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1|回复: 1

[电客列车] 温州“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孕育温州新气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8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开《温州市域铁路建设规划示意图》,红、蓝、绿三条分别代表市域铁路S1线、S2线、S3线的线位图,显得非常抢眼。
她们,犹如三条腾飞的长龙,环绕着大罗山,串联起瓯江、飞云江、鳌江和楠溪江流域的重要城镇,奔向大海,编织温州连接内外的轨道交通网络圈,成为温州“一主两副三极多点”大都市区空间布局纽带,引领温州新型城镇化之路。
她们,犹如新温州的脊梁,拉开城市框架,推动产城融合,缓解交通压力,提升温州城市功能品位,驱动温州实施“都市化、生态化、时尚化、国际化和信息化”战略,牵引温州加快“赶超发展,再创辉煌”的步伐。
她们,犹如鲜红血脉,为活力温州注入新动能,开辟发展新天地、新蓝海,助推温州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蝶变温州新格局、新气质。
孕育锻造市域铁路的,正是我市唯一承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市级国资企业——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温州城市轨道交通梦正在成为现实。
助推都市化——
串联都市圈城镇群,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让温州城变“大”,再造一个都市城区
一座志存高远的城市,总是善于酝酿自身的每一次历史性嬗变。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温州人10多年前就开始谋划。
温州大都市区作为我省四大都市区之一,在洞头未纳入市辖区之前,面积仅是杭州市区的1/3、宁波市区的1/2,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远落后于先进城市,城市发展中半城市化和碎片化问题突出。
“温州迫切地需要拓宽城市框架,拉大都市圈,通过市域轨道交通将整个城市有机结合起来。” 我市一位区域经济专家认为,加快市域铁路建设,是支撑起我市“一主两副三极多点”大都市格局的基础性工程,这对于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品位,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县域各自发展向都市区统筹发展转型,促进民生改善,带动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以‘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理念,力促温州都市化战略实施。” 市铁投集团负责人介绍说,温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范围涵盖温州大都市区的重点发展核心地区,陆域总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
市域轨道交通包含市域线(S线)、市区线(M线)两个层次,市域线主要开拓城市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市区线侧重疏导城区交通,缓解交通拥堵。根据《浙江省温州市域铁路建设规划(2012-2018年)》,我市采用引导城市发展与疏导城区交通并重,市域线与市区线协调发展的轨道交通发展思路,将投资近500亿元,先期建设S1、S2、S3三条市域铁路。
对照去年新出炉的《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修改方案,这三条市域铁路将形成“环大罗山”轨道交通圈,横贯大都市核心区(鹿城、瓯海、龙湾、洞头和永嘉瓯北片)及其两翼副中心(乐清、瑞安、平阳、苍南),连接温州两大城镇密集区(以温州中心城市为中心,包括乐成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内城镇组成的温州都市区;以鳌江下游的龙港鳌江为中心的温州南部城镇群)。融通温州地区大部分高铁站、温州火车站与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串联东部沿海城镇群,辐射带动周边城镇群,近期建设里程达140公里的市域铁路网,成为连接温州大都市区重要支撑通道。
“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虹桥、“中国泵阀之乡”瓯北、“中国汽摩配生产基地”塘下;龙湾通航小镇、瓯海生命健康小镇、乐清工业机器人小镇…… 俯瞰温州产业地理版图,这三条市域铁路,也串联起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温州国字号块状经济乡镇,一个个特色小镇,还有瓯江口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等现代产业集聚区,带动温州整体发展,加快城镇间产业、人口流动,加速温州产城一体化;加强中心城市与城镇衔接,推动城镇化进程。
助推生态化——
缓解城市拥堵,推行低碳出行 融合内外交通,让温州变“小”了
温州人出行也可以像其他城市市民一样,乘坐快捷便利的市域铁路,这样的幸福日子,近了。
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全线铺开建设,牛山段、南洋大道段、灵昆特大桥已进入梁部施工。全长53.507公里,计划建设21个车站,起于瓯海区潘桥街道,终点在瓯江口新城,以后还将向东延伸至洞头岛,串联起瓯海中心区、中心城区、龙湾中心区与瓯江口新城,是未来温州大都市东西向的都市快线。
按照设计时速120公里计算,平均旅行速度也有50~60公里/小时,速度高于地铁。这样算下来,从桐岭站到机场站,运行时间在50分钟左右,还可以避免路阻等不确定因素。
细看S1线各个站点,其中高铁站和机场站分别对接高铁温州南站、龙湾国际机场,实现交通零换乘,沟通对外交通;在温州站实现与S3线零换乘,在机场站和灵昆站实现与S2线零换乘。未来,乘客乘坐S1到达高铁站,实现市域铁路与高铁的换乘,高铁温州南站的乘客也可不出站直接通过子站房换乘S1线,前往市中心或机场。
机场站布局在温州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内,实现与各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在设计方案中,长途客运站距离轨道交通站仅20米。上下叠加的互动空间,能极大方便旅客,同时在适当的位置布置水平自动人行道,从而最大限度地做到“零换乘”。如一名带行李的到达旅客,想要乘轨道交通,只要在迎客厅乘坐自动扶梯至地下通道,就能到达轨道交通站,从机场航站换乘轨道交通,旅客可以在室内五分钟内完成。
“市域铁路缩短了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根据设计速度和时间目标值,S3线温州站到瑞安人民路站的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温州至平阳鳌江站的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市铁投集团负责人介绍说,S1线、S2线与S3线市域网实现无缝相接,与大铁路网、到城内交通网实现“三网融合”,各站点与其他交通的零换乘,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让变大的温州都市区又变小了;这不仅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同时也为低碳绿色出行创造条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营造区域良好生态环境。
助推时尚化——
串起城市美丽画卷,打造时尚温州 沿线站点兴建城市新地标,让温州变“美”了
乘坐S1线动车组前往市中心惠民站,到温州城市中央绿轴公园游玩,进温州博物馆了解温州历史;出三垟湿地站,看看温州中心城市“绿心”三垟湿地公园;去奥体站看看巨星演唱会,在万达广场购物;乘坐S2线动车组欣赏温州沿海、瓯江口新城最美风景;乘坐S3线动车组去温州中学、温州大学上学……未来,搭乘轨道交通或将成为温州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驰骋在温州大都市间的轨道交通动车组,大大带动了市域铁路沿线产业和商圈的集聚和更新,也带动了就业,改变了人口布局。” 市铁投集团负责人介绍说,温州市域铁路将借鉴香港地铁运营模式,紧紧围绕“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实施“TOD”开发模式和“轨道+物业”发展模式,结合站点上盖开发,整合城市功能,打造“产城融合、综合开发”的“TOD新城镇”,让每个车站成为TOD社区,“市域铁路沿线站点也会出现像香港的中环国金中心、铜锣湾时代广场、尖沙咀海港城这样的城市新地标,把人们的衣、食、住、行四大要素融合在一起,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TOD”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简单地讲就是“人跟线走”。典型的“TOD”社区应该包括公共交通站点、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开敞空间、居住区和次级区域。
三垟湿地站四周高档住宅区林立,龙霞站周边计划建造一处极具时代气息的水上住宅区……目前市域铁路S1线全面铺开沿线站点综合开发投入产出测算,拟定《关于加快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沿线不少公建或地产项目已开始布局兴建。
集市民休闲购物、精品餐饮、酒店娱乐、高档商住于一体的城市南部标志性生态型城市综合体牛山国际一期即将完工,S1线将从牛山国际穿越而过,德政站二层连通牛山国际三期。另外,我市最大社会项目——奥体中心,将以体育为主要吸引力,利用市域铁路S1线经过奥体中心的交通枢纽优势,建设一系列服务于奥体中心的配套设施,包括公寓、酒店、商业、写字楼等。
未来的市域铁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出行的快速通道,一条串起沿线城镇群的“珍珠链”,一条连接沿线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和旅游景区的靓丽风景线,还是一条缔造城市发展新业态的“动感地带”。
每当华灯初上,市域铁路站点上盖物业灯火璀璨,人们穿梭其间购物、看电影、享受美食……他们犹如镶嵌在瓯越大地上一颗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点亮时尚温州最美倩影。



☉商报记者 周大正
翻开《温州市域铁路建设规划示意图》,红、蓝、绿三条分别代表市域铁路S1线、S2线、S3线的线位图,显得非常抢眼。
她们,犹如三条腾飞的长龙,环绕着大罗山,串联起瓯江、飞云江、鳌江和楠溪江流域的重要城镇,奔向大海,编织温州连接内外的轨道交通网络圈,成为温州“一主两副三极多点”大都市区空间布局纽带,引领温州新型城镇化之路。
她们,犹如新温州的脊梁,拉开城市框架,推动产城融合,缓解交通压力,提升温州城市功能品位,驱动温州实施“都市化、生态化、时尚化、国际化和信息化”战略,牵引温州加快“赶超发展,再创辉煌”的步伐。
她们,犹如鲜红血脉,为活力温州注入新动能,开辟发展新天地、新蓝海,助推温州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蝶变温州新格局、新气质。
孕育锻造市域铁路的,正是我市唯一承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市级国资企业——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温州城市轨道交通梦正在成为现实。
助推都市化——
串联都市圈城镇群,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让温州城变“大”,再造一个都市城区
一座志存高远的城市,总是善于酝酿自身的每一次历史性嬗变。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温州人10多年前就开始谋划。
温州大都市区作为我省四大都市区之一,在洞头未纳入市辖区之前,面积仅是杭州市区的1/3、宁波市区的1/2,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远落后于先进城市,城市发展中半城市化和碎片化问题突出。
“温州迫切地需要拓宽城市框架,拉大都市圈,通过市域轨道交通将整个城市有机结合起来。” 我市一位区域经济专家认为,加快市域铁路建设,是支撑起我市“一主两副三极多点”大都市格局的基础性工程,这对于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品位,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县域各自发展向都市区统筹发展转型,促进民生改善,带动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以‘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理念,力促温州都市化战略实施。” 市铁投集团负责人介绍说,温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范围涵盖温州大都市区的重点发展核心地区,陆域总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
市域轨道交通包含市域线(S线)、市区线(M线)两个层次,市域线主要开拓城市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市区线侧重疏导城区交通,缓解交通拥堵。根据《浙江省温州市域铁路建设规划(2012-2018年)》,我市采用引导城市发展与疏导城区交通并重,市域线与市区线协调发展的轨道交通发展思路,将投资近500亿元,先期建设S1、S2、S3三条市域铁路。
对照去年新出炉的《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修改方案,这三条市域铁路将形成“环大罗山”轨道交通圈,横贯大都市核心区(鹿城、瓯海、龙湾、洞头和永嘉瓯北片)及其两翼副中心(乐清、瑞安、平阳、苍南),连接温州两大城镇密集区(以温州中心城市为中心,包括乐成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内城镇组成的温州都市区;以鳌江下游的龙港鳌江为中心的温州南部城镇群)。融通温州地区大部分高铁站、温州火车站与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串联东部沿海城镇群,辐射带动周边城镇群,近期建设里程达140公里的市域铁路网,成为连接温州大都市区重要支撑通道。
“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虹桥、“中国泵阀之乡”瓯北、“中国汽摩配生产基地”塘下;龙湾通航小镇、瓯海生命健康小镇、乐清工业机器人小镇…… 俯瞰温州产业地理版图,这三条市域铁路,也串联起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温州国字号块状经济乡镇,一个个特色小镇,还有瓯江口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等现代产业集聚区,带动温州整体发展,加快城镇间产业、人口流动,加速温州产城一体化;加强中心城市与城镇衔接,推动城镇化进程。
助推生态化——
缓解城市拥堵,推行低碳出行 融合内外交通,让温州变“小”了
温州人出行也可以像其他城市市民一样,乘坐快捷便利的市域铁路,这样的幸福日子,近了。
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全线铺开建设,牛山段、南洋大道段、灵昆特大桥已进入梁部施工。全长53.507公里,计划建设21个车站,起于瓯海区潘桥街道,终点在瓯江口新城,以后还将向东延伸至洞头岛,串联起瓯海中心区、中心城区、龙湾中心区与瓯江口新城,是未来温州大都市东西向的都市快线。
按照设计时速120公里计算,平均旅行速度也有50~60公里/小时,速度高于地铁。这样算下来,从桐岭站到机场站,运行时间在50分钟左右,还可以避免路阻等不确定因素。
细看S1线各个站点,其中高铁站和机场站分别对接高铁温州南站、龙湾国际机场,实现交通零换乘,沟通对外交通;在温州站实现与S3线零换乘,在机场站和灵昆站实现与S2线零换乘。未来,乘客乘坐S1到达高铁站,实现市域铁路与高铁的换乘,高铁温州南站的乘客也可不出站直接通过子站房换乘S1线,前往市中心或机场。
机场站布局在温州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内,实现与各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在设计方案中,长途客运站距离轨道交通站仅20米。上下叠加的互动空间,能极大方便旅客,同时在适当的位置布置水平自动人行道,从而最大限度地做到“零换乘”。如一名带行李的到达旅客,想要乘轨道交通,只要在迎客厅乘坐自动扶梯至地下通道,就能到达轨道交通站,从机场航站换乘轨道交通,旅客可以在室内五分钟内完成。
“市域铁路缩短了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根据设计速度和时间目标值,S3线温州站到瑞安人民路站的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温州至平阳鳌江站的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市铁投集团负责人介绍说,S1线、S2线与S3线市域网实现无缝相接,与大铁路网、到城内交通网实现“三网融合”,各站点与其他交通的零换乘,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让变大的温州都市区又变小了;这不仅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同时也为低碳绿色出行创造条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营造区域良好生态环境。
助推时尚化——
串起城市美丽画卷,打造时尚温州 沿线站点兴建城市新地标,让温州变“美”了
乘坐S1线动车组前往市中心惠民站,到温州城市中央绿轴公园游玩,进温州博物馆了解温州历史;出三垟湿地站,看看温州中心城市“绿心”三垟湿地公园;去奥体站看看巨星演唱会,在万达广场购物;乘坐S2线动车组欣赏温州沿海、瓯江口新城最美风景;乘坐S3线动车组去温州中学、温州大学上学……未来,搭乘轨道交通或将成为温州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驰骋在温州大都市间的轨道交通动车组,大大带动了市域铁路沿线产业和商圈的集聚和更新,也带动了就业,改变了人口布局。” 市铁投集团负责人介绍说,温州市域铁路将借鉴香港地铁运营模式,紧紧围绕“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实施“TOD”开发模式和“轨道+物业”发展模式,结合站点上盖开发,整合城市功能,打造“产城融合、综合开发”的“TOD新城镇”,让每个车站成为TOD社区,“市域铁路沿线站点也会出现像香港的中环国金中心、铜锣湾时代广场、尖沙咀海港城这样的城市新地标,把人们的衣、食、住、行四大要素融合在一起,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TOD”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简单地讲就是“人跟线走”。典型的“TOD”社区应该包括公共交通站点、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开敞空间、居住区和次级区域。
三垟湿地站四周高档住宅区林立,龙霞站周边计划建造一处极具时代气息的水上住宅区……目前市域铁路S1线全面铺开沿线站点综合开发投入产出测算,拟定《关于加快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沿线不少公建或地产项目已开始布局兴建。
集市民休闲购物、精品餐饮、酒店娱乐、高档商住于一体的城市南部标志性生态型城市综合体牛山国际一期即将完工,S1线将从牛山国际穿越而过,德政站二层连通牛山国际三期。另外,我市最大社会项目——奥体中心,将以体育为主要吸引力,利用市域铁路S1线经过奥体中心的交通枢纽优势,建设一系列服务于奥体中心的配套设施,包括公寓、酒店、商业、写字楼等。
未来的市域铁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出行的快速通道,一条串起沿线城镇群的“珍珠链”,一条连接沿线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和旅游景区的靓丽风景线,还是一条缔造城市发展新业态的“动感地带”。
每当华灯初上,市域铁路站点上盖物业灯火璀璨,人们穿梭其间购物、看电影、享受美食……他们犹如镶嵌在瓯越大地上一颗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点亮时尚温州最美倩影。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州将会在年底公布城市轨道交通的模式

RT温州在城轨方面要加油了,绍兴对地铁的建设已经做好了前期规划,温州还没有一点消息,但温州将会在年底公布城市轨道交通的模式,同时是否会公布修编后的轨道交通路线线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1-7 05:18 , Processed in 0.19963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