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的杭州市民,一定还对早年望江门的铁路道口有一丝印象。
那时候,望江立交桥还没有建,要想从江城路到城南的秋涛路,只能穿过那座望江门铁路道口。每逢早晚上下班高峰,或是火车接二连三驶过,等待的汽车和行人往往就会把小小的道口堵得水泄不通。
这些年,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铁路提速改造,曾经的不少铁路道口都已经完成“平改立”建设,杭州市区内铁路与公路水平相交的道口已经难见踪影。比如望江门铁路道口已经没有了。
在余杭仓前宣杭老线,却还留有距离杭州主城区最近的平交道口之一——仓前道口。
钱江晚报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目前杭州市境内现有铁路公路平交道口25处,大多分布在萧山、余杭、建德、淳安等周边县市区的铁路线上。这些坚守在最后的道口,每天依旧迎接来往的车辆和行人,提醒我们那段与高铁时代截然不同的过去。
一个偶尔繁忙的道口
每天只有三四趟火车
早晚高峰容易堵车
阳光明媚的午后,空气中已有一丝闷热。距离杭州市区二十多公里的余杭仓前火车站旁,60岁的赵天强坐在老宣杭铁路边的一座道口房里,时不时望一眼窗外那条一望无际的老铁路。
老赵陪伴这座道口已经快三年了。眼前的这座道口,全名为“宣杭老线仓前道口”,位于老宣杭铁路K205+163M处。
道口沿着余杭良上线公路设置,路面宽不到10米,仅能容下两辆小车并排通行。在马路两侧,各架设了一对栏杆和信号灯,“小心火车”的提示语格外显眼。如果有火车接近道口,原本抬起的栏杆会自动放下,马路边的信号灯也会不停地闪烁红灯,同时播放“铛铛铛”的报警声,警告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
仓前火车站现在仅是一座货运站(过去也承担客运动能),所在的宣杭老线并不算太忙。“每天通过道口的列车,最多只有三四趟,有时候傍晚五六点会有到达的列车进行调车作业,将不同车厢送到车站不同的股道内,我们这个道口就会稍显繁忙。”
老赵指着驶过道口的汽车:“别看这里火车不多,可过往的汽车一点也不少。”
平时有学校的校车、公交车,还有附近居民的私家车和前往仓前火车站装卸货物的大货车……“一般早上七八点和下午四五点是车辆通行的高峰,大货车和大巴车只能一辆一辆通过,这里会堵上二三十分钟。”如果这时恰好有火车要通过道口,就是老赵最紧张的时刻。接到列车通过命令后,他必须疏导交通,放下栏杆,保障火车安全通过。可这种紧张和繁忙,让老赵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安全是最重要的……”
就在昨天上午,上海铁路局乔司站在仓前道口组织了一场道口车辆肇事应急处置演练。现场模拟了一辆小车在火车即将驶过道口时抢道通行,在道口中央突然熄火抛锚的场景。危急时刻,现场道口员紧急跑向列车驶来的方向,不断挥舞手中的红旗示意火车紧急停车,一边和赶到现场处置的铁路工作人员一起将“肇事”汽车推离道口,化解了“险情”。
老赵告诉钱报记者,这样的应急安全演练,单位每半年就会开展一次,自己经历了好几次。“只有不断练习处置危险方法,才能在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
一个老人的坚守
一辈子没离开宣杭线
除夕夜在道口值班室度过
说说老赵吧。
老赵是绍兴人,四十年前,他刚工作就被分配到艮山门火车站,上世纪90年代初,又来到宣杭铁路(宣城——杭州)勾庄站做车站值班员。2014年,勾庄火车站撤销,老赵来到宣杭老线仓前道口。用老赵的话说,这一辈子,他就没离开过这条宣杭线。
老赵抿了一口搪瓷杯中的茶水,说起道口,他打开了话匣子。“当年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就要开行24趟列车。”老赵继续解释,“因为建设时间早,这条铁路只有一条铁轨,通行能力还不到复线铁路(指一条铁路有两条铁轨)运能的1/3,和如今宣杭复线一天通行上百趟火车相比,那时老线的效率已经很高了。”
2005年,宣杭铁路复线改造完成,宣杭老线则和勾庄(已撤销)、三墩(已撤销)、仓前等几个小站一起冷清下来。
不过在“半退休”的道口工作,并不是一件闲差事。铁路是24小时运转的,老赵和其他几位同事必须时刻值守着。
小小的道口房里,没有无线网、电脑,甚至没有电视机,只有一张工作台、一个储物柜、几台控制器和一张用于休息的木板床。“前两年的除夕夜和年初一,我都是一个人在道口值守,附近的居民开始放烟花,我偶尔还能听到别人家里传来春晚的声音,”那时候的老赵,只能坐在工作台前,不能和别人闲聊,更不能玩手机,“没办法,我们必须专心保障所有车辆安全通行。”
可惜,老赵的坚守也进入了倒计时,再过十个月,他就要退休了。“最后这一班岗,我也得站好咯。我们铁路有规章制度,不管车多车少,作业标准不能变,安全保障更不能降。”
本报记者 吴崇远 本报通讯员 吴承超/文 本报记者 吴崇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