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14|回复: 11

[新闻] 【城市历史】消失数百年,“双峰插云”将重现西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8-10-17 11:23 编辑

【来源:钱江晚报】
消失数百年,“双峰插云”将重现西湖景观设计方案正在公展,三个方案你最中意哪款本报首席记者 杨晓政 本报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斯金叶 潘珊

   “双峰插云”在哪里?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惹世人心心念念几百年,南宋西湖十景的唯一缺憾“双峰插云”胜景,将要恢复啦!

  今年6月底,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启动“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设计方案。

  昨天起到10月22日,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设计方案在西湖博物馆公开展陈。

  恢复“双峰插云”

  “西湖十景”圆满

  “双峰插云”,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时,南高峰、北高峰峰顶各有塔一座,每逢云雾低横之日,自西湖西望,群峰隐晦而塔尖分明,因此得“两峰插云”景名。根据历史史料,山顶还建有佛寺,是西湖群山中显盛一时的佛教名山。

  清代,峰顶古塔皆毁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南巡杭州,御题景名,改“两峰”为“双峰”,并在洪春桥旁建御碑亭。

  在800多年前,“双峰”曾是南宋临安城的制高点,也是南宋临安城的地标。但是古塔已经消失有年,如今,我们只能在文学、绘画作品中想象当年的“双峰插云”胜景。

  由于历史原因,“双峰插云”是至今唯一一处没有恢复的“西湖十景”景观。

  杭州西湖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恢复“双峰插云”景观,不仅是为了弥补“西湖十景”不完整的缺憾,也是为了履行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时的社会承诺。“南宋人能看到的,今人也能看到。”

  考古发现遗址

  为恢复景观提供佐证

  去年1月至9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南高峰顶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陆续发现了南高峰塔塔基、旧时道路、排水沟、房屋基址等遗址。

  今年4月至5月,通过物探等科技手段对北高峰塔相关区域进行考古研究,基本确认了北高峰塔遗址的地理位置在现浙江省广电集团北高峰发射台内的八角楼建筑区域一带。

  考古发掘和历史史料的验证,进一步确证了历史上南高峰塔及有关建筑的存在,是恢复“双峰插云”景观的重要依据。

  根据考古发掘推算,南高峰塔的对角直径约10.1米,每边直径5.07米,比六和塔、雷峰塔小,比保俶塔要大。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在南宋时期,站在南北高峰塔上,能看到江、湖、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征宇曾拍了一段视频,也印证了“双峰插云”一说的由来。他在早上8点到南高峰顶,拍下了云雾缭绕的一幕。他说,走到上面,人就在云雾里面。9点左右,雾开始散了。

  三大设计方案

  你中意哪个

  “双峰插云”景观如何恢复?截至9月4日,西湖景区管委会共收到三家设计单位递交的三个有效方案。

  9月7日,“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设计方案评审会召开,国内9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杭州。专家组通过现场评选打分,最终评出第一名为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名为北京构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第三名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在昨天开始的设计方案公展上,公开征集到的3个优秀设计方案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展示,展览还展出了部分南高峰塔遗址考古发掘成果。

  杭州西湖景区管委会表示,希望以本次展览为契机,在专家及市民游客意见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深化完善。

  如果你对设计方案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联系杭州西湖景区管委会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0571-86086364,0571-8608684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8-10-17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十景之一的“双峰插云”你见过吗,这个缺憾即将弥补

  消失数百年,胜景将重现

  2~5版

  方案二北高峰景区效果图

  方案三北高峰鸟瞰效果图

  方案一南高峰山顶区域总剖面图

发表于 2018-10-17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先睹为快,来看看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号方案
南高峰塔下有遗址保护大厅
还能坐W形电梯上山
本报首席记者 杨晓政 本报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斯金叶 潘珊


南高峰塔夜景效果图。


南高峰塔设计有W形电动扶梯。圆图为类似的湖北恩施大峡谷登山自动扶梯。


南高峰钵盂潭效果图


  “离乱倒塔,盛世筑塔。”昨天中午,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设计方案的公展刚刚开始,杭州历史学会的丁云川老师就赶往西湖博物馆,一睹为快。

  南高峰考古遗址如何保护和展示?为什么南高峰塔六边形,北高峰塔八边形?南高峰那么高,将来有没有像雷峰塔那样的电动扶梯?这些都是市民们关心的问题。

  现场展示了三个方案,一号方案是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易昨天也向钱江晚报记者做了设计解读。

  类似雷峰塔

  南高峰塔设遗址保护大厅

  陈易说,复建南高峰塔,必须处理好遗址保护与复建塔的关系。方案打算做一个双层结构,下层用于保护展示遗址,上层用于再现塔和塔院。

  按照一号方案,从山门进来的道路直接把游客带到二层,先体验荣国寺塔和塔院的氛围,塔和大殿完全按照考古发掘的遗址尺度,经过考证恢复。

  大殿后,临近北侧悬崖石壁,会建华光阁,在这里可远眺龙井村、翁家山村、满觉陇村等。

  华光阁将是遗址保护展示大厅的入口。游客游览了荣国寺、塔之后,有了一个整体概念,再回过头细细欣赏遗址,体验历史带来的纵深感。

  下层的遗址保护大厅,除了保证温度、湿度的控制等保护功能,还保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展示历史文化和考古出土的器物、构件。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南高峰塔塔基、旧时道路、排水沟、房屋基址等遗址,这种方式和雷峰塔类似。遗址保护层大约6~8米高,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

  从遗址大厅出来后,可以沿着山顶道路,观赏北侧的石林。再走到塔院的东侧,这里有一处圆形的洼地。文献记载,山顶有钵盂潭,很可能就是此处。

  这一路,还将设置五显祠及亭台等景观建筑。

  不用担心爬南高峰

  设计有W形电动扶梯

  据文献记载,南高峰塔始建于五代,距今1000多年。北宋崇宁(宋徽宗年号)二年,有过一次重修,乾道年间(1165年~1173年,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的第二个年号)又重建过一次。本来塔有七级,到了元末,塔毁损,只剩下5级;但明万历年间遭雷击,逐渐倾圮,到明末只剩3级,之后慢慢废弃,现在只剩一截塔基。

  所以,南高峰塔的复原,是按照宋代时的构造来设计。

  有趣的是,设计方案中的南高峰塔接近40米高,比古籍记载中的约33米长高了几米,这又是为什么?

  陈易说,如果按照原来的尺寸复原,南高峰塔会略显矮壮,“我们从湖面景观分析,雷峰新塔作为前景已经是比较矮壮的塔,南高峰塔最好能够与之有所区别;再加上塔下跟雷峰塔类似,多了一个遗址保护大厅,所以在高度上做了适当的调节。”

  第二个原因,陈易说,从民国年间的老照片来看,西湖周边山体植被都不是很茂密,而经过解放后几十年的封山育林,树木基本都高于山体10~20米。如果按考证得到的30多米塔身来建,很可能只能露出2~3层塔身,难以显出“插云”的意境。

  “因此,在保持原有塔身平面尺寸的基础上,我们调节了每层平坐层的高度,使得原来仅仅是作为窗台的平坐层,都成为可以供游人登临的空间。”

  靠双脚爬南高峰,还是有点吃力的。虽然南高峰比北高峰(海拔313.7米,平时爬山的人很多,也可以坐缆车上去,有索道)低一点,海拔是257.2米,但在深山中并不好走。

  为了方便游客游览,除了登山道,方案还计划建造一个自动扶梯,从千人洞到无门洞,垂直高度50多米,扶梯是W形。为了更形象一些,方案中还专门放了香港中环扶梯、湖北恩施大峡谷登山自动扶梯的样式,以利理解。

  对腿脚不好但又想上山的人,这是个大福利。

  北高峰塔比南高峰塔纤细

  初步设计为八边形

  设计方案中,北高峰塔为八边形塔。

  相比南高峰塔,北高峰塔的体型会相对纤细,高度也有30多米。因为二者体量的差距,且北高峰地势较南高峰更高一些,所以北高峰塔看起来更瘦高一些。《武林旧事》记载:“北高峰塔在灵隐寺山后绝顶,比南高峰尤高”。

  不过,北高峰塔最终的样子还没有确定。也有专家认为,北高峰塔始建于唐代,应该是唐代典型的四边形塔,这些都要根据考古证据确定。

  北高峰塔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但结合物探从地形图上仍可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北高峰电视台发射台区域内有一处八角形的建筑,位置正在庙宇轴线的延伸线上。从它的体量(边长2.6米)和位置来看,很可能是原有塔芯室的位置,一种猜测是因为原来的塔基太完整,当初把它扒掉太费事,不如继续利用。

  在南侧物探所发现的曲尺形墙基,则可能是望海阁的位置,位于原始标高308米的平台上。在清许承祖撰的《雪庄西湖渔唱》中,其中北高峰一篇有写:“……峰顶旧有望海阁,久废今建……”这是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委托丁云川先生文献考古,丁先生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电动扶梯设计、北高峰塔八角设计等等,所有以上设计方案都不是最终的定稿,将结合此次7天公展的社会调查意见,接受大众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发表于 2018-10-1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高峰、法相唐樟、血园、三台阁……
借南高峰塔复建东风,杭州铺路理景,打造双峰插云大景区
重新发现西湖西岸
游览双峰的N种姿势
本报首席记者 杨晓政本报记者 金丹丹通讯员 斯金叶 潘珊/文本报记者 陈嘉昀/摄 姬臣/制图



  断桥人从众,西山孤云闲。

  原因之一是西湖景区的很多景点,如南高峰、法相唐樟、血园、三台阁……连杭州本地人都搞不清楚在哪里,更不要讲西湖游客了。

  这一次,借南高峰塔复建的东风,杭州打算铺路理景,打造双峰插云大景区。

  “让大家重新发现西湖西岸。”西湖景区工作人员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双峰插云景观工程恢复公示方案(一号)中设想,以双峰插云恢复为支点,梳理山林游步道数十公里,盘活西湖西部五六十个景点,形成至少3条综合性游览线路,并配套旅游服务和交通方案。

  另外,双塔恢复后,站在哪里欣赏味道最好?湖滨、玉皇山顶(福星观)、吴山顶(城隍阁)、涌金门、柳浪闻莺、三岛、白苏二堤……方案的设计人员为您梳理推荐。

  ●南高峰游线1:

  烟霞洞——千人洞——26尊佛像

  南麓游线,从烟霞洞开始。

  南高峰海拔257米,深山中并不好走,栎松林立,竹林、茶树混搭,若雨后前往,石子路会非常湿滑。

  在烟霞洞前往南高峰的路上,有一处绝壁悬崖,高20多米,绝壁上挂有攀岩者悄悄放的钩子。杭州的山多,但像这样巨大的岩壁少见。

  再往上,途中有千人洞、无门洞等等。其中千人洞在南高峰南坡山腰,为西湖群山已探明的最大溶洞。洞全长320余米,洞室最高处约7米,最宽敞处逾1300平方米,地势平坦,可容千人。全洞分上、中、下三洞室,有石钟乳、石瀑等岩溶景貌。相传昔时贼寇作乱,附近村民经常避难于此,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初留下的瓶灶陶器。

  千人洞开始,游人可以乘坐电动扶梯,直接抵达南高峰塔附近,也可以继续走山路。

  如果走山路游览,那么距离峰顶20多米的南向悬崖避荫处,有无门洞。洞口宽约5米,高3米,深约6米,外大内小,稍向左旋,呈海螺状。洞壁两侧刻有26尊佛像,约为明代以前作品。因年代久远,许多佛像均已模糊,但总体保存情况尚好。无门洞造像姿态各异,刻画粗放简约。虽然雕刻相对粗糙,但无疑丰富了杭州的摩崖造像内容和分布点,对研究杭州石刻造像艺术有一定价值,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除此之外,根据历史记载,这一带尚有天池洞、白龙洞等景。天池洞在山腰,《万历杭州府志》言其“石笋跃起,架虚壁立,其上有穴蓄水,旱潦不加盈涸,天然之奇。池下即洞,深邃莫测”。白龙洞在峰顶,相传洞中有白龙神出没,旧时峰顶寺庙荣国禅寺内供奉的就是白龙神。如今两洞俱湮灭而无迹可寻。

  ●南高峰游线2:高丽寺——血园——三台阁

  另外,前往南高峰,还有好多老杭州都不知道的一条路,《方案》中有详细的梳理和设计。

  “结合南高峰塔院遗址恢复工程及旅游景观总体规划,拟对南高峰东麓进行整体景观提升。”西湖景区工作人员说,这条线路,一共有两个入口。

  主入口为唐樟区域,现有法相唐樟、留馀山居等景观,拟进行景观提升,结合历史记载,恢复留馀山居的一些原有景观,以建筑和园林小品的形式展现西湖旧有的山林别墅之韵味。

  副入口为俞曲园墓及右台仙馆区域。该处现有俞曲园墓、右台仙馆、陈夔龙墓等景观。结合历史记载,完善俞曲园墓及右台仙馆的历史样貌,对现有茶地、山林进行整理,打造一种隐士隐逸的氛围,提高景观格局。

  进入景区深处后,沿线有法相寺、六通寺等著名历史遗存,有革命烈士长眠的血园,以后或将提升改造。

  进入三台阁区块后,以原有三台阁为依托,充分利用好观景点,对西湖的群山及相关历史典故进行说明,帮助游客全面了解西湖。

  ●北高峰游线

  从“咫尺西天”黄墙开始,登北高峰,今后将经过碑亭、山门、北高峰塔、望海阁、千年石、寺院大殿、天王殿、毛泽东诗碑亭、黄机墓等。

发表于 2018-10-1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赏双峰插云最佳位置:湖心亭、苏堤锁澜桥




  ●观赏双峰插云最佳位置:湖心亭、苏堤锁澜桥

  远观“双峰插云”,哪里角度最佳?

  南线各点,如玉皇山顶(福星观)、吴山顶(城隍阁)、涌金门、柳浪闻莺、雷峰塔诸处,离南高峰近、北高峰远,因此双塔会呈现一前一后的观感,其中往往又有雷峰塔作为前景,玉皇山顶甚至可以一览六和、雷峰、保俶、南高峰、北高峰五座塔。

  西北线诸处,玉带桥、花圃等处,由于距离较近,绿化遮挡,南北高峰中常常只能看到一处,如玉带桥是观赏南高峰的佳处,而花圃入口则以北高峰为远景。

  湖东湖滨、断桥、锦带桥诸处,基本可以一览雷峰、保俶、南高峰、北高峰四座塔,但由于距离较远,南高峰塔、北高峰塔都不明显,视线不佳时,比较难看见。

  南高峰顶海拔257米,北高峰顶海拔313米。双峰相对于西湖的地理位置,如果以湖心亭为中心,北高峰基本在其正西方向4500多米,南高峰在其西南方向3400多米。而两峰到达目力所及的大片水面边界(杨公堤)的距离,北高峰为3300多米,南高峰为1670多米。

  因此,从湖上望两峰,的确是两峰(两塔)相对均衡的观赏点,其中从小瀛洲岛看双峰,稍稍有点偏;而从湖心亭看,双峰一左一右,看起来方向特别正一些。

  苏堤上观赏两峰,更是体现古人意境的最佳位置,且距离双峰,它可比湖中三岛更近。站在苏堤之上,锁澜桥和压堤桥之间,可以拍摄到双峰插云的美图(如下图)。


发表于 2018-10-17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又要多一个打卡景点么
发表于 2018-10-17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鼓个掌
发表于 2018-10-17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要拆了三十多年的北高峰现代电视发射台。
发表于 2018-10-17 12: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造好以后现在双峰插云的位置能同时看到两座塔么
发表于 2018-10-17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奇北高峰上的广电塔怎么办 应该要有替代方案吧 比如像广州塔、上海东方明珠那样单独建个地标性质的电视塔 如果那样的话艮山门杭州电视塔也好拆了 合并一起就好了
发表于 2018-10-17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电视塔包在塔里面
发表于 2018-10-31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4-20 23:49 , Processed in 0.21815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