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8|回复: 8

[新闻] 【杭州城事】弥陀寺公园昨起试开园 [8楼新增钱报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8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6-7-1 11:59 编辑

来源:杭州日报
经过9个月的保护性建设,已有138年历史的杭州弥陀寺古建筑群修缮工程全部完工并拆除了施工围栏,在此基础上打造的弥陀寺公园昨起试开园。
弥陀寺创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是清末、民国初年杭州城四大寺院之一。全新亮相的弥陀寺公园西起弥陀寺路,东至弥陀山,北至体育场路,南至省府加油站,占地面积为11370平方米,包括山门、大佛殿、念佛堂、藏经楼、老厅、新厅、法雨庵等7幢历史建筑,兼具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脉延续、市民休闲功能等城市公园功能。由于各幢建筑的室内陈设尚在筹备中,目前的开放范围为室外园区。通讯员 郑颖 记者 李忠 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6-28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有哪四大?灵隐、净寺、弥陀寺?
发表于 2016-6-2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峰 发表于 2016-6-28 11:25
杭州有哪四大?灵隐、净寺、弥陀寺?

海潮寺吧
应该不算香积寺
发表于 2016-6-2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呦,这里变成这样了啊?
发表于 2016-6-28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应该有昭庆寺吧  = =
发表于 2016-6-2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隐寺,净慈寺,昭庆寺,海潮寺
发表于 2016-6-28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disebirds 发表于 2016-6-28 20:42
灵隐寺,净慈寺,昭庆寺,海潮寺

现在都基本集中在景区了。
发表于 2016-7-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钱江晚报

5米高24米长1966字《阿弥陀经》摩崖石刻重见天日
杭州弥陀寺公园全新亮相免费开放
弥陀寺里最出名的,是《阿弥陀经》的摩崖石刻。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本报记者 鲁佳 本报通讯员 高静玮
  “杭州有座寺,寺里有面墙。”如果你知道这说的是弥陀寺,那一定是“老杭州”,或者对杭州文化有研究。
  从体育场路上并不太起眼的弥陀寺巷走进去,原本是拥挤而杂乱的人家,曾经香火兴旺的寺庙早已荒废。而如今,光是这条小巷就相当整洁干净,里面更是别有洞天,白墙黛瓦、雕梁画栋,盛极一时的弥陀寺恢复了旧貌,淹没的历史文化碎片得以重现。
  经过8个多月的施工,弥陀寺公园全新亮相,免费开放。在杭州市中心这么黄金的地段,如此大的古迹公园,可能也是极少的吧。如果你再路过弥陀寺巷时,记得进去看一看。
  弥陀寺历经130多年沧桑
  曾经是香客们的第一站
  “实在不敢想象,以前那么多户人家是怎么住下的。”昨天,在这里住了60年的阮秀华阿姨回“老家”来看看,她指着眼前的一小堵围墙说,就这么长点地方,住了十多户人家,然后又指了藏经楼对面,“我们家住在那边,每天一开门就能看见藏经楼,藏经楼被隔成了好几层、很多间,住了9户还是10户人家。”
  弥陀寺兴建于清末,距今已有130多年,曾经是清末、民初杭州四大寺院之一。它所在的松木场,可以说是当时城西的枢纽,“水路纵横,连接运河、西湖,商贾游人,络绎不绝”,形容的就是当初弥陀寺门口的景象。每年春天,各路香船蜂拥杭城,香客们的第一站就是弥陀寺。
  随着时代的变迁,又遇战乱大火,弥陀寺逐渐失去风采,历经沧桑,办过工厂、学校,最终成了民居。
  改造前,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弥陀寺,住了400多户人家。2007年,西湖区启动了弥陀寺地块拆迁。2014年4月22日,最后一个拆迁户在动迁协议上签名。2015年9月,弥陀寺公园建设项目启动。2016年6月底正式完工。
  摩崖石刻重见天日
  工人们光清洗就花了半个多月
  弥陀寺公园的建设主要包括历史建筑修缮、摩崖石刻清理保护、绿化景观改造、弥陀寺路改造四个方面。
  弥陀寺里最出名的,当然是那面墙,刻着《阿弥陀经》的摩崖石刻,高5米、长24米,每行20字,共1966字。多年下来,摩崖石刻上青苔滋生,加上石灰、污渍、烟熏,部分字迹已难以辨别。
  西湖区建设局专门聘请了专业的石刻保护单位,采用表面清洗、脱盐、加固、表面防护等方式对石刻进行了清理。
  工人们用蒸馏水和毛刷一点点把青苔刷下来,少则三遍,多则五遍。8个工人分4组,清洗了半个多月。还请来专家编制科学的技术方案,比如在崖壁顶端做排水沟,减少山水对石刻的侵蚀。
  修旧如旧极具匠心
  景观池塘与古人想法不谋而合
  修旧如旧,是弥陀寺公园建设的宗旨。
  山门、大佛殿、藏经楼……修缮老房子,最难的地方就是把腐朽的、坏掉的木构件照原样加工修补上去,精美的牛腿木雕也都是纯手工打造的。修复弥陀寺的木匠师傅,有30多位,大部分是从东阳、临海等地请来的老工匠,光是雕花组的木工就有十六七人。
  原本位于弥陀寺西面的法雨庵,被迁移到了东面。迁移前,工人们把所有立柱、大梁、门板、屏风挡板编上号码,标明位置。搬至新址后,按原样搭起。
  修缮后的弥陀寺公园,绿化面积超过50%。设计师郑殷芳说,在水景设计的时候,考虑在东面的崖壁前做一个池塘,没想到,施工时清理出来,这里原本就是一个景观池塘,与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目前,弥陀寺公园园区已开放。除了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历史文脉,也是市民修身养性的城市文化公园,北山街道工作人员说,今后这里还会举办一些文化讲堂、养生讲座。
评分
12345


发表于 2016-7-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9 07:43 , Processed in 0.3248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