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1|回复: 20

[转帖] 【杭州日报 · 城纪】杭城冷饮往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6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杭城冷饮往事

2017-06-16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杭州的夏天也是挺热的。绝大多数的居民在家里,是在没有电风扇的情况下度夏的,陪伴人们时间最多的,就是一把麦秆扇。现在的人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电扇和空调会是啥样子。所以,那时候的夏天对冷饮就很喜欢。

夏日的杭城,好热呀!赤日炎炎,或是潮湿闷热,还有难熬的入伏后一个来月的桑拿天,人们苦夏,肠胃一样提不起劲来,只想吃冷饮。

近年大街上的冷饮店新卖一种尊为新晋“网红”的黄酒棒冰,年轻的时尚男女喜欢买根尝尝。剥开锡纸,吃得美美哒!尝鲜,就像冬天里品尝脆皮玉米的样子。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杭州的夏天也是挺热的。绝大多数的居民在家里,是在没有电风扇的情况下度夏的,陪伴人们时间最多的,就是一把麦秆扇。现在的人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电扇和空调会是啥样子。所以,那时候的夏天对冷饮就很喜欢。我住在老江干区,曾听说当时的棒冰是杭州冷气制品厂生产的,这家厂是在秋涛路上吗?我与那里并不远。那时我们小孩子对“冷”的东西感到很神奇:城隍山脚下防空洞有着凉意的铁门会用身体去贴着;电影院因冷气开放而让我们趋之若鹜,开心不已;肉类加工厂后面万吨冷库释放出的冷气令人好奇;还有解放牌卡车上装着冒冷气的大冰块,冻得坚实,有透明感。小孩子手痒,当工人不注意时,凿下一个角,拿着冰块在左右手上轮换摆弄,玩着玩着,冰慢慢融化而小下去,水在手上滴答流下,于是大的冰块自己玩,小的冰块就给别人接着玩。这些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碎冰也叫冰核,虽为冷饮的末端,却让小孩子也能在暑热中享受凉爽。

1 当时主打的冷饮是白糖棒冰、赤豆棒冰、奶油棒冰,还有略贵点的麻酱棒冰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冷饮里吃得最多的是棒冰。杭城主打的冷饮是三分钱的白糖棒冰、四分钱的赤豆棒冰、五分钱的奶油棒冰,还有略贵点的麻酱棒冰。

棒冰是当年所有冷饮里最廉价的,就是小食品店也会预备。小店的棒冰一般是上午十点来钟进货,放在一个带盖的大木箱子里。卖得快的就几十根一盒带着外包装(很软很糙的纸盒)放进木箱,数量较少的则放在大口的竹皮保温瓶里,木箱盖子和棒冰盒子暖壶之间有保温的棉被。三分的比五分的销得快,好些孩子从家里就能要出三分钱,赶上三分的没了,只能望洋兴叹,买棒冰前常会问一句:“有三分的吗?”

棒冰用小木棍穿着,吃完后用“棒冰棒儿”可以做游戏。棒冰外面包着印有简单图案和文字的单色蜡纸,卖棒冰的人剥掉蜡纸存起来,把棒冰递给买主,据说蜡纸积攒起来可卖钱。推车卖棒冰的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居多,推着小车在大街小巷里或是西湖边叫卖。棒冰车是装了四个小铁轱辘的带把木箱,箱子刷成白色,有的还写着棒冰二字。打开木箱,有棉被盖着的棒冰盒和保温瓶,一般还有个装钱的小盒或小箩,有时也直接把钱放进围裙的兜里。卖一根棒冰能挣多少钱不知道,但肯定不多,可是对卖棒冰的却很重要,那可是生活费。我同学的母亲就是卖棒冰的,后来她的儿子考进了大学。没看见过卖棒冰的吃棒冰,她们一般随车带个装着淡茶或白开水的玻璃瓶子,推车卖棒冰有一定的行动路线。也见过男的骑着钢管焊的自行车,后架子上绑了个木箱子在转悠。

棒冰也有不好卖的情况,在过了一天里最热的时候,卖剩下的棒冰也多半是半融化的状态,因此少有人问津的,阴天下雨棒冰也不好卖。

小孩子喜欢比谁的赤豆棒冰上端的赤豆多,如果难得偶然得到一支赤豆是满枝的,就会觉得很幸运。还有一种叫药水棒冰的,其实就是咸水棒冰吧!味道较怪,我当时误以为是陈皮梅棒冰。

在当时能看到的冷饮还有六分一杯的酸梅汤,用滚水浸泡(煮)乌梅,放入蔗糖,自然凉后冰镇。在解放路与浣纱路交界的七重天楼下冷饮店有卖,我的萧山亲戚喝完,非常惊奇,把它称为“甜茶”。 要说酸梅汤的历史可悠久了,北宋汴京(今开封)的冰店里就卖冰镇酸梅汤,南宋(今杭州)街上卖的有“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宋代的刘松年还把出售冷饮的场面画入图中。

有点规模的食品商店有冰柜,背景画着冰山和朵朵六角雪花,前面写着冰凌状的美术字,用蓝白两色,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冰柜不但存放冷饮,还冰镇着西瓜,可以随时切开出售。冰柜里还有光明牌冰砖和刨冰等,那冰砖,真是香气纯正,细腻滑润。夏天每次去后市街的前进电影院看电影,在进门的观众休息厅就能看到。

2 钓井水来浸西瓜,吃起来真是清凉爽快啊

倘若单位发西瓜,就用土办法,用卡其布工作裤装西瓜,坠在双搁脚的脚踏车上,也就是自行车的书包架两边,要注意平衡,否则会“一只高来一只低”。骑回家后,就钓井水来浸西瓜,浸冷吃起来真是清凉爽快啊。

那时候街上有卖凉开水的,玻璃杯上盖一块小的方玻璃板,这是最廉价的冷饮了。汽水是冒泡的饮料,小时候喝汽水印象深刻,尤其是冰凉刹那的第一口,喝猛了能叫人流出眼泪噎个跟头,连喝几口,一股气从肚子深处直顶到了脑门,噎得人连气都出不来,一瓶喝完,暑气随着几个嗝,顿时消散。买汽水时给塑料吸管,但很多人不用,讲究对嘴仰脖一口气下去,这个方法虽然过瘾,可弄不好能从鼻子里喷出来,还有撞脑门迫五脏的感觉。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食品店的冷饮大致有三种,固体的,有棒冰、雪糕及纸盒装的冰砖、纸碗装的冰淇淋;液体的有汽水,后来增加了瓶装的酸梅汤、酸奶,算是半固体的。当年商店的分类管理也算是蛮严格的,大部分冷饮在食品店出售,且较大的店才比较齐全,因为要放在冰柜里,小店不具备储存条件。

记得在1980年的上半年,我在延安路上用三分钱买了一支在当时已算久违的白糖棒冰,这也是我最后一次买到这种棒冰,后来三分钱的白糖棒冰也就从市面上消失了。这也显示了在那个时代国家正在慢慢好起来,物质生活正在丰富起来。那时的延安路上人少,我一边走一边吃,感觉怎么这个味道这么好呀?真是越简单,越纯,越本真。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雪人”、“冰葫”,是那个年代小孩子的记忆。炒冰,就是一支一支的冰葫芦,一截一截地嚼冰块,脆脆爽爽的感觉。“雪人”就是巧克力和奶油混在一起的味道,它造型可爱:卡通的脸戴着帽子,两只圆圆的眼睛和微笑的小嘴,吃时往往是从帽子处咬下去。还有冰激凌球、绿茶和茉莉等口味的甜筒、小碗儿香芋……九十年代小圆盒加小木片,冰淇淋上加几颗樱桃,真是色香味俱全……复古OR时尚,这些都是怀旧君的集体记忆,爆款都变成了情怀。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半叶,杭城街头出现了冷饮器,制冷原理与冰箱相似。在杭城生产此产品的有陆官巷内的东风医疗器械厂。最初是方形的,正面有液面器,可以看到水的高度。后来又出现一种圆形桶状的冷饮器,上面是透明塑料盖子,这种机型是仿国外的,从外面往里看,中间有一根管子,冷饮喷在盖子上,从中心散开,水流的旋转像一朵大花一样,口渴的行人走过,就买一杯尝尝。用杯子往出水口一靠,冰凉的饮料就注满一杯。人们既感到新奇,又可以在喝后沁人心脾,使劳累得以缓解。在改革开放之初,有许多城市和农村小店就买这种冷饮器摆在门口做生意。此时适逢外来的可乐正大行其道,市面上形成了中外饮料并举之势。

3 岁月悠悠,有特点的冷饮店留下了些许回忆

在我的记忆里,杭州在不同时代有一些有特点的冷饮店,岁月悠悠,如今这些店或是拆迁,或是更迭,留下的是些许回忆。

海丰西餐社: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延安路与平海路交界的西南角

印象最深的是这里卖的冰镇白木耳,也称冰镇银耳汤。只见那白木耳白花花地朵朵开在大碗里。而这幢大楼在四十年代末期美国飞行员威廉·迪柏所拍摄的老杭州彩色照片《延龄路王润兴菜馆》中,那远处白色的楼房便是。这是一幢上世纪四十年代建造的具有古典风格的建筑,我估计在旧时光这里是经营西餐的,它地处西湖边的延安路上蛮有名。到了“文革”时期,西餐是封资修,于是在火车头式的长条欧式格局内,卖起了中式冷饮,也是蛮特别的。因当时有熟人在该店出货小窗干活,所以我曾到此,对所卖的冰镇白木耳较有印象。

其他品种,好像有“淇淋果露”,还有往玻璃杯里加苏打水,再加个冰淇淋,插根吸管,还有彩色果味糖水里加碎冰,还有天然冰用特制工具制成冰屑,浇上果酪果汁即为雪花酪,也就是所谓的中式冰淇淋,还有牛奶加咖啡等品种,香味儿过瘾,引得众人鱼贯而入。

到了1981年的秋天,我还是在这里又看到了冰镇白木耳,此时特殊的十年已经过去了。印象中那时候白木耳的质量是不错的,质地很细腻。试想如果以次充好,白木耳便是黄颜色的,那烧出来就不好吃,且嚼起来硬。有红枣和莲子相配吗?时间久远,已回忆不起来。又过了十多年,到了1993年的下半年,我发觉这里恢复了西餐,卖牛排和罗宋汤等,似乎与大楼本来的名称相配。再后来这里成了皇家蓝翎服装公司,再后来分别是森马和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外立面高挂Twins、谢霆锋等明星的代言广告。这幢建筑在2013年初与近旁转角的西湖电影院一起拆除,这个地块现在已经建成商业综合体。

莲芳斋冷饮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解放路浙医二院对面,解放桥旁

应该叫饮食店吧,否则冬天不卖冷饮的。夏夜我去中河旁姑姑家玩,她就带我去过这家店。该店是两层楼的沿街房子,门上有“莲芳斋”三个有着章其炎式的书法体的商业招牌字。冷饮店的门对着解放路,店面不大,有二十几平方米,人们常常在炎热的下午,三五人钻进冷饮店一坐,凉气习习,透彻心骨,清新凉爽,特别提精神。一碗赤豆汤,一块西瓜,一杯酸梅汤,一段往事,每张桌子的人惬意地演绎着过去时光。

走进店堂内,只见满屋日光灯亮堂,白色的方桌配白色的靠椅,头上几只绿色的吊扇在暑天里不紧不慢地“哗、哗”转着。这里最有名的是赤豆汤,好像是一角钱一碗。取冰镇赤豆汤的人都会小心翼翼地端着碗来到座位上,生怕晃出来。我感觉这个赤豆汤冰凉的程度恰到好处,降降火,真适宜,赤豆多,未见虫。心想,这个“冷”是怎么弄出来的呢?现在我想象是这样的:外面是个大木箱,盛着烧好冷透的赤豆汤的大桶放在里面,四周用冰块围着,再用棉絮保温。我的姑姑坐在一旁看我吃,她自己不吃,那时候的长辈就是这样,不顾自己,只要小辈好就行。看着我们小孩子吃得津津有味,长辈坐在一旁就满足了。后来这排建筑在1985年上半年后消失了。

旧时的冷饮店,我喜欢闻香精和奶油的味道,直到现在想起仿佛还能嗅到那股浓浓的冷冷的味道,几份冰点像隔着时令飘过来的美人。

哈乐淇淋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湖滨路六公园

此时的冷饮世界已是一派百花争艳的景色。来自国外的手工冰淇淋,自助酸奶冰淇淋,各色水果甜品、冰品,以及鲜芋风……可见冰品、冷饮不再拘泥于绿豆汤般极简的解渴消暑方式,而是在形式、口味上更趋多元、时尚,而这些新派的冷饮、冰品店的环境也是清新、精致,使冰品冷饮从单一的舌尖上的舞蹈,过渡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消遣。好的冰淇淋口感清凉细腻,滋味和顺,绵甜爽口,具有各香型品种特有的香气。

同样也是在夏夜,成双成对的年轻人在西湖边“拷位儿”(谈朋友),为了不是“锻炼身体——饿煞大跑”,就上楼坐坐,当时这家店在这一带名气蛮响的,其建筑是一幢民国时期建造的红色坡顶欧式小楼,门外广告上写着:“来自奥地利的纯天然现制新鲜冰淇淋”,旁边画着一个有趣的留黄头发爆炸头的小丑演员。在此品尝像船一样造型的花式淇淋,暗幽幽的欧式灯光,似也有情调。当小伙子汗涔涔地端着淇淋,急呵呵从一楼上得二楼,姑娘儿却道:不可多吃,要胖的!这幢建筑就是“石函精舍”吧,现在是一家咖啡馆。

天使冰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湖滨圣塘路省外文书店右侧

这个时期咖啡厅、茶吧兴起,谈生意、聊天、约会……显现出全新的消遣方式,是大伙儿最热衷去的场所。最in的冰品冷饮,还有小甜品这种“后生儿”,触动着味蕾。

冷饮厅门口霓虹灯招牌闪烁,里面有音乐伴奏,也可以自己点歌演唱。几个朋友可以常去光顾。喝冷饮,吃“大船”,惬意一段。烈日炎炎下,走进冷饮厅,何等凉快通透,消暑太直接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如果要约会相亲的话,大伙常会说:“到外文书店门口等!”“到少年宫旗杆下等!”因为这里的位置好,集结后可迅速到达对面西湖边,要上哪里就上哪里。听说当时这家店曾卖一种哈根达斯棒冰要七十块一支。我在省外文书店快要拆除的时候连带着把这家冷饮店,还有附近的大畈屋、蓝宝茶楼、柯尼卡彩扩冲印店、妍工坊、联谊大厦等建筑一并画下来。我画的时候已是冬天,“天使冰王”店的玻璃门上喷绘着头戴红帽子的圣诞老人和朵朵六角形雪花的图案。飞速的时代来到了新世纪,不同于从前只在夏天吃冷饮的习惯,不管冷天热天想吃点凉的都不在话下,“吃根冰糕度严冬”,冬天吃冷饮才时尚呢!

扳着手指算算,这四十多年的冷饮世界,从早期的品种单一,到后来的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变化蛮大的。有特色的甜品店、冷饮店、甜品屋、奶茶店,广式的、台式的,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琳琅满目。

“不朽”的冷饮,不仅承载着美味,也承载着美好的回忆。我在炎热的天气里回忆杭城冷饮往事,虽挂一漏万,却似有一种时空的清凉袭来,深邃而有回味。

焦俊 文/图

发表于 2017-6-20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为啥,网上关于“莲芳斋”的资料特别少,想当年这也是一家赫赫有名的老店啊
发表于 2017-6-20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朋友可以常去光顾。喝冷饮,吃“大船”,惬意一段。"
大船指“香蕉船”?
发表于 2017-6-21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估计全国城市都一样
发表于 2017-6-2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90年代的冷饮也不能忽视麻纺厂的汽水,各个学校门口小店卖的168
发表于 2017-6-2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很深的是双色棒冰,一半巧克力味,一般奶油味的。
发表于 2017-6-21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子青 发表于 2017-6-21 09:20
90年代的冷饮也不能忽视麻纺厂的汽水,各个学校门口小店卖的168

还有杭钢的汽水,棒冰,当时很多国营厂是自己做棒冰的
发表于 2017-6-21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文中说的 雪人 ,应该是娃娃雪糕吧
发表于 2017-6-2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在哈乐打过暑期工,08年的时候,不过那时候生意已经不咋的了
发表于 2017-6-2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来支小奶油!~~
发表于 2017-6-21 23: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有情怀阿
发表于 2017-6-2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候的棒冰还是用白砂糖做的 现在全用糖精来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6-24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7-6-20 20:16
不知为啥,网上关于“莲芳斋”的资料特别少,想当年这也是一家赫赫有名的老店啊

你知道莲芳斋?
 楼主| 发表于 2017-6-24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怀念哈。
 楼主| 发表于 2017-6-24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moviechina 发表于 2017-6-21 12:17
还有文中说的 雪人 ,应该是娃娃雪糕吧

娃娃雪糕有两个厂生产,杭州食品厂还有一家忘记了,价格都一样,但明显有一种不好吃。

那时候娃娃雪糕首次开始使用密封的包装纸,里面的巧克力味真的很好吃,现在再贵的巧克力都吃不出原来的香味哈。
发表于 2017-6-24 1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7-6-24 11:44
你知道莲芳斋?

我都吃过,怎么会不知道
发表于 2017-6-24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7-6-24 13:27
我都吃过,怎么会不知道

莲芳斋是什么 和漱芳斋有什么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7-6-24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7-6-24 13:28
莲芳斋是什么 和漱芳斋有什么关系?

00后,一边玩去。
 楼主| 发表于 2017-6-24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7-6-24 13:27
我都吃过,怎么会不知道

不过凭心而论,莲芳斋那时候又脏又不好吃。
发表于 2017-6-24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7-6-24 13:34
00后,一边玩去。

00后 不一定知道漱芳斋 但我知道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6-24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7-6-24 13:45
00后 不一定知道漱芳斋 但我知道的

刮目相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4-26 00:38 , Processed in 2.15164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