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不群 发表于 2009-2-20 16:01

雅舍诗话

因在一贴中,遽而忝言,与寒香、飞翔及诸君子偶及于诗论,寒香遂有拈前人佳句月旦之议,斯亦允美。姑砖抛鄙陋之语以期钟吕,彼者佳才,足为发聩也。

既为杭城论坛,发篇之做当有所及,兹录清人《纪西湖》一首:

       忆西湖(陆眷西)

曾纪西湖六月天,藕花如锦断桥边。
至今梦里犹来往,惯听钱塘唤小船。

陆眷西,字初月,余怀妻。

初读此诗在两年前,虽仅一读,“惯听钱塘唤小船”一语却至今犹新。
此诗起的平平,无倏来之飘瞥,似老牛引车,多少只是个稳当,实不足以置评。
至承句“藕花如锦断桥边”亦是老生常谈,遣词俗陈,如二手市场,挑来拣去,到底只是旧物。诗至此二句,境虽极写得开,却空疏鄙陋,以此种笔调终之,终是庸品。
“至今梦里犹来往”一转,手法上已见高低。由写实处荡开,为末句留下极大的落笔空间。此种手法盖亦诗家常用,所不同者,用者有高低,时有学如画虎者。且着一“梦”字,旦昧之思足见。虽虚处荡开,实处着落不定,然一种朦朦恍思,使人如置烟雨中。至此全诗已成功一半。
“惯听钱塘唤小船”收的极好,全诗精华,在此一语!妙在入笔处极细,具体而微,使全诗如锥体倒置而根基牢固,雷击不倒,遂成奇景!且此句遣词清新疏隽,流畅自然。知者即不识其人,亦当知其为女子矣。

[ 本帖最后由 寒香盈袖 于 2009-2-20 19:15 编辑 ]

血羽 发表于 2009-2-20 16:08

:q 不群兄
果然是实干派
行动迅速
:n 我现在学习几天
我就看看先不说话

寒香盈袖 发表于 2009-2-20 16:35

不群兄评诗,干脆了当,是行家之见!
谢谢。
余怀其人略有所闻,清初风雅之士。陆眷西却不知道,赶紧查了一下,竟是余的侧室。
也可见不群兄阅读涉猎之广,佩服! 请多赐教。:81)

飞翔小孩 发表于 2009-2-20 17:20

先占位置。待晚上回家后再细读。

对了,要不干脆这个贴子专门谈诗,叫做“雅舍诗话”好了。

然后下次再出个“雅舍词话”?

[ 本帖最后由 飞翔小孩 于 2009-2-20 17:28 编辑 ]

芳汀过雨 发表于 2009-2-20 17:47

一句闲话竟闲出个面貌一新,真有不胜之喜.不群先生开了个好头,兔起鹘落,分析得极为精当.网上又多一师友,连准备少上网的芳汀也竟不住要每日关注此贴,期待更多精彩!

芳汀过雨 发表于 2009-2-20 18:00

所评之诗两句转韵,然意脉贯通,盖作者非专事做诗,倒少了许多条框之限;用口语入诗,较之有宋以来,以学问为诗,以思力为诗,又多了些清新自然。

[ 本帖最后由 芳汀过雨 于 2009-2-20 18:53 编辑 ]

西湖小妖 发表于 2009-2-20 18:39

妖扶腮静赏。

寒香盈袖 发表于 2009-2-20 19:13

原帖由 飞翔小孩 于 2009-2-20 17:20 发表 http://bbs.hangzhou.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先占位置。待晚上回家后再细读。

对了,要不干脆这个贴子专门谈诗,叫做“雅舍诗话”好了。

然后下次再出个“雅舍词话”?

我也这样想。想必是不群兄谦虚,只将高论作“闲话”。

我就越俎代庖替他把这题目改了吧,这样也方便朋友们寻帖读帖。

另外要发古诗词评议帖的,不妨就在此跟帖,岂不热闹?!

寒香盈袖 发表于 2009-2-20 19:14

原帖由 飞翔小孩 于 2009-2-20 17:20 发表 http://bbs.hangzhou.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先占位置。待晚上回家后再细读。

对了,要不干脆这个贴子专门谈诗,叫做“雅舍诗话”好了。

然后下次再出个“雅舍词话”?
词,到底也属诗的范畴,诗可以概之,

越来越不群 发表于 2009-2-20 19:19

让小飞一说,倒真是不如改成这样,寒香改的好。
芳汀说的极为中的,此诗无关学问,无关思力,乃倚才气兼心慧之巧妙。
大家多多添加,争取咱们盖个说诗的楼。
小妖之抚腮,倒真可爱呢。

飞翔小孩 发表于 2009-2-20 22:09

原帖由 越来越不群 于 2009-2-20 16:01 发表 http://bbs.hangzhou.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遽而忝言

呵呵,不群兄真谦虚。

越来越不群 发表于 2009-2-21 13:31

以怨恨为诗

孔子论诗,乐而不淫,哀而不怨。诗家袭之,虽块垒山积,情怀激烈,爱欲其生,恨欲其死,必曲为之笔。香草美人,遽成典型。
然诗词固非一道,有倚才者,太白是也,有恃学者,退之是也,有擅情者,小山、少游是也,有技法高妙者,飞卿是也。是以逞气而为,决胸海而喷薄由之,不修不裁,哀而使怨,怨而使恨,恨而使忿,佳作亦可得也。

停针无语对银缸,心自酸辛泪自双。高垒愁城坚似铁,酒兵十万总难降。
挑灯含泪垒去笺,万里缄封报可怜。为报生身亲血母,卖儿还剩几多钱?

按:第二首第一句去字疑误,盖此处当为平声。据陈鼎《邵飞飞传》录。
两首为清一女子邵飞飞之诗,其人遭遇坎坷,忧愤以死,胸中怨气,满纸生恨。“卖儿还剩几多钱”,诛心之问,欲杀人也。

寒香盈袖 发表于 2009-2-21 19:13

说到以怨恨为诗,郑板桥有一章<沁园春>,就以"恨"为题: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篷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情。

一上来就垂头丧气,什么聊可寄情的事物都一一否决了. 然后,焚琴煮鹤大发脾气,一件件恶事做尽,也亏他想得出,写得出.
即便如此,依然不能解心头之愤懑,于是指天骂地,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实在没法子了, "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情。"上天入地好一通折腾, 最后却急转直下,埋首笔墨.令人愕然,哑然——其逼仄郁闷之情、无可奈何之状,从痛快淋漓到绵绵不绝,越来越压抑沉重.....

[ 本帖最后由 寒香盈袖 于 2009-2-21 19:16 编辑 ]

完颜不破 发表于 2009-2-21 20:44

:z :z

血羽 发表于 2009-2-21 20:46

能让不破兄说出赞
:97) 羡慕了

完颜不破 发表于 2009-2-21 20:51

原帖由 血羽 于 2009-2-21 20:46 发表 http://bbs.hangzhou.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能让不破兄说出赞
:97) 羡慕了 至今梦里犹来往,惯听钱塘唤小船。
我不懂格律的。就感觉这两句诗,写的非常有意境。叫人回味。

血羽 发表于 2009-2-21 21:00

:28) 不破兄 一直都是以古韵
来书写现代诗歌的
:11)

完颜不破 发表于 2009-2-21 22:37

原帖由 血羽 于 2009-2-21 21:00 发表 http://bbs.hangzhou.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28) 不破兄 一直都是以古韵
来书写现代诗歌的
:11) 羞杀我也:p

飞翔小孩 发表于 2009-2-21 23:48

原帖由 越来越不群 于 2009-2-21 13:31 发表 http://bbs.hangzhou.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哀而使怨,怨而使恨,恨而使忿

如此说来,非“忿”无以成好诗了。

飞翔小孩 发表于 2009-2-21 23:53

原帖由 寒香盈袖 于 2009-2-21 19:13 发表 http://bbs.hangzhou.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也亏他想得出

看得我都绝望啦。
看来位列八怪之一,绝非浪得虚名的

飞翔小孩 发表于 2009-2-22 00:45

顾石公 南乡子

南乡子
槛外送斜晖。山静便宜薄暮时。隔树断烟青未了,霏霏。几片闲云带鸟归。
尘事坐来稀。渐有疏钟出翠微。酒力未深诗力劲,栖迟。我亦长歌学采薇。


      夜来无事翻读全清词,读到这首词的时候,深为所动。
      前几日与寒香和不群谈诗的时候 ,不群兄说明清的诗人着实可怜,只有排列组合而已,因为前人已经把高绝的句子写尽了。但是我反复读着这首词,觉得其中的每字每句都殊可玩味。再联想到明清两朝交替之际,与词人同时的人,有的殉了故国,有的归了新国,即使大儒如黄宗羲,最后也顺了清,而写词之人顾石公,他选择效仿叔夷伯齐不食周粟,入了空门,他出家的地方还是西湖虎跑寺。
      这首南乡子起拍两句便已是十分精彩。到了上阕末句闲云带鸟归的画面让人叫绝。下阕开始转入主题,讲述自己的心志。其中第二句疏钟出翠微,犹如王摩诘《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所写的“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的意境般高远。

[ 本帖最后由 飞翔小孩 于 2009-2-22 01:28 编辑 ]

寒香盈袖 发表于 2009-2-22 08:38

吁~~~~
一早起来,窗外阴雨靡靡,沥沥声里更觉万籁清寂.这时候读这首<南乡子>,真有格外感怀,读到"尘事坐来稀",忍不住要长叹息.

飞翔小孩 发表于 2009-2-22 12:49

原帖由 寒香盈袖 于 2009-2-22 08:38 发表 http://bbs.hangzhou.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读到"尘事坐来稀",忍不住要长叹息.

我那时读到这五个字,也是长叹良久啊

越来越不群 发表于 2009-2-22 15:09

原帖由 寒香盈袖 于 2009-2-22 08:38 发表 http://bbs.hangzhou.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吁~~~~
一早起来,窗外阴雨靡靡,沥沥声里更觉万籁清寂.这时候读这首,真有格外感怀,读到"尘事坐来稀",忍不住要长叹息
正有此感呢

越来越不群 发表于 2009-2-22 15:43

笑问檀郎若个赢

一篇旧文

垂柳依依绿影生,芰荷亭上设棋枰。

局中弹出纵横势,笑问檀郎若个赢。



    当后人看到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所写的种种生活琐事时,那些不经意的浪漫,不知在心头会缱绻几许?世转棋局,沧海桑田,在一切劫灰积尘归于空无之后,我们凭着当年的灯下文字,仍能感受到一种温温的情怀——就像我们在读这首诗时的感觉一样。

    这首诗的作者叫陈若兰,名麟端,若兰大概是她的小字,清初海盐人,我翻了很多书想详要的了解一下她的生平,在费了很多心血后,终于明白一切都是无用功。

    她留在世上只有包括这首在内的短短五首七言小诗。但凭了这诗,我们仍可约略的窥探到她雪泥鸿爪似的瞥影。

    从诗里那种亲昵娇憨的情绪来看,这诗应该是新婚不久的作品,那时没有别离,没有相思,有的只是“你侬我侬”、“情多处,热如火”的缠绵,表现在诗里,就是那种活泼泼的乖巧顽皮,一种温柔的执拗。

    我们调皮的女诗人的棋术显然极高明,至少跟丈夫对弈,那是有着一种不假思索的从容的。我们似乎看到,女诗人在走了极妙的一子后,低着头半是甜蜜半是爱怜的看着抓耳挠腮的丈夫,抿嘴笑着,以一种小有得意的憨痴问道:你说,这回咱俩是谁赢了?

    这种夫妻间游戏的情形大概和我们想象中旧时夫妻的模样全然不同。而也确实不同,我们可以从清人陆坼的一篇文字来看,《新妇谱》“敬夫”条云:“新毕姻时,一见丈夫远远便须立起。”、“稍缓通语言后,则须尊称之,,,,不可云尔汝也。”、“凡授食奉茗必双手恭敬”、“每晨必相礼。”在这诸多规矩下的夫妻关系,乏味的程度可以想象。而身陷其中的女人,比如《新妇谱补》作者陈确的女儿,竟“年近三十,终不知世所谓戏文。”想想都觉得无知的可憎。

   还好,我们的女诗人是有灵性的,这种心思的慧敏使其在这种迂腐的教条中葆有了自己轻快活泼、娇巧可爱的天性。诗人的这种天性,在其似是描写少女时代的诗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其一

女伴相邀织绮罗,纤纤素手弄金梭。

晚来寻取红牙尺,较得工夫若个多。

其二

闺中喜作道家妆,云锦裁成绿羽裳。

学戴星冠簪日月,侍儿齐绾髻双双。



    本来么,女有容言行工的四德,可是对我们的女诗人来讲,女工的这一方面那是一准不行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只是一晚上,诗人从机上下来,应该是伸了伸懒腰,打着哈欠,不忙着收拾,却先行寻来红牙尺丈量一番,临了还嘟囔:瞧织得这一点布,还没我浪费的时间多!——有这功夫,我都写了好几首诗了呢!

    诗人小姑娘的调皮的天性是这样的可爱,不止是想懒着不做活,还要顽皮的扮成道姑的模样,“学戴星冠簪日月,侍儿齐绾髻双双。”结果倒好,连小丫头也跟着学起不老实起来。

   虽然是这样的顽皮,毕竟还是有害羞的小儿女情态:



春闺三月养吴蚕,南陌攀桑满竹篮。

为避行人回步急,不知髻上堕牙簪。



    是织布那事被父母说懒了吧?心下想着要好好表现一番,跨着竹篮去摘桑叶,不料却碰着陌生男子了,哎呀,怎生是好,还没嫁人呢,被人见了怪羞人的。赶紧跑,却连头上的发簪颠簸掉了都不知道——只顾着跑了!

    少女时代的诗人,是这样的娇痴憨顽,在她身上依稀能看到“沈醉不知归路”、“见客来,袜刬金钗溜”的李清照的影子。李本身是个有着爽朗性格的女子,日常生活里的样子,大概都如《红楼梦》里那个史湘云。

    只是无论是我们在说的诗人,还是李清照或者史湘云,她们都不幸地生活在那个薄命的时代,一无例外地要遭受缱绻别离、相思等待的痛楚。



一自檀郎赴玉京,残灯挑尽泪盈盈。

黄昏又值芭蕉雨,不管人愁滴到明。



    显然诗人的丈夫是远去京城了,或者也是抱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理想,只是,这些都于诗人无关,她所需要的仅是“闲拈针线伴伊坐”或者泼茶读书的恩爱。

    我们不知道诗人有没有等到丈夫回来,也不知道在此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诗人的一切到此戛然而止。离怀的感伤,滴落的泪水,淅沥的雨声,结成重重的凄凉惨淡,将诗人牢牢的束在其中。一切嬉笑言谈,灵根慧性都转成无力的哀吟,并渐成模糊,只几行承载记忆的诗散落在尘埃,供我们隔着时间的长河,凭吊彼岸。

    苏子瞻说“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在他的心里,生前的种种,识之后人,不过一叹。对着陈若兰的这些诗歌,我们也只能喟然的发出一声幽幽的叹息,任他渺渺消失在天地之间。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雅舍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