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77|回复: 9

《狼图腾》读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9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泊桑说过:“小说家不应辩解,也不应饶舌和说教。只有情节和人物才是应当着墨之处。另外,作家不要做结论,而要把它留给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狼图腾》算不上一本好小说,字里行间说教味很重。但是,在我读过的各种书里,《狼图腾》是一个异类。它带给我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新鲜视角,使我跳出惯常的思维而对一些问题进行重新思考。
        关于震撼 《狼图腾》首先带给我的,是震撼。震撼于原始自然状态下生存竞争的残酷,震撼于狼与人的胆识。人和狼面对面地搏斗,用手硬生生地拽住狼尾,掰断狼尾,我对陈阵的胆怯一点也不意外,即使面对的是文字的描写,我的心仍然砰砰地跳得厉害。曾几何时,人类走上食物链最高层,对这种关乎生死存亡的斗争置身事外大发感慨。当我们的思维重新面对弱肉强食的法则时,我们看到,人的力量超乎想象;我们发现,当我们有能力安全地发出“尊重生命”的呼唤时,自己已可耻地背离了自然法则。
还有狼的血性:悲壮的自杀式攻击,残忍地咬断伤腿逃命……可以说这是本能,但现在的人早已失去了这种本能。
        关于信仰 在马克思主义熏陶下长大的我们,不可能再去相信“腾格里”,去相信“飞狼”的传说,对死后喂狼升天也会嗤之以鼻。是的,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是无稽之谈,是封建迷信,但我分明感受到这信仰给草原人民的心灵以极大的滋润。
        毕利格老人在包顺贵想要烧芦苇地打狼时说:“烧草原,犯天条,熏黑了腾格里的脸,腾格里还会给人好脸色看吗?染黑了河里的水,水神来年还会给人畜水喝吗?萨满和喇嘛都不准在草原放火。……”“天条”、“腾格里”、“水神”、“萨满”,要是但把这些词单独拿出来,个个都是“四旧”,可这纯朴的信仰包含着蒙古人朴素的自然生态观,保障着人和草原和平共处了几千年。与之相反,不相信草原“天条”的外来户则显得鼠目寸光,肆无忌惮。道尔基说:“我不信喇嘛,不怕损寿。我们东北蒙族,人死了也不喂狼,就是狼打光了,我也不怕。”我们不断在呼吁,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仍然抵挡不住急功近利的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索取。我猜,这些都是没有信仰的人们。
        蒙古人有“天葬”的习俗,每一个蒙古人都有同样的最后归宿:把自己的一切交还给自然。这看似吓人的习俗却带给了蒙古人生命终极的安慰,带给他们对生命的满足、坦然、敬畏。他们在草原上生活,是为了保护草原的“大命”,赤条条来,坦荡荡去,一个有虔诚信仰的蒙古人心灵是充实的。
        一个民族是需要一点信仰的。
        关于和谐 会有人觉得毕利格老人的逻辑很奇怪,既打狼又敬狼,有时在血腥的战场上残酷地杀生,有时又坚决地给一些生物留活路。其实很简单,就是老人口中的“草原大命”,所谓的生态平衡。用最近流行的词语,叫“和谐”。简单,又不简单。“汉人喜欢走极端,鼓吹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不用多加解释,回忆一下轰轰烈烈的“运动”,批斗,文斗,武斗,回忆一下“消灭……”,“坚决彻底地……”就能明白。我们试图用单一的模式改造世界,最终总是可耻地失败。遵从自然规律,连狼和人都能和谐相处几千年,人和人之间难道就有如此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吗?相反地,一旦人们把狼送上了灭亡的边缘,把狼逼急了,狼和人拼起来,则是两败俱伤。丧子的母狼攻击性比谁都强,让我们想起了车臣的黑寡妇。我们谴责恐怖注意,像憎恨狼一般,可狼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舍命攻击人畜的。
        感恩,是和谐社会的粘合剂。在蒙古人眼中,每一种动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即使是杀家畜的狼,毁草场的黄羊,满地打洞绊马腿的獭子、老师。他们当然看到了这些动物的危害,却也看到了它们在草原上不可替代、环环相扣的作用。他们带着感恩的心对待生命,而不是怀着仇恨将它们赶尽杀绝,千百年来维系着草原的平衡,留下了一个多元的草原。多元,才有可能和谐。
        关于人性的丑恶 不知是作者有意还是知青下乡的特殊时代背景,我从包顺贵身上,从红卫兵身上,看到了那个特殊年代被激发出的人性的丑恶。
        先来看看仍是初中生的红卫兵说出的话:“狼真是阶级敌人,世界上一切反动派都是野心狼。……咱们应该组织群众打狼,对所有的狼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坚决、彻底地把狼消灭干净。还要坚决批判那些同情狼、姑息狼,死了还把尸体喂狼的草原旧观念、旧传统、旧风俗和旧习惯……”看到这,我们姑且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把红宝书背得太熟,没见过世面的小孩,而接下来的话只有让人叹气了:“你不就仗着老高三吗?有他妈的什么了不起!你看的全是‘封资修’。坏书!毒草!你受你狗爹的影响极深,在学校你不吭气,当逍遥派……你跟这儿的四旧臭味相投!”在打倒一切的口号下,他们失去了对人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他们自以为是,什么都瞧不上眼,已丧失了思考能力。这是人性确实的一代,他们是加害者,也是被害者。
        包顺贵的丑恶,或许是中国人某种潜伏着的劣根性,在那个年代找到了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包顺贵有两句口头禅:“要是首长看到,非撤了我的职不可”;“谁要是……,我就办谁的学习班”。一句是对上级的恐惧,一句是对下级的肆意妄为,真应了鲁迅的话:“一边吃人,一边被别人吃。”层层压迫,却少人反抗,因为仍有下级可供自己压迫。从给首长们送狼崽皮、狼皮筒子、芍药花,到一次打狼成功就举着狼皮在狼尸堆前合影留念,在包顺贵眼中,有的只是上级,只是政绩,因为自己的升迁只靠上级。这是一个口号喊得最响,却最不关心国家命运的官。这样的官,现在有何尝少呢?
        关于民族性格 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试图论述这样一个观点:蒙古人的性格是“狼”,中原汉人的性格是“羊”,蒙古和少数民族能战胜中原汉人是因为他们有“狼性”,而汉人需要输入优秀的“狼性”。我承认,狼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血性、勇气、竞争意识,但把复杂的民族性格简单地归结为“羊”和“狼”是否稍显牵强?一个民族确实需要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但也需要人性、人情。一个兽性的民族是无法在当今世界赢得尊重的。
        作者说,“一个民族,首先需要的是猛兽般的勇气和性格,无此前提,智慧和文化则无以附丽。”我不是历史学家,不知道以战争论民族的优劣有多大的合理性。至少我了解的哈萨克民族就是憎恶战争的。今年暑假在新疆,导游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将哈萨克毡房误认为是蒙古包,哈萨克人讨厌蒙古人穷兵黩武,打破草原的宁静。同样是游牧民族,哈萨克人生活的中心是歌、酒、诗。难道哈萨克民族就因此不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了?我甚至觉得,哈萨克人的生活才真正符合人性,在草原残酷的竞争中显示了人类的高贵。
        关于伤感 很少因阅读而流泪,而我竟因遥远的蒙古草原上早已不是新闻的草场退化而流泪。一直听新闻说,沙漠化沙漠化,从未深入内陆荒原的我怎能理解简单的“沙漠化”三个字代表了怎样令人心疼令人感慨的巨大变化。这变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更是文化的变化。当“外来户”对草原野蛮地大动干戈时,我觉得恶心,而当年轻的蒙古人对草原上的生物失去感情时,我流泪了。
        短短二十几年时间,毕利格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竟像相隔了几个世纪那样遥远。不仅仅是内蒙古草原上,整个中国在这二十年间的巨大变化也好似经过了几个世纪,其间丢失的文化,倘若走近,也一定都令人留恋不舍,令人痛惜落泪。我们有时很矛盾,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的生活以找寻丢失的文化,我们也舍不得丢下文化让整个中国被完全西化,可有时,我们只能选择其一。
        有人说,这是改革的阵痛。但愿这仅仅是阵痛,而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叹息。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9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书吧也混了些日子了,一直都是转别人的文章,看高人的大作,没有拿出过自己的东西.
这是我暑假写的一篇读后感,看坛子里狼图腾尚未完全过时,加上我的语文老师对此文还颇为认可,就整理一下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因为是作业,总有一些中学生作文的幼稚和矫情,见笑.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9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语文老师正好暑假也在看此书,在我央求下也写了一些,一并附上:

关于尊严  生命的尊严究竟是什么?本书给我们作了一些诠释.印象较深的是两只狼的死,一只是主人公小狼,小狼的牙齿腐烂,脖子为了挣脱铁链而受伤,感染,这样被人类圈养而活,与一个阶下囚苟活有何区别?所以最后老人建议陈阵将小狼打死.其实,小狼在一出生时便失去了生命的尊严,直到死亡,才挽回一点尊严.在这一点上,陈阵是罪魁祸首,事后他自己也想明白了.另一只狼的死便是大狼.是文革时期北京军区来打猎时,开着吉普车追赶的那头大狼,大狼再快如何敌得过吉普;大狼再狡猾如何敌得过人狡猾.它拼命奔跑知道最后口吐白沫,目光呆滞,竟然疲惫得容忍军区来的人摸了一下它的脑袋,然后訇然倒地!这头大狼活着时君临天下,没想到死时却不留一点尊严,不知到了腾格里,它是否有颜面对待其他狼群?但,让它这样的,是罪恶的人类,人类此时,已不配作一个自然界的生灵了,在这小说里,那是最没尊严的生命!
关于教育 深深地为蒙古人的教育所折服!蒙古人的小孩可以与母亲一起与狼搏斗,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掏狼窝......是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不是!他们只是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孩子在他们眼中不是弱者,不是受保护的对象,而是强者!反观我们,我们一直把孩子当作弱势群体去看待!现在,孩子们理直气壮地要求与成人(尤其是家长与老师)平等,但我们可曾发现,现在所谓的"平等"仅仅是"权利的平等",却从不提"义务的平等",所以还是不平等!
发表于 2006-10-29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教育 深深地为蒙古人的教育所折服!蒙古人的小孩可以与母亲一起与狼搏斗,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掏狼窝......是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不是!他们只是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孩子在他们眼中不是弱者,不是受保护的对象,而是强者!反观我们,我们一直把孩子当作弱势群体去看待!现在,孩子们理直气壮地要求与成人(尤其是家长与老师)平等,但我们可曾发现,现在所谓的"平等"仅仅是"权利的平等",却从不提"义务的平等",所以还是不平等!
发表于 2006-10-29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dy 于 2006-10-29 12:12 发表
在书吧也混了些日子了,一直都是转别人的文章,看高人的大作,没有拿出过自己的东西.
这是我暑假写的一篇读后感,看坛子里狼图腾尚未完全过时,加上我的语文老师对此文还颇为认可,就整理一下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因为是作 ...


LZ客气了。写得非常好。虽然我没读过这个小说,但你的读后感还是很有见地的。欣赏中~
发表于 2006-10-30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想看这书来着,来不及看...正在研究"文.革"时期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的一篇演讲稿里摘的,有点意思

读《狼图腾》我有一个感悟。作者非常欣赏的北方民族的“狼性”,欣赏那种强悍,那种勇敢,那种刚毅和智慧。作者还认为我华夏文明之所以能绵延至今,是因为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狼性”不断地给南方农耕民族的羊性“输血”;不然华夏文明恐怕早已湮没了。从历史上看,这个观点我想有一定的道理,或者说我找不到足够反对的理由。但是,让我惶惑的是,以毕利格老人为代表的蒙古族牧民——这些禀承着正统 “狼性”的勇猛剽悍且不乏智慧的汉子,为什么面对无知、颟顸而又专横跋扈的“书记”“政委”之类却是那么驯服,那么“积极”,那么逆来顺受?此时他们哪里有一点狼性,分明是十足的羊性嘛!我想这里面的问题可能相当复杂,或者这里面的斗争情况我们得不到全面的信息。但仅从文本给我提供的信息看,我认为,体格的强悍决不意味着精神的强悍,两者绝不是一回事。而且相当多体格强悍的人同时又是精神侏儒。所以,读完《狼图腾》,我对毕利格老人等质朴憨厚的蒙古牧民,除了同情和叹息外,硬是敬重不起来,就觉得他们不算真正的强者——当然,这样要求他们也太苛刻了。
发表于 2006-11-2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发表于 2007-1-1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图腾,我是在初中看的,那时看的很是,怎么说呢,反正看完之后,想哭,物是人非的感觉太强烈了.
发表于 2007-2-11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写得不错,说出了读者的心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4-17 07:17 , Processed in 0.22320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