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1|回复: 2

[新闻] 【城市历史】国际专家对“良渚古城”充满期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3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杭州日报】

国际专家对“良渚古城”充满期待

全球文化遗产界“奥林匹克”盛会在杭州开幕

2018-09-02











记者 熊艳 文 记者 李忠 摄

昨日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一张张“国际”面孔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过往的人都可以加入其中,“让许多‘英语小白’的耳朵都有点磨热了。”慕名而来听演讲的市民赵先生说。

全球文化遗产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昨天在浙江大学召开。来自43个国家,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早稻田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20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和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的460位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文化遗产”。

大会由浙江大学和国际思辨遗产研究协会共同举办,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协办。

国际专家演讲吸引人

世界级大咖就在身边,机会难得,本报为读者争取到了20个参会听讲的名额,一天时间就被抢光了。记者与现场的市民团打了个照面,其中吴女士和同事是运河遗产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想来学习一下顶级专家的遗产保护理念”。

“大家好。”国际思辨遗产研究协会主席、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教授露茜·莫里赛特用流利的中文作了发言,同时她感谢杭州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让全世界的学者专家聚集在一起讨论人类“文化基因”。

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著名学者迈克尔·赫兹菲尔德作了开场演讲,主题是“思辨性遗产:思辨的文化重要性以及对遗产研究的启示”。

迈克尔在长达一小时的演讲中,对遗产以及思辨做了很严肃的定义。他以泰国一处文化遗产为例,从最开始的残破遗址,到政府重修,最后遗址与当地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他说:“文化遗产是多样性的、动态的,当你了解了它的历史故事后,对待这份遗产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迈克尔·罗兰兹教授作了《遗产正义》的精彩演讲。“正义是一个西方概念,遗产保护不断改善的过程会影响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而这是一条很漫长的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对良渚之行充满期待

现场到处都是关于良渚古城的“蛛丝马迹”:与会专家的资料袋、重要演讲开始前大屏幕滚动播报的英文宣传片、会议u盘里……

多次到访良渚遗址的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曾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寿田说,“本届大会设立良渚分会场,专家学者将云集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举行良渚古城国际学术会,共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大计。”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规模宏大的王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等级分明的墓地,揭示了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古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国。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跨界、差异、宽容、和谐”,良渚的玉琮象征着天圆地方、神人兽面纹饰隐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就源于良渚玉琮的启发。我们要保护良渚遗址,传承良渚文明,就要遵循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导利益相关者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我诚挚地邀请各位在9月6日参加良渚分会场活动,近距离了解良渚,领略中国最古老文明的魅力。”陈寿田向在座专家发出热情邀约。“对我们而言,这是一次面向世界展示全面、真实、立体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难得机遇。”

来自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的梅丽莎一直在翻阅杭州遗产地图,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来杭州,来之前就看到西湖和运河美景美图,她说会去实地探访,同时,对考察良渚遗址,她也充满期待。

本报将继续关注本次大会,敬请期待。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杭州日报】

他将在良渚向世界讲述“良渚”


美国教授纳尔逊诠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018-09-04


本报讯(记者 熊艳/文 特约摄影 于大剑)昨天,全球文化遗产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在浙江大学召开的第三天。

今年大会主题是“跨界视角下的遗产”,表明全球性遗产研究热潮正是伴随着一系列跨界实践形成的,意味着不同遗产形态之间(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不同文化之间(东西方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地域(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大洲)、不同学科、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乡村和都市)等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不同领域的交融越来越密切。

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辉煌历史的象征。研究民族文化遗产,可以了解这个民族过往的历史,使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的文化。昨天,来自美国的重量级嘉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终身教授纳尔逊·格拉伯恩,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有关文化遗产特色的演讲,主题是《多文化国家旅游和遗产研究中的少数民族赋权》,他反复强调:“文化遗产都是人创造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纳尔逊说,他一直在做有关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他走访了很多中国少数民族背景学者的过程中,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又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及成果。”

纳尔逊发现,这些学者中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学者成就最高。“1978年,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山区交通和生活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教育政策吸引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到中央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去研究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而且,这些少数民族籍的学者不仅致力于自己的遗产保护,也在保护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纳尔逊提出,在少数民族与民族融合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中国对于少数民族赋权研究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它描绘了一幅很积极的蓝图。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这个议题引起很多国家专家学者的兴趣,现场讨论热烈。同时,来自美国的戴维·博登哈森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演讲,分会场的主题发言讨论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与国际思辨遗产研究协会共同举办,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协办。共吸引了来自43个国家的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早稻田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20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和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的460位知名专家学者。大会旨在推动文化遗产研究与实践的变革创新,使遗产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资源,也将成为促进社会发展以及跨文化沟通的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最后一天,这些顶尖专家们将赴良渚实地考察,除了参观良渚博物院,还将举行良渚文化国际研讨会,而纳尔逊先生将在9月6日下午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良渚古城的讲座,敬请期待。

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特别报道
发表于 2018-9-4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在杭州考察的专家会不会热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4-17 00:34 , Processed in 0.40864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