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4|回复: 2

[转帖] 【杭州日报·城纪】郭锡麒和他的西湖倩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1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杭州日报】

郭锡麒和他的西湖倩景

2017-04-21

                                         

                                         

                                         

                                         

                                         

.

一本名叫《西湖倩景》的摄影集,出版于1947年,作者叫郭锡麒,字澹观,广东中山人。这本《西湖倩景》以活页的形式在中国美术学院展出,同时还展出了郭老有关南京、北平、昆明、普陀山等地的摄影作品,包括《西湖倩景》的部分文字手稿,因为这本摄影集的文字也是郭老先生自己包办的。

2017年1月21日上午,我去杭州南山路的中国美院看一个以西湖命名的摄影展,动因是也有朋友的作品在展出。这一天天气甚好,因临近过年南山路车少人更少,而西湖的能见度也完全对得起她的风情万种,但我却在展览馆里发现了更好的风情,当时我看到了一本名叫《西湖倩景》的摄影集,出版于1947年,作者叫郭锡麒(1896-1976),字澹观,广东中山人。郭老的这个展览名称,就叫:《如是澹观:摄影名家郭锡麒百年回顾》。

当时我用手机拍个不停,以致招来工作人员紧紧盯住我的一举一动。很快的,我又发现了一个可以扫一扫的二维码,扫进去后马上联系上了这个展览的资料提供者、郭锡麒艺术研究所(筹)的李长江先生。2017年2月5日大年初九下午,我去了老余杭苕溪南岸的一处旧房,这就是李长江的工作室,他是一名摄影家,这几年正用一百六十年前湿版摄影的方式,在给抗战老兵拍照,具体是做一个《士与土》的纪实项目。而谈起郭锡麒老先生,他则以师公相称。

郭锡麒这位生于19世纪末的摄影家是一个谜

用现有的资料,无论是从摄影家辞典还是网络搜索,郭锡麒这位生于19世纪末的摄影家都是一个谜,或者说是被历史无意或有意地屏蔽着,而偶尔露出的几片光影,又让我们对他的生平充满了好奇。“1910年肄业于上海三元宫义学,后毕业于上海广肇公学。1913年,到上海伊文思书局任英文打字员……”这寥寥数字透出了这样几个信息:一是他的少年时期是在上海度过的,第二他的文凭似乎并不是出自什么名校,“义学”和“公学”或能证明他的家境并非富裕,但一定有什么机缘让他从广东中山跑到了大上海来上学;第三他的英文不错,这一点可能对他的一生都有影响,因为他后来进入柯达公司任职也是任英文打字员,在花旗银行任何职尚不知,不过以上的任职皆是在外资公司。要知道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这英文打字员可是一个技术活,那就相当于今天的同声传译吧。伊文思书局,它是由英国人伊文思创办的,该公司主要经营欧美图书和文具等,而伊文思本人又是最早在莫干山买地造别墅的人之一。

以上大概是能搜到的关于郭锡麒先生的基本资料。但是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信息此前却并未被提起,包括公开出版的辞典中也没有记载,即他在“国民党航空学校”任过职。任过何职?据他的后人讲,是当军需官,即管后勤的。以他的这个任职去看他所拍的主要作品,大概能理出一条线来了。因为人们所知的“国民党航空学校”,正式成立于1932年的杭州笕桥,当时叫“中央航空学校”,1937年“八一四”空战不久就迁往了昆明,也一度在中缅边境和印度办过学,当然也有把学生送到美国去的,正如美国有陈纳德等人来支援抗战名为飞虎队的。抗战胜利后“中央航空学校”又迁回到杭州。

比《西湖倩景》更早的一部作品,即是1930年出版的《南京影集》,这是郭锡麒先生的第一部作品,是由上海别发书店在伦敦用“凹版精印”而成的,这当时是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的,现在网上能看到影集中收录的一些照片,此前见所未见,令人叹为观止。郭锡麒先生在二十年代就是中国有名的摄影社团“中华摄影学社”(华社)的健将之一,从拍摄、冲洗、晒印、放大,直至修底、着色,样样自己动手,样样“均臻上乘”,尤其擅长着色,被誉为“最擅长设色”的摄影家之一。

《南京影集》出版之后,郭锡麒先生声名鹊起,一举奠定了在中国摄影界的地位。

郭锡麒先生当时曾计划陆续编辑出版曲阜、昆明、黄山、普陀等一系列摄影专集。有的已编辑就绪,正准备出版,但因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而不得不终止。我们在展览上看到的大量的未出版的照片,其中以风光摄影居多,据说他一共留下了五千多张照片和底片。

这就是我们曾经的杭州

一个僧人独自走出昭庆寺,走过一座桥,那背后的树木和寺院,那种平常而又特别的气氛,感觉特别亲切;

又是一人走在大雪满地的白堤上,此人撑伞却是挽起裤脚颇像穿着热裤,大约也是一名僧人;

还有一群挑夫走在一条小道上,这条小道就是位于留下之西的小和山麓,四周幽静,宛如世外桃源。

这就是我们要欣赏的《西湖倩景》。这就是我们曾经的杭州,然而这真的是我们的西湖吗?

这本图文影集共收了郭锡麒先生拍的五十幅西湖及杭州的风光照片,且每幅都有类似微博体的文字说明,从第一幅“湖滨之夜”到第五十幅的“雷峰遗迹”,皆是四字标题,其中只有“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这两个跟西湖十景之名相同,其余皆为自创。有的标题很有精神元素,如“浩气长存”就是指陈其美(陈英士)之塑像, “碧血丹心”是指岳飞墓。我们还注意到,每处风景在起标题时特别注意动态的描述,而不只是说出一个名称,如“几时冷起”指的是冷泉亭,“山雨欲来”指的是湖上风景。

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或者说当我们看过一点宋元时期的画家画作,那便可知从前的西湖风光真的是颇有神韵,那是特别的素雅和自然,这大约也是郭锡麒先生追求的美学观,比如“小和山麓”、“西溪花坞”、“波光云影”(茅家埠)等,都充满了自然野趣,即使今天已经恢复了这些景区景点,但其景观与昔日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想这就是这本《西湖倩景》的价值所在,那至少让我们知道,昔日的杭州有多少好东西,如果我们都能保留下来,那今天的杭州岂不更加美好吗。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个集子里的作品基本都是郭锡麒先生在1937年之前拍的,有的当然更早,比如说雷峰塔是在1924年就已经倒掉了,那这个遗迹的照片当然是要更早了,而这个集子的出版已经是1947年了。从1937到1947年,那不过十年时间,如放到1927年那也才二十个年头,但那照片中所剩的景点只有十之六七了,这可见破坏的程度在那个年代也是令人发指的。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还见到了《西湖倩景》的部分底稿,每页附有中文楷书说明及英文打印稿,还有郭锡麒先生的中英文修改文字。可以说此次展出的底稿相册堪称孤本,它不仅是研究杭州西湖风景地貌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是研究民国摄影历史与发展的罕见实物。

可一窥当年杭州的旅游生态

更有意思的是,《西湖倩景》是由一个旅行社团出版的作品,它的名称就叫上海友声旅行团,所以我们也可称这本作品为旅游摄影集,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那种画册类的摄影集,这跟《南京影集》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国礼是走高大上的路子,那我们的《西湖倩景》则走的是亲民路线,那是别有风味,格外温婉,就像一本口袋书,可以携之共游的。因为是旅行社出品的,所以通过这本书,我们还可一窥当年杭州的旅游生态。此书开门见山就是一页的西湖简史,而在书的最后则有一页多的篇幅为读者推荐了“西湖四日游”项目,这在今天走马观花只去灵隐烧个香的人看来也是醉了,西湖怎么要四日游呢?有什么可以游的呢?

下面我们就可看一下第一日的游程,那也算是踏着当年的游迹再走一趟吧:

“由沪乘早车启程,约中午到杭州城站,雇车(人力车或汽车)至旅馆(均湖滨新市场一带)。卸行装,进午膳,即雇游艇(容四人至六人),嘱舟子直放孤山, 沿湖岸行,游西泠印社,浙江图书馆,中山公园,及西湖博物馆,经国立艺专,即至平湖秋月。向北行,进孤山路,经阵亡将士墓。而达孤山放鹤亭,游巢居阁,谒林处士墓,下山左向,凭吊冯小青墓,时嘱舟子荡桨随行,向前过云亭,玛瑙坡,曼殊上人墓,此处即空谷传声,立此呼唱,隔岸有声相和,甚为清晰。即在此处下船,横渡里湖,游葛荫山庄,及招贤寺,玛瑙寺,坚匏别墅,大佛寺,至桥边,有断桥残雪之碑亭,可于此处下船,令舟子绕锦带桥而归。”

多美啊,今天看来这都是我们熟悉的一些小景点,大都是围绕孤山在做文章,可这半日的游程,包含了多少信息量啊,而且这又是属于雅玩性质的,没有一点文化,那还真是不好游呢,而且你看那时都有“舟子”跟着你的,或嘱或令,你今天去“令令”看?

由此我们知道,这大约就是一本导游手册,因为这是由出品方旅行社所决定的,而今天我们也可常见这一类的宣传品,有的是杂志,有的是报纸。既然是宣传品,那广告还是少不了的,我数了一下,这本《西湖倩景》有整整25页半的广告,应该说广告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今天如果我们不看那些照片,仅仅看广告,那也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李长江先生此前曾有在外资公司做过策划的经历,他便提了一个令人思索的话题,他说我们可以由这些广告来想一个问题:即这些打广告的企业公司,七十年后的今天它们还活着吗?

我还真仔细看了一下,广告大约有两大类:一类是上海的企业公司,一类是杭州的酒店饭店。上海的公司中,恕我孤陋寡闻,这些企业和品牌中在今天大约有两家还是在的,一家是恒源祥,电视上还在“羊羊羊”的;一家是回力牌,我们小时候把所有球鞋都叫回力鞋的。当然这中间有的企业可能经公私合营或改制改名了,有的可能还存活着只是名气已经不大了。

而涉及杭州的广告,那就全是有关吃和住的,这就很有意思了。像位于杭州仁和路、创立于1909年的清泰第二旅馆(群英饭店的前身)就做了整版广告(估计是该旅行团的指定饭店)。然后同样是位于仁和路的知味观则做了四分之一版广告,它的宣传语是十六个字:“京苏大菜,荤素面点;有口皆碑,无味不美”,而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知味停车、闻香下马。欲知我味,观料便知”。而跟知味观排在一起亦是四分之一版的是一家位于外西湖的太和园菜馆,它的广告语也是十六字:“精制杭菜,烹调得宜;如蒙惠顾,竭诚欢迎。”风格明显跟知味观是不一样的。当时杭州的电话号码一律是四位数,并无888、666这种搞法,像清泰是1205,太和园是1566。

与此同时,还有两个整版广告,一是“食宿一览表”,一是“杭州著名特产”。前者食宿是分列的,旅馆列了九家,除了此前做了整版广告的清泰第二旅馆之外,另八家分别是:大华饭店、西泠饭店、蝶来饭店、新新旅馆、西湖旅馆、沧州旅馆、新泰旅馆、环湖旅馆。最有意思的是,唯有清泰第二旅馆的后面加了个小括号,内写“房间特多,清洁幽静”八个字,而且在址上不仅写上仁和路,还特别加了三个字“近湖滨”,真不知让另八家怎么想呢?70年后看这九家饭店旅馆,有的尚存,如新新和大华,有的五十年代就没有了,如蝶来和西泠,只是在那原址附近建起了杭州饭店(今香格里拉饭店)。

而关于“食”的这九家,今天看来那还是比较欣慰的,它们大多还活着且活得还不错,这九家分别是:天香楼、知味观、太和园、楼外楼、杏花村、天外天、素香斋、王润兴、奎元馆。看来民以食为天还真是天理呢!同样的,真如对清泰第二旅馆要赠送小括号一样,知味观的小括号是“大吃小酌,著名细点”,太和园的小括号是“名厨烹调,招待周到”。

凡旅游总讲个吃住行购,这最后的一项“购”也占了一个页面,主要列了杭州的九类特产,计有纸扇(舒莲记、王星记)、剪刀(张小泉)、纸伞(孙源兴)、丝织品(都锦生)、茶叶(翁隆盛、方正大)、火腿(万隆、方裕和)、糖食(颐香斋)、绸缎(恒丰)以及藕粉、榧子、橄榄、山核桃等。应该说这些特产七十年来倒没什么变化。

这本《西湖倩景》是怎么被发现的?

最后我们要弄清一个问题,这本《西湖倩景》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你说从1947年到今年的2017年是刚好七十年吧,说早不早,说晚不晚,有时踏破铁鞋无觅处。有时得来全要凭功夫。这就又要从李长江先生说起了。

大约是在2004年,李长江在网上看到上海有一位叫郭嘉平的老先生,正在用手工做着老式的照相机,但因为年事已高,两个女儿也无法传承他的手艺,朋友们在网上传递出了一个信息,郭老师有招徒弟的意思。李长江看到之后便去登门拜访,一来二去的,郭老师看着三十刚出头的李长江虚心好学,于是就收了他这个学生。慢慢地李长江才从郭老师的口中听到了师公郭锡麒先生的一些故事,知道了自己的师公是个了不起的摄影家。后来郭嘉平就会提起他小时候看过的两本影集,即一本《南京影集》,一本《西湖倩景》,这也是郭老师晚年的一个心愿,想找到这两本书。

于是李长江就在网上广发英雄帖,不久《西湖倩景》浮出了水面,长江当时用三百元购得了此书并将之呈送给了师傅。后来又有一个在德国的中国人写来了邮件,说自己拥有《南京影集》,且开了一个不低的价格,后来郭老师咬了咬牙买来了这本父亲拍摄的国礼作品。李长江说他看过这个原版的影集,拿在手里的感觉真是无比的美好。郭嘉平老师也好多次提起,希望能够给老父亲办一个摄影展,让国人更多地了解,特别是让摄影爱好者知道老前辈们当年是怎么拍照片的。

郭老师说,小时候父亲常带着他去外面拍照,有时他就是一个小助手,比如要拍飞鸟,老先生就让儿子去赶鸟。特别是在抗战期间,郭锡麒先生时常扛着一堆器材,东颠西跑地拍照片。有时躲警报躲飞机轰炸,其他可以不顾,老先生总是抱着相机而逃的,那是把相机看作跟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后来在“文革”中,不少作品遭焚毁,但即使这样,郭嘉平等子女还是冒死抢救且藏匿了不少老先生的底片和影册,这才让我们在今天的展览上能见到老先生的杰作。可惜的是,没有能看到父亲作品在杭州的展出,郭嘉平老师于2013年5月就离开了人世。

是的,西湖倩景今犹在,光影传承有人续。今天我们对郭锡麒先生的了解还只是冰山的一角,尤其是从摄影艺术的角度,有不少还有待挖掘整理,这都需要李长江这样的有心人,需要有热爱之心的人。正如《西湖倩景》的封面,它不是普通的风景照,而是一幅参加抗战的88师的塑像,这是为什么?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的,因为杭州除了美丽的风光之外,实在是一座有英雄气概和情怀的城市,所以我说要请杭州记住郭锡麒先生,记住我们美丽而沧桑的光影,记住苦难和伟大的曾经。

(注:本版照片由李长江先生提供)
发表于 2017-4-2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猛一看 看成郭麒麟了
发表于 2017-4-21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看成郭德纲儿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20 04:33 , Processed in 0.2794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