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话谈趣 我是生在西子湖畔,长在城隍山下“的的刮刮地”杭州人。 我的启蒙老师是看“小书儿”和听“戤壁大书”。 “小书儿”就是连环画。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老杭州有许多“小书摊儿”:那种在街头巷尾,或弄一个门面,或干脆找一处空地,树起几架连环画,放几张骨排凳,60页以下一分钱看两本。我穿“开裆裤”时就开始看“小书儿”了。 啥叫“戤壁大书”?就是杭州大大小小的街巷中散布着不少书场:比如“大华书场”“红星书场”等等。除少许是唱“苏州评弹”的,主要是讲“杭州评话”的,也称“说大书”。那时民风淳朴,有钱的进书场,泡一杯茶,笃悠悠地听。没钱的老头小孩就“戤”在书场墙壁旮旯里听白书。 杭州话是蛮有趣的方言:“戤”用普通话叫“站”,但还有一层普通话里所没有的“贴”的意思——不但是“站”,而且是“贴”着站,如果硬要翻译,就会失去杭州话那种特有的趣味。 同样的还有“囥”。杭州人把“藏”叫“囥”,如“中东河边那长长的弄堂深处还‘囥’了一个小小的‘过街楼’”。多少生动形象呀!这里的“囥”除了“藏”的意思,还有“捂”的感觉——包含了“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意思,很有情调。 另外,如“干货老板”“门板饭”“熬烧”等等都十分生动, 至于杭州特色的“片儿川”“把儿柴”“烤儿鲞”“棒儿糖”“筒儿面”“旋儿饭”“瓢儿菜”等,别出心裁地把“儿”字镶嵌进名词的中央,味道不要太好呀! 再说杭州的童谣,也是趣味盎然的。我记录了这样一首: “拍洋片儿, 跳绳索儿, 看西洋景儿, 湖老划儿拖小鸡儿, 躲猫猫咕儿抓抓儿, 大家都来搞搞儿。 小伢儿,搞搞儿, 搞了不好闹架儿; 姑娘儿,搞搞儿, 搞了不好生伢儿; 老头儿,搞搞儿, 搞了不好翘辫儿。” 哈哈!个中情趣,请“格个老倌”,细细品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