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65|回复: 35

千古谁识楚怀王(最新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8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古谁识楚怀王(最新版)
《历史的侧影》之生为亡秦楚义帝
历史上有过两个楚怀王,其一为战国时期的楚怀王,其二即本文所要写的义帝楚怀王熊心。这两个楚怀王并非没有关系。据史载,义帝楚怀王为战国楚怀王之孙。对于这一身份,一直以来,菜九是颇存一点怀疑的。原因很简单,从楚怀王死,到楚国被秦灭国,差不多七十年时间,楚国换了四代国王,分别是襄顷王、考烈王、幽王、哀王及王负刍。按年资论,最后一代国王楚哀王及王负刍应该是义帝楚怀王心的孙子辈了。虽然从时间上来算,义帝楚怀王可以是战国楚怀王之孙,感觉上总是有点怪怪的。这祖孙两代楚怀王共用一个王号的情况,更是颇可怪也。为什么要搞得这么怪,是因为战国楚怀王无辜被秦人扣留,最终客死异国,此事引发了楚人永恒的遗憾。正如范增对项梁所说:怀王入秦而不反,楚人哀之至今。将楚怀王之孙立为楚怀王一事,明显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此举当是能极大地适应楚地人民厌秦的心理状态,大大激发楚地人民的斗志。几年以来,菜九每次看到徐州的友人都免不了提醒他们,徐州最可大书特书的地方就是楚怀王导演的灭秦之役。甚至于可以用这样的语句——中国的历史从徐州开始。胡风好像写过一首诗——时间开始了,这个时间是不是开始了,不好说。但到了楚怀王这里,我们说,历史开始了,却完全可以说是实至名归的。百代犹行秦制度,实际上“犹行”的是汉高祖改良后的制度。而汉高祖的胜利,则是由楚怀王预先规划好了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被冠之以汉人之名,如果从老根子上说,应该说是楚人。如果我们以做中国人为荣为傲,那么这个光荣骄傲的源头里就少不了楚怀王心。但在绝大多数历史时期里,这个这个功劳顶大的楚怀王都被认为是一个傀儡,一个烂死无用的人,本文就是要替这个颇可怪也、烂死无用的楚怀王讨回一点公道,看看能不能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回来。
1. 不能让误解成为永远
在项梁找到熊心立其为楚怀王之前,他是一个牧羊人,老大不小的年纪,还在替人放羊,足见生活十分坎坷。项梁立其为王,对楚怀王心来说,是真正的时来运转,但也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徒有其名,算是充当了一种政治资源,而没有取得任何实权与影响力。此情形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傀儡。纵观义帝短暂的历史活动期,他的这个傀儡当的时间并不长,简言之,不是终身制。但到了我们后世最不讲认真的中国人这里,义帝的傀儡就成了终身制了。早年菜九写过一些关于楚怀王历史功绩的文字,也是因此经常被人骂为白痴的。骂人的人的理由很直白,一个傀儡能有什么功劳?
弗洛伊德心理学好像非常重视个体的早期经历,以为个体的早期经历,相当于生命的底色,人的一切后来行为,都能寻找到早期经历的痕迹。菜九对弗氏的这个理论非常有感触。菜九以为,人的观念无论对错,一旦形成,极有可能会贻害或遗福终身。而且形成的越早,越稳固,贻害或遗福的程度也越严重。以前有个流行的说法:思想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一定会去占领。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资产阶级思想,恐怕从来没有定论,如果有的话,也一定是胡扯蛋。但思想认识与具体事实究竟是接近性大还是接近性小,则是肯定存在的。
因此,认识的正确与否,完全可以根据对具体事实认识的接近程度来确定。毕竟事实与认识之间的贴切程度,还是有客观标准的。菜九以为,无论是正确认识或是错误认识,一旦占据了人们的思想,是很可能要搞终身终身制的。换言之,这种占据一旦形成,就会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如果这种占据是错误的认识,即使遇到正确的认识,也会刀枪不入,岿然不动。从这些个意义上,菜九对那些动不动就破口大骂菜九的人非常理解,他们与菜九无冤无仇,不过是让不甚正确的思想给武装了头脑,也怪可怜的。
非常奇怪的是,楚怀王的事其实不是一件容易产生误解的事,但这里的误解实在大了去了,太根深蒂固了,只要有一点点实事求是的头脑,就很能够看出这里的误会。即使没看出来,只要菜九稍稍提示,也就恍然大悟了。楚怀王的事实在是简单至极的,所有材料都在司马迁的书里,估计也不可能会有新的材料出现否认现存记载。楚怀王在历史上活动的时间并不长,连头带尾也就四年时间,实际上不足三十六个月。为了叙述方便,不妨将楚怀王的短暂历史活动再予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无为时期,有为时期,与不作为时期。就让我们通过这样的划分,来看看楚怀王与历史是如何互动的。以便看清所谓傀儡定义能否成立。
2. 纵使无为也有为
史载,范增建议项梁立楚后以从民望,就这样范增、项梁找到了正在为人牧羊的战国楚怀王之孙心,立其为楚怀王,其出身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牧羊儿。相当多数的后人倾向于认为,范增此举纯属没事找事,平白无故给项梁找了个套子,戴上了个禁箍咒。是啊,当时项梁已成了楚地实力最强者,何必再画蛇添足找个人出来当王,自己当王不就得了。王人人想当,合适不合适就说不好了。如果当的不合适,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楚地当时的政治军事局面确实颇为混乱。陈胜战败后,楚地群龙无首,秦嘉立景驹为楚王,但秦嘉与景驹的势力过弱,一点也压不住台。项梁奉所谓的陈王号令过江击秦,势力远远强于景驹,便灭了景驹,成为楚地旗帜性的人物。但如果灭了景驹而自己称王,你这个灭景驹就很成问题。所以,灭景驹后,楚地的政治问题并没有解决。以楚地之广,实力之强,没有一个王显然是不行的。项梁何尝不想自立为王,刚才说了,这样做是不合适的,是有风险的。因为凡事总得讲个名正言顺,自立为王的做法,在项梁所处的当时未必能行得通。名不正则争,此前的楚地乱局就较能说明这个问题。比如景驹就是自立为王的,其号令在楚地就不能通行无阻,最终覆灭。因此,在有强大实力保驾的同时,立旧楚王室之后,应该是一个较为正确的举措。在项梁来说,是无称王之名,而有称王之实,甚至比自己称王还要方便行事。所以项梁听从了范增的建议,找到了楚怀王之孙熊心,立其为楚怀王。项梁此举的目的就是要在楚王位子上安一个人,即使是个牧羊儿又何妨。项梁立怀王之举,纯属一种政治投资,而不是真正要听他的号令。此举可以看作为是挟天子而令诸侯,楚怀王心落入项梁掌握之中,完全成了一个摆设,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傀儡。

立楚怀王之后,楚地的实权为项梁掌握,由于统一了旗号,也方便项梁整合力量,重新进行权力布局。这一点,在立楚怀王之前是不易做到的。在将楚怀王安置在于台(今江苏盱眙)定都后,项梁又将楚军中的实力派陈婴立为楚上柱国,相怀王。此举有将陈婴与部队隔离的作用。项梁最初八千人渡江,旋即有陈婴率部众数万加盟,之后又有黥布等加盟,但项梁部众中的陈婴旧部的人数相当可观,陈婴的存在,使得项梁部有两个中心的感觉。项梁或者对此颇有顾虑,兼之其他原因,如项羽没回到项梁身边,沛公还没有加盟等等,项梁一直没有加大对秦作战的力度。而怀王之立,就使得项梁容易安置陈婴了,将陈婴从部队中剥离出来,给一个地位很高的职务,很有一点杯酒释兵权的意思,但又与德高望重的陈婴是非常匹配的。于台这个地方距前线较远,将楚怀王与陈婴安置在这样一个地方,他们就不可能对部队发生任何影响。与此同时,项梁自号为武信君,而这个称号,根本不需怀王任命。项梁立怀王作一种政治投资的效用,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了。正由于怀王之立,项梁的事业才算名正言顺与陈胜事业有了继承关系。而司马迁作《陈涉世家》时,也准确地将陈胜的结束点收笔于项梁立楚怀王一事上。足见楚怀王之立,相当于陈胜事业的延续。

楚怀王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牧羊人,身不由己地成了楚王,此前什么功劳也没有。称王后的一段时间里也是与时局悬隔,无所事事。但项梁立怀王的政治投资,很快就从战场上收到效益了。完全可以以楚怀王之立为标志,来划分陈胜以后楚地的作战形势,自楚怀王名号确定之后,楚地的对秦作战力度顿时大大提升。此前威风八面、在楚地嚣张无比的秦将章邯接连被杀得大败,结束了陈胜死后,秦军在楚地横行无忌的局面。这完全是因为楚地没有了政治纠纷,内讧现象销声匿迹,以项梁为首的楚地武装可以全副精力投入对秦作战。楚军在东阿、濮阳一带接连重创秦将章邯,又在雍丘斩秦将李由,取得了一连串的大胜。而在这之前,以项梁为首的楚地武装还从未取得对秦将章邯的作战胜利。这个时期,楚地成了对秦作战并大大消耗秦军主力的主战场。怀王虽未预其事,但这一连串的胜绩,都是确立了怀王名号的后果。也可以说,楚怀王心对这一阶段的反秦事业起了间接的促进作用。项梁胜秦的战绩主要是刘邦、项羽取得的,而项梁自身作战能力并不强。老奸巨猾的章邯可能也看出了这一点,当刘邦、项羽不在项梁身边时,章邯积蓄力量突然对项梁发起了袭击,一举杀死了项梁。时为秦二世二年九月,距项梁立楚怀王连头带尾只得三个月时间,实际上甚至可能还不到两个月时间。
可能人们会说了,如果当时不找楚怀王,而是随便找个阿猫阿狗,往楚王的位置上一安,楚地的局面也会这样变化。此话绝对没错。问题是,后面的事并非阿猫阿狗所能办成。因为当傀儡任何阿猫阿狗都能胜任,而大有作为,就不能指望阿猫阿狗了。傀儡能有什么历史作为?楚怀王的巨大历史作用,就是在走出傀儡角色后完成的。
发表于 2009-11-18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谁识楚怀王(最新版)

  生为亡秦楚义帝



  3.一手导演大决战

  项梁之败是楚地自陈胜失败以来受到的最大打击。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个楚国之祸并不全是坏事,这个楚国之祸最后居然成了加速秦王朝覆灭的初始原因所在,真是世事难料,然而这又完全符合祸福相倚理论。因为正是项梁之败,才给楚怀王崭露头角制造了机会,使得他从傀儡的困境中走了出来,从而导演了历史上最威武雄壮的战争大戏。

  项梁之死对楚人刚刚恢复的士气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就慌了神了,按理说,一个傀儡,一个与楚国反秦大业基本上没有什么瓜葛的楚怀王,值此之际,最会慌神的应该就是他了。按正常的做法,这个时候他应该选择销声匿迹,他此前什么也没有做,自然蒸发也不会引人注意。可能不仅我们后人以为他是个傀儡,当时敌对的一方主将章邯或者也没把他放在眼里。因为楚怀王的地位是明摆着的,为王以前为人牧羊,会有什么能耐;为王以后也不在决策层里,基本上算是一个局外人,又懂什么军国大计。在被人供奉着的日子里,吃用不愁,如今项梁一死,恐怕连饭都吃不安稳呢,没了主心骨了嘛。所以章邯灭项梁后并没有向楚国的腹地进攻,放弃了攻占楚都、捉拿楚王的历史良机。可能在章邯看来,这些均非当务之急,这两件事也太无关紧要了,所以就略去不做。章邯的历史大错就这样铸成了,大秦王朝就因为章邯的一个基本属于正常的判断,而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导致老奸巨猾的章邯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原因,可能也有前不久楚地乱局为参照因素。司马迁的记录很耐人寻味:“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司马迁的这个判断可能正洞烛了章邯的内心想法。章邯清楚项梁立怀王的动机及怀王的真实处境。实力人物项梁一死,对秦廷而言,即为巨魁已歼。怀王作为一种摆设,是全天下尽人皆知的事。项梁已死,楚怀王又能有什么作为?估计这个傀儡楚怀王将旋即退出历史舞台,群龙无首的楚地反秦武装或许立刻就要为名位诸事大起内閧而无暇攻秦。应该说,这种推断不算离谱。当时除了新立国之间有纷争,各国之内也有争执。早先的项梁击秦嘉之战,就是这种性质。正因为当时的类似情况太普遍了,章邯的做法基本上属于按常理出牌,并无什么可指责之处。否则以章邯之奸猾,又怎么会放弃乘虚擒获楚王,一举平息楚地的大好良机。如果后来不发生楚怀王挺身而出之局面,章邯的如意算盘或许就能如愿以偿。

  楚怀王原本只是项梁反秦借用的一个幌子,一个傀儡,一个便于统一号令的政治工具。项梁不仅操纵怀王,而且也是楚地的主心骨。项梁败亡,楚军主力受剧创,楚地震恐当无可置疑。失去操纵的怀王就此隐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对他来说,回到原先一文不名的状态,并不是件困难的事。但怀王在其位而谋其政。就在整个楚国陷入一片恐慌的气氛中,他却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快速移都彭城,拾起从项梁手中失落的指挥棒,走到历史舞台的正中央,开始导演了一场威武雄壮的大戏。

  这个场面太震撼了。有谁能想到,在这个楚国危矣、天下危矣的紧急关头,项梁当初立怀王的这一着闲棋,居然显示出极大的威力。也不可能有人会想到,一个傀儡,一个牧羊儿,怎么会操纵如此大的一个局面。看来,人的出身与人的才华本身并无绝对关系。当年菜九曾特意写了一首献给义帝的歪诗,叫做《秦楚牧笛》(可惜没写成),其中有句曰:

  锥置匣中
  很难想见其脱颖而出的时候
  你已幻化成一面旗帜
  又焉能甘心再去与群羊为伍
  天涯浪迹
  你决意展示旗的风采
  就因为你的脱颖而出
  大秦王朝就真正沦入
  万劫不复的境地

  确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最不可能发挥作用的楚怀王,居然一个箭步跃上历史舞台的正中央,当仁不让地开始发号施令。而促使他做到这一点的,应该不是鲁莽,不是匹夫之勇的盲动,而是超人的胆略、才华与坚定无比的亡秦决心,所以司马迁写历史时将楚怀王直继陈胜是大有眼光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可以有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了对秦发动攻击,血拼到底,不死不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在楚地流传久矣。但始终没有得到落实,直到陈胜王、楚怀王出,这种气势,才显现出来,尤其是到了楚怀王闪亮登场时,更是把楚人的这个亡秦决心演绎得淋漓尽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精髓可能就在于此吧。

  值得深究的是,《史记》刘、项二本纪在提到怀王徙都一事时的措辞统一为“怀王恐”。这个评判与楚怀王的震撼登场、强势而为的举止出入也太大了,所以有必要查一查这个记载的来历。因楚怀王从远离战线的于台,前往贴近战线的彭城,实在与“恐”拉不上任何关系。大概班固看出这是个问题,于是他在《高帝纪》中的措辞为“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闻(项)梁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台都彭城”。经此一改,楚怀王迁都彭城一事,就由主动变为被动。应该说,班固的叙述只是顺延《史记》二本纪,而曲为弥合。但这个曲为弥合并没解决问题,因为这种记载不是事实,所以沿着原有的路径,是找不到正确方向的。怀王之徙都彭城,完全是自主行为,这有《史记》本纪、《秦楚之际月表》及《黥布列传》为证。若其为他人所令而迁都,则又如何能并吕臣、项羽军自将。大概司马迁也感觉到这个事实与“恐”太矛盾了,因此他在《秦楚之际月表》中的论述为“项羽恐”。这个结论,才接近事实。同为《月表》,只记载了“项羽恐”,唯独没有说沛公恐。或者司马迁为汉臣,在这里要给老皇帝留点面子。但沛公肯定也是恐的,否则他怎么会与项羽达成退兵的共识。而从司马迁“(沛公)还军从怀王”的措辞中,亦能感觉到这个“恐”字的真实存在。在刘邦、项羽及吕臣都恐的情况下,如果怀王再恐,则楚地难以复振。故怀王恐一说,不能成立。当时刘邦、项羽及吕臣俱引兵在外,得项梁死讯后,相约退保彭城,这个事实确实可以用“恐”来形容。因为刘、项二人俱拥劲旅,且有丰富的对秦作战经验,在得知项梁失利的消息后,竟然没有拦截他们两人的手下败将章邯,任其北上击赵。久历战阵的刘邦、项羽及吕臣尚且如此,整个楚国楚军之人心涣散惶恐可想而知,此时不恐者,唯楚怀王一人。

  壮哉楚怀王,一身都是胆。估计得知项梁覆灭的消息后,楚怀王一刻也没有耽搁,他以最快的速度迁都彭城,着手收拾残局,一下子就成了楚军楚国的主心骨,并出面担当起指挥重任,立即安定了军心,才使得楚地重新获得安定,也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群龙无首局面。就在重新确立楚国权威的同时,楚怀王亲手拉开了亡秦之战的大幕。

  出山后,楚怀王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项羽为项梁之侄,部下兵马当不少;吕臣系陈胜旧将,项梁军有相当部分由吕臣部组成。有了这两支主力在握,怀王才真正能左右楚国的局势。随后怀王对楚的一些重要人物作出了任命:封吕臣为司徒,吕臣父吕青为令尹(相当于首相);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沛公刘邦为武安侯,为砀郡长,将砀地兵。又将一般的臣子宋义提拔为上将军,统领诸将。这个宋义无尺寸之功,又无自己的军队,只因预言了项梁之败而名重一时。怀王令宋义为上将军的做法,与当初项梁虚尊自己为楚王的用意相通,不过是为了便于控制而已。必须指出,怀王以吕臣之父吕青为令尹事甚有谋略。这样一来即可能笼络住吕臣。而笼络住吕臣,意义深远。吕臣是陈胜时期的老将,有吕臣归心,对于巩固怀王来之不易的权力大有助益。而封吕青为令尹一事,也可以看作为是对剥夺吕臣军权的补偿。这个吕青后在楚汉战争末期降汉,受封为新阳侯。其降汉之前为楚左令尹,看来项羽对其也较依重。寸功未有的吕青享受高官厚禄,其意义在于通过此举拉住吕臣,以期因此笼络楚地武装的旧骨干,维系陈胜之统。看来,对于这层关系,怀王及日后的项羽的心意是相通的。所以,重用吕氏父子,是一个能否有效掌权的关键性步骤。

  清点了楚怀王对楚地干部体系的调整,我们可以看出,楚怀王的所作所为非常有章法,显然是在对下一步的行动进行布局,其中哪里有丝毫“恐”的气象。现在可以讨论一下那个怀王恐的记载是如何出笼的了。看来这个记载应该与项羽日后剥夺楚怀王的主约权有关。灭秦之后,诸侯上将军项羽成了全天下的实力派,因实力的关系,他欲宰制天下,但在其之上尚有楚怀王的存在,使其不能为所欲为。两个本纪中的如下记载或者能透出其中的秘密。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羽本纪》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高祖本纪》

  项羽为了达到政由己出的目的,就必须将楚怀王从主约体系中清理出去。项羽这些话不仅是为自己取代楚怀王而提出的借口,而且也极可能是日后楚怀王功绩被漠视的理由。这番别有用心的一番话不仅在当时就起作用了,而且影响延续到现在,结果是把怀王的历史作用一笔勾销了。虽然项羽这句话里不包括恐的因素,但要消除楚怀王的影响,诋毁楚怀王的威信,一些配套的东西会应运而生的。那么这个怀王恐,可能就是项羽为了他的那一套歪理而创造的配套说法。或者怀王恐的源头就应该追到这里。你都恐了,想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有什么功劳。看来不仅是司马迁,甚至于班固也是受到项羽这个说法的影响而措辞。今天我们今人作秦汉史时,也非常不情愿提楚怀王在反秦一役中的作用。有人说项梁一死,楚国的大权就落在刘邦、项羽手里了。这就是无稽之谈了。项羽大权在手,怎么还去当宋义的副手呢?自视甚高的项羽怎么会想方设法替自己找个上级呢?闭着眼睛说瞎话,说到这个份上,就叫人无话可说了。

  上述项羽的一番话,乍一听颇有说服力,也确实欺骗了天下与历史,但却不是事实。

  事实是什么?事实是楚怀王是灭秦的总设计师,他在楚国国力最弱的时候,挺身而出,亲自部署了攻秦。你看,援赵的事是他决定的,援赵的人选是他确定的,西征的人选是他定的,西征的路线图是他画的,还有其他一些人马是他派出的。一个总指挥官干了这么多事,总不能说没干什么吧?因此,将楚怀王定义为灭秦的总设计师,应该是实至名归的。那么,是否承认楚怀王的历史功绩,关系到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的问题。如果把灭秦视为一个大工程的话,楚怀王就是这个工程的总设计师,整个工程的图纸是他画的,而刘邦、项羽只是这个大工程的施工队长。我们搞党指挥枪,就要推重楚怀王的功劳;我们搞枪指挥党,就只认可刘邦、项羽的功劳,而漠视楚怀王的功劳。像现在人们认为茅以升、贝聿铭的功劳大,很少有人记住那些个工程的施工者,遵循的就是党指挥枪原则;而人们只记得挖出石油的王进喜,对找出石油的人是谁根本就不关心,遵循的就是枪指挥党原则。看来,中国人不仅不认真,还喜欢搞双重标准。既喜欢党指挥枪,也热衷于枪指挥党。搞双重标准的根源是任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毫无章法可言,中国的事情常常被搞得一团糟的原因也与此有关。

  才高九斗的楚霸王看来还是个语言大师呢,他用了偷天换日的手法不仅搞定了当时,也搞定了历史,好像连司马迁也给忽悠了。照这样的说法,汉高祖战场上杀的人绝对少于樊哙,怎么他被当时推崇为立了首功呢。我们的足球队也用不着请什么劳什子教练了,一场比赛下来,他连球的边也没沾上嘛。据菜九所知,确实有些球员以为成绩全是自己及场上队友的功劳,不关教练的事。按这种项羽观念,我们各球队确实用不着把钱白白送给教练,我们的军队也用不着什么军长师长,有战士足矣。好在项羽观念还没有泛滥开来,否则所有的事都可能搞得一团糟。但其观念害惨了楚怀王,也是不争的事实。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谁识楚怀王(最新版)



  如果说楚怀王整合政权与军队之初是钻了项梁之死对楚人的打击实在太大的空子,但如果他的措施不得力,办法不高明,也不可能让部属听从号令。否则,刘邦、项羽都是非常自负的人,哪能听一个没什么来头且没水平的人摆布呢?根据日后的形势发展也可以认定,楚怀王的做法非常正确高明,众将心悦诚服,能够做到号令通行无阻,也基本上能压得住场面的。日后宋义的被杀,也能反衬出项羽对楚怀王还是买账的。

  让我们再回到灭秦总设计师楚怀王这里,与章邯的按牌理出牌相反,楚怀王的做法是不按牌理出牌。如果用足球比赛类比,更能看出楚怀王的与众不同之处。按楚怀王上场的时间,秦楚足球赛的比分应该是三比零或四比零,楚方落后,且完全不在状态。楚怀王原本是秦楚足球赛的局外人,楚国足球队要物色教练人选的话,再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头上。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根据楚怀王当时的成分,他可能除了会吆喝羊群外,恐怕干不了别的。但机缘巧合,他被从一个牧羊人的位子上找来担任了楚国足协名誉主席,但却连足球的边也沾不到,这也算是一大奇观。从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楚怀王被闲置在于台可能就相当于卧薪尝胆时期,在这期间让他想明白了一些事,也看明白了一些事。项梁主力的溃败给楚怀王提供了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他立即从于台迁都彭城,开始了独立作为。作什么为?凭什么作为?可能在秦人及世人看来,楚怀王充其量也只有几招吆喝羊群的把式,不足畏也。但秦人及世人,乃至于差不多全体后人都在这个问题上看走了眼,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吆喝羊群的把式葬送了大秦王朝,这一来,也让世人大开了眼界。老子说过,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楚怀王既然有楚王的名号,项梁一死,他就有了借此发力的空间。确实,谁也没料到一个稻草人似的人儿,怎么就突然间异军突起,从后台走到前台,挽狂澜于既倒,从头收拾旧河山,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将楚地武装整合得有模有样。真是真人不露相,原来楚怀王是个会家子,而且身手不凡啊。看来此前让他牧羊或当傀儡都不合适,他还真天生是个当教练的料。否则,怎么别人的大刀,他一操在手里就那么得心应手,那么挥洒自如。正因为楚怀王的脱颖而出,大秦王朝就真正沦入了绝对无救的境地。楚怀王执掌楚国军政大权时,刚刚经过项梁大败,楚国元气大伤,非但不能与陈胜盛时相比,即比之于项梁盛时,也大大不如。而就在这种楚地势力大不如从前的情况下,怀王却立即祭起了进攻的大旗,吹响了对秦决战的号角。决战决战决战,一定要置秦于死地,一劳永逸地解决秦的问题。如果按正常思维模式,敌强我弱,理应先稳住阵脚。但在楚怀王的战略意图中,基本上看不到防守的痕迹。独狐九剑,有进无退。所以他一上手就全是进攻套路,攻击攻击再攻击。楚怀王的这种做派可能在任何教科书都没有案例可稽——在主帅新丧、元气大伤、士气低落的时候,不是着眼于防守,不是着眼于修补防线,而是立即组织全力反攻,这是何等的气魄。按常理,遇到这样的局面,正确的做法似乎是什么休养生息、卧薪尝胆之类。但楚怀王不做此想。从收拢部队,到誓师出击,前后不超过一个月时间,在大败之后居然能如此举措,没有过人的胆识是难以想像的。菜九当年没有写成的歪诗有曰:

  你移跸北上重整河山
  将退守彭城的楚军锻造成两路铁拳
  你左右开弓挥将出去
  如同当年驱赶群羊一般
  鞭策着世界步入你的轨迹

  究竟楚怀王用了什么魔法使得士气低落的楚军一下子变得强悍起来,显得比项梁鼎盛时期还要强大?非常可惜,这些司马迁没写,菜九也没办法乱编,故不得而知。如果让司马迁来记,应该会有类似陈胜起义时的鼓动场面,等死,死国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可惜可惜,类似的可以流芳百世的话失传了,实为中华民族的损失。只能硬去设想,怎么想呢?就用我们熟悉的事情来类比,应该是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内容大概是知己知彼之类,分析秦楚双方的强弱何在,为什么我们可以跟秦决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取得胜利。而这个思想工作,可能就是针对几个主要将领。比如刘邦,比如项羽,比如宋义。当然,有些人是怎么点拨也没有用的,比如宋义。而刘项则不同了,沛公殆天授,只要一讲,就知道事情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天分更高的项羽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怎么样,经过楚怀王的调整,楚国上下,气象焕然一新,臣下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好的协调。刘邦与项羽也在此期间约为兄弟。这是楚国内部团结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刘、项两部是楚地最能作战的武装,两人关系密切,有助于下一步作战目标的实现。

  经楚怀王如此这般的一番调教,势力大不如前的楚军经过一个短暂的休整,就以决战的姿态气势如虹地出击了。就凭着这一事实,就给这段少了记载的历史以无限遐想的余地。更需要指出的是,楚怀王上任后,人还是这些人,枪还是这些枪,仅仅一年时间就把不可一世的秦王朝给灭了。参照一下秦统一的过程,在以强凌弱的情况下,从灭韩到灭齐,一共花了十年时间。怀王之楚,则是以弱敌强,却耗时超短,简直令人瞠目,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甚至于仅仅设想一下楚怀王指导下的决战过程,就足以激动人心了。

  在用兵方面,楚怀王的出身与项梁根本无法相提并论。项梁出身将门,反秦以前,就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军事一道是其强项。而怀王原本为人牧羊,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军事才能。但他对最后的亡秦决战部署上,却井井有条,可圈可点。他部署了两条战线,其一是救赵,其二是西征。救赵是当时局势的焦点,西征则是楚亡秦决心之体现。最后正是由这两路人马,完成了灭秦大业。楚怀王的功绩还不仅仅在于作了如此部署,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怀王为这两路人马安排了最合适的人选:坚韧不拔的刘邦率弱旅攻秦,刚猛无俦的项羽随主力救赵,这种安排至关重要。假如把两个角色颠倒一下,恐怕两路俱不得奏功。那么,中国历史恐怕就要重写。楚怀王还特别约束诸将入秦毋暴掠。这一点也很重要且有远见,并体现出宽广的胸襟。当时项羽看宋义就很不爽,想来宋义没什么本事,所以项羽极不愿意受宋义节制,宁愿与沛公西行入秦报秦杀其祖及叔父之仇。楚怀王拒绝了他的这一请求,而项羽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楚怀王的祖父、战国楚怀王就是被秦害死的,楚最终也为秦所灭,怀王对秦的仇恨决不在项羽之下。如果楚怀王立志血债血偿,对秦人大开杀戒,也是合情合理的,但他没有这样做,却选择了以德服人、以仁服人之策。

  可能结合刘邦的言论,对理解楚怀王之功大有帮助。刘邦与臣下在讨论项羽为什么会失败而自己为什么会胜利时,曾有一段永垂青史的名言,道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对汉三杰的评价,也可以视作为战争胜利的要素。在楚灭秦的过程中,楚怀王至少做了萧何与张良的活,而韩信的活,他安排刘邦、项羽去做了。菜九尽管不懂军事,但也敢斗胆大言,自古以来所有的战争取胜,可能都离不开这几条。而这几条,楚怀王做得非常之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楚怀王灭秦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些个词用在张良身上不太贴切,而用在楚怀王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先来看看楚怀王是如何运筹帷幄的。楚怀王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集中体现在对刘邦军的安排上。像刘邦这样的人,向来不把上级放在眼里,故有“素易诸吏”之称,但楚怀王之命他倒是遵守得非常好。虽然刘邦所为是否是楚怀王之命,历史本身没有直接交代,但刘邦出师后的行军轨迹,显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志,是有人指点,而这个人只能是楚怀王。人们往往以为,刘邦领受的任务就是西进击秦,但这只是其最后的战略目标。他初始阶段的任务并非单纯攻秦,而是担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这些任务向来为后人所忽略,但又是真实存在且非常重要,这些任务是:为援赵楚军开辟道路、拱卫楚都。这些可以通过细考刘邦最早出击的战争线路,予以清楚地辨认。依《高祖本纪》,《秦楚之际月表》,综合有关传记,刘邦正式西进前的战争线路大致如下:发于砀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成武(今山东成武),再由成武至亳南(今河南商丘东南),再至成阳(今山东菏泽东北)、杠里(今山东甄城一带),再至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再至栗(今河南夏邑),再至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开封,再至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时间长达六个月。而且战争路线是一忽儿由南向北,一忽儿由北向西南,一忽儿由西南向北,一忽儿又由北转向东南,一忽儿又再向西。之所以要这样来来回回地折腾,皆由于楚国军力倾巢出动,全力救赵并与秦决战,势必国内空虚,而楚都彭城附近仍有秦的军事存在,其安全大为可虞。所以刘邦部作战几度,又回到原来的起点,这是楚国捉襟见肘的处境决定了的。尤其是项羽杀宋义后迅速北上,而刘邦军也正好迅速南下,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相当高明的战略意图。因为刘项二人是秦军的克星,有他们在彭城附近,左近的秦军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应该指出,项羽的援赵军在投入对秦决战前,几乎没有任何消耗,这完全归功于刘邦部忠实地贯彻了楚怀王的合理调度。而刘邦部以极少的兵力完成了如此繁重的任务,除了本部作战能力强之外,也是楚怀王指挥有方的结果。如果不是楚怀王的调度,刘邦在这个时期来来回回干什么,是贻误战机还是学雷锋啊?按人们理解的刘邦,他一拿到西进入关的号令就应该头也不回、拔营而去,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循规蹈矩地进行艰苦迂回的作战。眼高于顶的刘邦之所以能做这样婆婆妈妈的事,肯定是对楚怀王的指挥心悦诚服。而能让刘邦服气的人,焉能小觑?刘邦这样做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楚国后方就没有出现过安全上的警报。因此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些个词用在楚怀王身上是实至名归的,没有一点水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谁识楚怀王(最新版)


  其实楚怀王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还不仅仅体现在使用刘项上,在二人之外,他还安排了其他人马击秦。这些人马是,楚柱国共敖和番君吴芮,他们的作战方向是从南郡向秦进攻。项羽分封时,以共敖定秦南郡之功立其为临江王,则共敖之攻南郡当是在项羽援赵、刘邦西征以后的事。而番君将梅鋗于秦二世三年七月与击武关的沛公军会合,估计他也是从南郡方向向北渗透的。这样看来,吴芮或与共敖一样也是攻秦南郡的楚军。这两支军队应该都是受楚怀王派遣的。

  正是有分教:楚怀王三箭齐发,大秦朝一命呜呼。

  除了调度本国人力外,楚怀王还特别善于利用各地旧势力为楚国的战略目标所用。如他支持魏豹、韩成人马击秦,就是为了有效地牵制秦军,与楚国的最终目的相适应。《魏豹彭越列传》称:“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韩信卢绾列传》称:“项梁败死定陶,(韩王)成奔怀王。”韩王成奔怀王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求得增援,继续战秦。日后,楚将沛公西征至韩地,便与已在旧韩之地的韩司徒张良配合作战。从效果上看,魏韩两地有反秦武装活动,将起到牵制秦军的作用。而魏豹在旧梁地得二十余邑,也应该大大消耗了秦的军力。楚怀王当政时,值楚新败,急需有同盟军对秦袭扰。魏豹的成功,正满足了楚的这一需求。楚怀王遣魏豹时,或赵已来求援,此时魏豹对秦的袭扰就更有意义。应该说,这些友军的存在,对于楚国完成灭秦大业是有帮助的。

  项羽杀宋义前说什么来着?“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这就是萧何的活计了——把能收集齐的军队全部送上前线,而且这仅仅是开了个头。项羽与秦决战钜鹿之下是以少胜多,其兵员应该大大少于王离的二十万。项羽援赵军的数字向来无解,只有荀悦的《前汉纪》记其拥有5万人,这个记载的依据不详。菜九以为,如果此数字是有来历的,大概也只是援赵军出发时的数字,到了杀宋义时,这个数字应该有所增加。因为项羽派黥布率两万人先渡河击秦,算是试探性进攻,后面应该是大部队继进。如果项羽手上仅有3万人,就不算什么大部队,可能这个大部队的人数就不少于5万。而到了入关时,项羽拥兵40万,其中绝大多数应该是楚军,估计甚至可能超过30万,这都是楚怀王陆陆续续提供的,这样做的结果是,秦楚决战就渐渐由秦强楚弱,转化为楚强秦弱。为什么说联军中的楚军要占绝大多数?这就要具体分析了。联军由齐楚赵燕魏组成,魏国的人马相当有限,能有一两万就不错了;齐国援赵非国家行为,只有田都、田安两人自作主张率军援赵,率部多少不详,估计不会太多,能有一两万就不错了;燕国历来不强大,人数也不会太多,能有一两万就不错了;赵国的人马可能会多一点,主要由赵王歇、陈馀、张敖、申阳、司马卬组成,加在一起是不是能有10万,也不一定。这样算下来,楚怀王往前线输送的兵源达20万之多。除此之外,上述共、吴两支人马,也应该是楚怀王随后攒起来的。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调集十几万甚至于几十万兵员,如果没有绝高的才华,是不可能办到的。看来,三个战争取胜要素中,楚怀王心独占其二,而那个其三,在刘邦嘴里或者就是所谓的功狗所为,是不能与前二者相提并论的。功狗者,刘邦是怎么说的:“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楚怀王安排刘邦、项羽的具体行动与任务,正是功人驱使功狗的行为啊。

  行文至此,应该说对楚怀王在灭秦战事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判断是没有任何疑问了。行文至此,也应该对楚怀王在灭秦一事上居功至伟没有任何疑问了。行文至此,我们说楚怀王的灭秦之功高于刘项,也应该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判断。不过既然人们十分情愿受项羽的骗上项羽的当,楚怀王的功劳或者还将继续被漠视被抹杀下去。虽然菜九知道费了那么大劲理清了一些史实,但人们可能更愿意上当并快乐着,所以菜九的所为多半会白费。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人生在世但求心安,菜九说出这些,心里也就踏实了,至于管用与否,在所不计也。
发表于 2010-1-4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坦克班班长

我觉得楼主写的没文采  
发表于 2011-3-31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36:}{:soso_e147:}
发表于 2014-1-1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说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8-2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音对照 千古谁识楚怀王(最新版) qian gu shui shi chu fu wang ( zui xin ban ) - 王朝网络 - wangchao.net.cn

http://www.wangchao.net.cn/junshi/hydetail_107257.html



千古谁识楚怀王-文化发展论坛

http://www.ccmedu.com/bbs40_152175.html




千古谁识楚怀王_百度知道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7679835.html
发表于 2014-11-2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1-2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啊啊
发表于 2014-11-2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都是打到
发表于 2014-11-24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的
发表于 2014-11-24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方
发表于 2014-11-24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吃饭呢
发表于 2014-11-24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开了
发表于 2014-11-24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好后
发表于 2014-11-24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V刹选
发表于 2014-11-24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捉贼捉赃
发表于 2014-11-24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痴痴缠缠
发表于 2014-11-24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棒棒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4-25 06:33 , Processed in 0.22116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