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会选择参加义工活动,是因为一直对于社区工作有特别的兴趣。这么多年来,我们家一直住在市中心的老小区,没有搬迁。大部分年轻人都认为老小区,配套设施陈旧,环境拥挤,人口混杂,更愿意住那种整整齐齐,绿化优美的新小区。可我非常享受住在这个大门口常年有老头儿、老太太坐着聊天,人来人往,互相认识的地方,不能够接受一个清晨看不到人拎着菜、大饼、油条的社区。 这周的任务是助老,时间特别紧,我就选择了自己所在的街道。终于可以做婆婆妈妈的工作了,简直有一种实现理想的兴奋感。因为任务特殊,真正到家服务的也没有几户,大部分的工作其实都是在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沟通。出生在这个地方,曾经有十几年在另外一个街道生活了十几年,又机缘巧合地搬回这个地方,我们家可以算的上“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街道啦!可是,钻遍巷头巷脑还是头一次。39度的高温天,我全副武装,骑着自行车找来找去,才发现市中心繁华商业街的后面有这么多住宅小区,还用上了地图导航,也算是增广见闻了。 坐在社区办公室里,会让人有一种不在一个语境的感觉。别的办公室里的谈话都是资金啦,利润啦,项目啦,团队啦。社区办公室里面,一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拿起电话说的是:“唐大伯,你们家老太婆呢?哦,她去买面啦!王阿姨她们还等着她跳舞勒,叫她快点噢!”语气格外亲热,就跟他亲侄子似的。清晨八点钟,一个老太太就到社区来报销医药费了,这么热的天,又是倒水,又是让座儿,然后耐心讲解半天。最后老太太满意地走了。有一些老人舍不得在家里开空调,社区办公室里长期有人“孵空调”,社区工作人员和他们说说笑笑,就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 有几户人家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伴下,一起走访的。我预先看了好几遍名单,生怕记不住名字,给叫错了。他们都是抬腿就走,对于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清清楚楚。每个人的风格也不一样,有精明干练的,有温柔细致的,但观察能力都是超一流的。 我和两个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从老人家里出来,在楼道里经过另外一个独居老人的家。隔着一道纱门,助老员喉咙特别响地问她:“你烧饭哪!烧什么好菜?”老奶奶和她开玩笑说:“你猜,猜中了给你200块!”“200块,2分钱还差不多。”“那就2分钱”“现在要有2分钱,比10块钱还值钱。”两个人说来说去,好像漫无边际,摸不着头脑。我们正要走,社区工作人员又回头叮嘱老奶奶:“十点半的噢,你好开空调的,空调开起来再吃中饭!”我才发现老奶奶家里光线很暗,连灯都没开,更别提空调了。下了楼,助老员才告诉我,这老太太可不好相处,以前经常和人吵架,还喜欢骂人。好多人说,把她收服了,算你本事。这个助老员还真把她降服了。 老人年纪大了,有时候已经分不清现实与幻想,讲起话来断断续续、逻辑不清,富有魔幻色彩。你不能全当真,也不能不当一回事。我遇到一个特别耐心的社区工作人员,是个年轻姑娘。她就那么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人讲,可能已经听过100遍了,还得装作是第1次听说,做出恰当的反应。出了门,她对我说,这个奶奶就是喜欢这样,其实没有什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