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2|回复: 14

[转帖] 中国是怎样“消化”高铁技术的?(上)(来源:FT中文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4854?page=1

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最近在上海时,曾在中国制造的子弹头列车前留影。这一场面的历史象征意义可不一般。

这位“终结者州长”当时正在亚洲进行“购物游”,为升级加州铁路网、建设高速铁路的计划物色列车、技术和资金。加州铁路网很大一部分是在19世纪由中国劳工建造的。

施瓦辛格在上海说:“我的所见所闻让人印象十分深刻。我们期待中国也能与其他国家一道参与竞标过程,让我们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建设高速铁路。”

在国家控制的中国铁路企业为国内外新建铁路大量制造高速列车之际,北京方面恐怕很难为“和谐号”高速列车找到更好的名人代言了。

然而,对于曾为中国高铁计划提供大量技术的欧洲、日本和北美企业而言,施瓦辛格的访问突显出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

在许多跨国公司的高管看来,这是对其他行业的警告。这些企业多年来一直在向政府背景的合作伙伴“转让”或销售技术,以换取市场准入,但他们得到的回报却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日益缩小,因为中国的国家政策向本土产业倾斜。

些公司现在发现,自己的高速铁路技术已被“消化吸收”。按照政府的定义,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包括购买引进国外技术、在现成的平台上创新,再(由当初的中方合作伙伴)以国内品牌销售。此外,外国公司还发现,在全世界竞标时都会遭遇中国企业短兵相接的竞争,中国企业以折扣价格销售消化了的高速铁路技术,往往还得到国有银行廉价信贷的慷慨支持。

短短几年间,中国国内的高速铁路产业便像雨后春笋一样成长起来。虽然中国企业尚未向成功向海外销售,但行业专家指出,首笔交易可能很快就能达成,买方可能是加利福尼亚州,也可能是众多渴望高铁技术的国家之一。

高铁行业发展的推力是国内铁路网的扩张。分析人士表示,这项浩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几乎肯定是自美国建设铁路网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铁路系统老化造成的瓶颈问题,严重限制了地方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而这些空前的建设规划对于解决瓶颈问题十分关键,也构成了2008年出台的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还计划到2020年扩展到目前的约三倍,超过1.6万公里,总长度足够从北京延伸到伦敦,再从伦敦折回北京。政府已经决定未来几年每年安排逾1000亿美元的预算,用于建设新铁路线和升级陈旧的铁路网络。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估计,这个数字预期将占同期全球铁路投资金额的一半以上。

这块诱人的市场吸引了世界各大铁路集团。10多年来,北京方面欢迎德国西门子(Siemens)、法国阿尔斯通(Alstom)、日本川崎重工(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和加拿大庞巴迪(Bombardier)等集团与国有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激烈竞争之下,技术转让成了一项要求。

2002年,为了挑战外资主导地位,铁道部推出了国有制造企业完全利用自主知识产权、花费1.4亿元人民币研发的高速铁路系统“中华之星”。然而不到两年后,铁道部便宣布其核心技术“不成熟”。

中华之星悄悄驶入侧路后便被遗忘,政府鼓励国内企业转而加紧消化国外技术。与此同时,铁道部也在不断提高“国产化比率”的要求。

铁道部拒绝回答英国《金融时报》针对此类要求提出的问题,但官员们曾多次公开表示,任何铁道工程都必须有至少70%设备由国内企业生产。其结果是,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急剧下滑。

2002年,中国在有外国公司参与的高速铁路市场(包括车厢、信号设备和其他高科技轨道交通组件)中投入近40亿欧元,当时外国公司在其中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行业数据显示,今天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投资达到了170亿欧元,而外国公司仅占15%至20%的市场份额,盈利与八年前大致相当。

铁道部2007年庆祝本土组装的高铁列车问世之时,避而不谈那些列车是在川崎重工提供的日本技术平台基础上制造的,而只是强调在消化外国技术方面取得的国家成就。铁道部高调宣称,国有企业以“明显低于”标准的成本,成功吸收了高铁技术。

在东部港口城市青岛一间熠熠生辉的厂房里,“消化再创新”计划的最新成果正在接受测试。中国南车四方(China Southern Railways Sifang)正在建造的子弹头列车最高时速达380公里,将行驶于北京至上海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定于2012年底竣工。在预览中曝光的这些列车,与日本最新推出的新干线(Shinkansen)子弹头列车不可思议地相像。

南车四方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罗斌解释道,他所在的公司向川崎重工购买了使列车时速达到200公里的原始技术后,已不再与川崎合作。“这是我们以消化吸收的技术为基础所做的创新设计,”罗斌指着测试轨道上光亮的新机车这样说。“完全是我们自主设计的成果,与庞巴迪、西门子无关,与新干线更加无关。”

日本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Central Japan Railway)运营高速铁路服务,并参与新干线系统的一部分开发工作。其会长葛西敬之(Yoshiyuki Kasai)透露,他曾警告川崎重工不要试图达成最终会造就低成本竞争对手的合作协议。他3月份对英国《金融时报》说:“他们没有听取我们的建议。我想这对他们是一个苦涩的教训。”

“他们当然愤怒,但也知道与中国政府作对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无济于事,”一位十分熟悉向南车供应列车的项目的日本高管表示。“一开始日本人和欧洲人都感觉未来恐怕会发生这种情况,但并没有意识到会这么快。中国的赶超如此迅速,他们根本想象不到要(与中国人)竞争美国的合同。”

外国铁路企业的经历,在许多人看来对航空、汽车、信息技术乃至绿色科技行业是一个不祥的预兆。分析人士在这些行业中观察到正在显现的行业战略,具有国家背景的企业利用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的前景,争取到外资企业转让宝贵的技术,使自己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球竞争者。



(待续)

PS.最糟糕的资本主义就是像中国这样的官僚资本主义
发表于 2010-10-8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糟糕的资本主义就是像中国这样的官僚资本主义...........

这个话是原作者的还是转载者的?
发表于 2010-10-8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仿 制 ,创 新 ...........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眼睫毛 于 2010-10-8 11:35 发表 最糟糕的资本主义就是像中国这样的官僚资本主义...........这个话是原作者的还是转载者的?

转载的,中国是我添加的~原文也没这句话
发表于 2010-10-8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_JIE 于 2010-10-8 11:36 发表

转载的,中国是我添加的~原文也没这句话
救命啊~


个到底是原作者的还是你的啦?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眼睫毛 于 2010-10-8 11:42 发表 救命啊~个到底是原作者的还是你的啦?
PS.嘛 就是我附带的感言。。。
发表于 2010-10-8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看清,我说的是彻底看清某样事物的时候,就是痛苦来临的时候~

国家亦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眼睫毛 于 2010-10-8 11:50 发表 当看清,我说的是彻底看清某样事物的时候,就是痛苦来临的时候~国家亦如此~!

是呢,那是愿意生活在美好的谎言中还是愿意生活在残酷的现实中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句话是怎么讲的,流氓会武术,谁了拦不住
发表于 2010-10-8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_JIE 于 2010-10-8 11:53 发表

是呢,那是愿意生活在美好的谎言中还是愿意生活在残酷的现实中呢
看过小糊涂仙的广告吗?


那就是真谛~!



就是TMD酒太贵了。
发表于 2010-10-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势不用PS的,大家都懂的,P过就不真实了,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中国是怎样“消化”高铁技术的?(下)》http://bbs.hangzhou.com.cn/viewthread.php?tid=6639703&extra=page%3D2&frombbs=1
发表于 2010-10-12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13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0-13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森荣重工 于 2010-10-12 22:41 发表
当时日本国内其它新干线厂家都没有开放谈,只有川崎重工拿出了比较老的E2给了青岛.没想到后来的结果.......................................

E2也谈不上太老,90年代末的车型,距离2004年也就是五六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3-28 21:07 , Processed in 0.31082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