瑛他们一帮艺人,利用一艘破船,在苏州一带到处卖艺求生。”新中国成立后,剧团就在嘉兴落下了脚。

当时的文化宣传部门正在寻找遗失在民间的剧团,发现嘉兴有这么一个昆剧团,虽然条件简陋,但是表演十分精彩。所以,邀请剧团来到杭州,并成立正规国有剧团进行扶持。

正规的剧团成立后,就组织编排了一出《十五贯》的剧。没想到,这出剧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当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各看了两场。”人民日报也专门为这出剧写了报道。

“那时候全国已经没有什么昆剧团了,这出剧让人们再次认识了昆曲。正是浙江昆剧团成立后,全国别的城市才陆陆续续成立了更多的昆剧团。”

李公律告诉读者,周总理还专门评价过浙江昆剧团:“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古老剧种是否还能活在当下

1977年,浙江昆剧团开始招收学生,培养下一代。“那时候招募现场非常火爆。”李公律说,“我这个班,就是从两三千人中挑选了12个人。”

“我在老师周传瑛身边耳濡目染,不仅学习的是老师的本领,更是学习老师的艺德。”李公律说,尽管周传瑛老师已过世多年,老师的教诲依然在耳畔萦绕。“老师虽然从嗓音上来说,并不是唱小生最好的料,都有人建议他改行。但是老师一直坚持着,对着月光(那时候没有镜子)练习。”

这次讲课,李公律特地带来了他的学生。“学习昆曲非常苦,而且成材率很低。”李公律说,从小时候就开始学,可能要到三四十岁才能成材。“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很不容易。”

在联合国确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昆曲是最早全票通过的。李公律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看起来慢悠悠的昆曲,“昆曲600年这么绵延不断地传下来,到现在不断不灭,说明它的艺术生命力很强。”


发表于 2017-5-24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坛越来越杂了。要八杭州的昆曲,应该八一八韬光和传习所成立一事,那才是真正的抢救了昆曲的一线生机。
发表于 2017-5-24 2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洒家 发表于 2017-5-24 19:54
本坛越来越杂了。要八杭州的昆曲,应该八一八韬光和传习所成立一事,那才是真正的抢救了昆曲的一线生机。

韬光是什么典故?
发表于 2017-5-24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话唱的了昆曲吗?
发表于 2017-5-25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洒家 发表于 2017-5-24 19:54
本坛越来越杂了。要八杭州的昆曲,应该八一八韬光和传习所成立一事,那才是真正的抢救了昆曲的一线生机。

       这篇报道确实语焉不详,昆曲与杭州与浙江的渊源关系,远非《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那么简单。
       昆曲,顾名思义发祥于苏州昆山。但严格追根溯源的话,昆曲与北宋末年发源于浙江永嘉(温州)被称为真正“百戏之母”的南戏渊源更早更深。到了南宋,南戏盛行于都城临安(杭州)。发展到明代,南戏形成了四大声腔,即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其中的昆山腔,经改良,脱胎成以苏州为中心风行全国的以“水磨腔”为特征的昆曲。明万历年间,昆曲流传至温州,与当地传统戏曲声腔融合,形成昆曲的一支——永嘉昆剧。南戏与昆曲,真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明清之际著名的昆曲剧作家,和浙江、杭州有关的,除了汤显祖、洪升外,还有写《闲情偶记》的戏剧理论家李渔。
       清同光年间,昆曲渐渐没落,京剧兴起。
       民国20年代,为了抢救昆曲,在苏州成立了昆曲传习所,培养了一大批学员,后以“传”字辈、传字班闻名。杭州的湖光山色,吸引了苏沪昆曲名家和票友,专门在韬光边建了韬庵别墅,雅集于此,传习所学员排练于此,甚至还请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在此录制名家唱片。
       苏州昆曲传习所只办了5年,但传字班成员一直在苏沪杭间辗转演出。抗战爆发后,传字班解散零落。后部分传字班成员成立了国风苏剧团,开始招收女学员,男女同台合演,培养了“世”字辈。
       1949年后,国风苏剧团在杭州注册,改名国风苏昆剧团,即今日浙江昆剧团前身。然后有了《十五贯》的故事。
发表于 2017-5-2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杭州没有做大昆曲这张文化名片,现在基本都是苏州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5-25 08:55
这篇报道确实语焉不详,昆曲与杭州与浙江的渊源关系,远非《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那 ...

真是厉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5-25 08:55
这篇报道确实语焉不详,昆曲与杭州与浙江的渊源关系,远非《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那 ...

真是厉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5-25 08:55
这篇报道确实语焉不详,昆曲与杭州与浙江的渊源关系,远非《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那 ...

真是厉害了。
发表于 2017-5-26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北京现场听过一次,真的好听,但是传统戏剧要是再不创新,真的没人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9 20:19 , Processed in 0.21609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