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桥老照片(摄于19世纪60年代)
京杭大运河——世界最古老运河之一。元代时已成为南北漕运和盐运的主要通道。在其绵延曲折的河道上有着许多古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最南端的拱宸桥。
拱宸桥位于拱墅区北端桥弄街,东西向横跨大运河,是拱宸桥地区运河两岸之间唯一的一座古石拱桥。
清初章藻功在《拱宸桥记》一文中阐明了建拱宸桥的重要意义:“漕艘之所出入,百货有贾民船之所来往,风起冲击,势之险也。术家又言,省会地气,向东南而趋西北,直泻不留,不可不由以所镇之相。厥地形为扼要处所,则拱宸桥以宜亟建也。”
关于桥名“拱宸”两字,解释不一。一说为四方归向的意思,以此命名的桥一般位于府治或县治之交通要道,且规模较大,桥型别致,较为显赫。另一说,“拱”为双手示敬之意,“宸”指帝王宫殿,桥的建造表示对朝廷的尊敬和臣服,故拱宸桥是古代迎接帝王之处。 拱宸桥建成后可谓是历经风雨。拱宸桥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顺治八年(1651)曾一度坍塌;康熙五十年(1711),由浙江布政使倡议,僧慧辂募款修整;光绪十一年(1885),杭人丁丙主持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拱宸桥地区沦为日本租界,日方在桥东设立“洋关”,为方便车行,在桥面中间铺设2米多宽的水泥桥面。 如今我们所见的拱宸桥长98米,桥身中部宽9米,桥堍宽12.2米,为三孔薄墩联拱桥,中孔净跨15.8米,边孔净跨11.9米。拱劵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砌筑成由拱脚到拱顶逐渐变窄的形式,两侧边墙也随之变化。拱劵顶均有浮雕“双龙戏珠”图案,中孔内尚存荷花浮雕,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桥面呈柔和的弧形,中间为平台,两侧饰栏板和望柱,栏板外侧依稀可见“拱宸桥”三字。
随着时代的变迁,拱宸桥的名字已演变成区片名,桥东的高楼大厦和桥西的传统建筑新旧交杂。而连接它们的拱宸桥早已成为杭州的地理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