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发表于 2018-6-15 11:46

【杭州日报 · 城纪】杭州隐秘地图之:今昔华家池

杭州隐秘地图之:今昔华家池

2018-06-15


http://fs.news.hbjt.com.cn/group1/M00/0F/C9/rB4AiVsi14aADdtvAAFEg1XyNSU823.jpg                                       

http://fs.news.hbjt.com.cn/group1/M00/0F/C9/rB4AiVsi14aAFmYOAAFh5qjreDc518.jpg                                       

http://fs.news.hbjt.com.cn/group1/M00/0F/C9/rB4AiVsi14eADNnDAAGxW6CWXfA603.jpg                                       

http://fs.news.hbjt.com.cn/group1/M00/0F/C9/rB4AiVsi14eAU-WqAANyyMLds7o549.jpg                                       

http://fs.news.hbjt.com.cn/group1/M00/0F/C9/rB4AiVsi14eAa_S_AAFQQYX8jtA606.jpg


杭州城西有西湖和西溪,城东原先也有数处大片水洼,大多为洼田水塘或由钱塘江浅滩堰塞所致。金兰池消失于上世纪末,华家池因位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校园内而幸存至今。如今,尽管这面盈水大池的外围道路纵横、高楼林立,车辆人群川流不息,一派喧嚣景象,但当循入校园,伫立池畔,呈现的即是林草茂密、池水清清、禽鸟啁啾。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仍留得如此清静幽雅之处,堪称奇迹。

孙 侃

1 华家池为何以“华”名之?

“华家池,大百亩,洪武初,艮山门外富户华兴祖筑榭其上,周植奇花异草,镇守都督蓝某而欲之,兴祖不与,寻致籍没。”这是明嘉靖《仁和县志》对于华家的记载。明洪武年为1368年至1398年。作为明朝第一个年号,社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杭州城池范围也在拓展中。原居住在艮山门外的富家华兴祖看中了贴沙河以东的这片空地,遂依着这面超过百亩的大池构筑亭榭,种满奇花异草,把这里打造成了一处私家花园。尽管这花园并不太大,仅占池畔之一隅,但华兴祖毕竟是第一个在此落脚者,无名之池也便唤做了华家池。

华家池一带原先的确荒凉。这片土地由钱塘江泥沙淤积而成,且随江滩东扩,汉唐时仍为荒地。至南宋,这里已成为重要的蔬菜出产地,可见此时这里土质肥沃、灌溉便利,已属良田无疑。杭州人有“东菜西水,南柴北米”的谚语,这第一位的“东菜”即指东青门外灞子头一带的蔬菜。东青门在元之后向东拓建为太平门(后改称庆春门)。这里又是杭州城外的重要墓葬地,这说明这一带人烟稀少,集中居住区尚未形成。

向来荒僻的大池边忽地出现了美轮美奂的私家花园,这目标是比较大的,便有官家上门滋扰。这位蓝姓都督何许人也,查史书未见,但都督一职为当地军事首领,“镇守”一词意谓带兵驻扎,可见此蓝某来头不小。

蓝都督来了,毫无悬念地喜欢上了华兴祖的私家花园,便想占为己有。明朝初年朝廷强悍,驻军亦非温软讲理之辈,遂找了个借口,对华家花园进行丈量登记,继而予以没收。蓝某究竟找的什么借口?读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有“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之句,可见以官军缺少钱粮的理由,强行没收富户赀财田产,在古时并不奇怪。

2 杭州先农坛位于池之南首

先农,又谓神农、后稷,为国六神之一,是古代传说中最先教会农民耕种的农神,设坛祭祀先农,乃古时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重视农业、强调以农为本理念的礼制之一。先农坛即是帝王或地方长官祭祀农神和举行耕籍礼仪的地方。每年春耕时节,破土种植之时,先农坛祭祀成为各地不可缺少的典礼,民国后渐衰。

从《杭州府志》的一张海塘图中可以看出,杭州的先农坛遗址即位于今华家池南首,具体位置是在庆春门外偏东北方向、凯旋路与凤起东路交叉口以东百余米处。这里如今已是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林业厅和浙江省畜牧兽医局等机关大院。虽然坛已不存,但从上述这些单位的名称可知,先农坛原址所分布的机关单位、科研机构大多仍与农业相关,可知这里依旧洋溢着农耕文化的气息。原浙江农业大学教授黄寿波感叹,农耕文化资源如此丰厚的地方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让人们回忆和纪念,这很有意义。

古时华家池一带地处城区与钱塘江之间,千百年间曾经出现诸多重要地物,涉及地理水文、林木、居住、交通、文化等,不少还留存至今,或影响及至当代,在此也值得一记。

始建于秦代的钱塘江古海塘,其地基如今已隐于地面之下。今华家池附近之“断塘头”,具体位置在浙大农学院学生宿舍“华一斋”东南侧,尽管与现今的钱塘江相距甚远,但这里当年确实筑有钱塘江海塘。这条海塘的走向是从南肖埠东苑门口穿过凤起路,至金秋花园、省水利厅宿舍门口后再向北,经浙大农学院折向东,向新塘、彭埠方向延伸。地名为“断塘头”,并不是古海塘在此中断,而是出现了一个大转弯。

“潮冲潭”是华家池一带另一个与钱塘江有关的地名。据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吴玉卫著文介绍,“潮冲潭”原是学生宿舍华二斋北面的一处小水塘,它由潮水破堤后冲淘而成,故名。这些水塘、水潭在地面渐渐抬升后大多消失,包括地名颇有几分古怪的“潮冲潭”,如今早已没了踪影。

水陆寺也与钱塘江海塘有关,“水陆”一词即谓水岸、江岸。华家池东北在宋保祐三年建起“外水陆寺”,地点在浙大农学院校园内,现民主馆前的位置上,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毁。

值得一提的还有“校场地”旧迹。据吴玉卫教授回忆,在民国二年(1913)浙江陆军测量局测制的二万五千分之一地图上,浙大农学院西大楼西面有一块东西宽约25米、南北长约600米的地块,上注“校场地”三字,可见这里曾是清代军队操演和比武的场地,惜未见此地的文字材料。

3 池畔别具风格的建筑每幢皆有来历

接下来就该说一说今浙江大学农学院与华家池的关系了。可以说,在很多杭州人心目中,“华家池”与“农大”这两个地名几乎等同。

始创于清宣统二年(1910)的浙江农业教员养成所,至1929年1月,发展为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1934年8月,因笕桥机场扩建之需,时任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拍板购买华家池千余亩土地迁校。刚迁入华家池时,校园建设主要集中在池北,建起集办公室、教室、礼堂、实验室等于一体的三层教学大楼,另建有大温室一座、宿舍若干。1937年抗战爆发,学校被迫西迁贵州湄潭,光复后于1946年9月迁回。

迁回华家池后,浙大农学院于1946年下半年开始大兴土木,其中一大手笔,即在华家池南面兴建“品”字形教学楼三幢,均为平面矩形、二层砖木构洋楼,这表明校园已扩张至整个华家池沿岸。1947年2月三幢教学楼竣工,同年7月21日,浙大校务会议专门作出决定,把这三幢新建教学楼分别命名为“神农馆”“后稷馆”“嫘祖馆”。神农、后稷、嫘祖均为传说中的农事之神,分别掌管草药和耕种,以及谷麻、蚕桑,以农神之名作为馆名,无疑宣示不忘以农为本之意,可惜后稷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拆除,神农、嫘祖两馆仍在,农大 时期全校8个系均在此办公。建于同期的二层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老图书馆“西斋”,亦仍基本保持旧貌。

和平馆、民主馆、团结馆、蚕桑馆等教学楼,以及西大楼、东大楼两幢行政楼,均建造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至1958年间,为轴线对称、大屋顶结构多层建筑,有着不可忽略的苏式建筑风格,如今大多仍存。在此颇值得一提的,是华家池畔的“小二楼别墅群”,该别墅群共8幢,建于1954至1956年,均有两层小别墅,故名“小二楼”。别墅有仿欧意味,亦有苏式风格,这在杭州现存的老别墅中是不多见的。当年“小二楼”每幢别墅住四户人家,且只有校级著名专家教授和校级领导方能入住,如今因实行了房改,这些老别墅已是私宅。

于子三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浙大农学院最著名的爱国青年了,出生山东的他于1944年10月考入流亡于贵州湄潭的浙大农学院农艺系,后随浙大迁回杭州,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代表,后又担任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新民主青年社”华家池分社负责人。1946年9月领导全校学生抗议美军侮辱北大女生沈崇的抗暴斗争,次年在杭州大同旅馆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并被害,年仅23岁。此后,在中共的组织下,全国高校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于子三运动”,为农学院历史上重要一笔。现华家池东侧有于子三半身铜像和纪念碑各一座,保护完好。

或许正是华家池之故,池畔的各幢历史建筑均层数低、体量小,外墙及屋顶以红或灰色调为主,风格以苏欧为主,又体现中西合璧,而池中池岸的各式建筑,又极尽中国传统建筑之能事,这与西湖边的建筑宗旨和格调多有几分神似。2017年2月,“浙江农业大学旧址建筑群”已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小西湖,不可小视的研究型园林文化

华家池一带原为洼田水塘,自然生态系统完整,世代农民在此开垦荒地,辟出果园、桑园、茶园、菜园、鱼塘及花圃等,散落其间的诸多水塘和林木,使这里的自然生态更为丰富。近百年的城市发展挤占了大量农田池塘,幸亏华家池及周边千余亩土地成了农业类高等院校的校园,又建起植物园、实验农场等,使得这里的生物和生态系统得以部分保留。如今这里既是农业教育科研之地,又是闹市中的一片净土。此乃生态之幸,更是城市之幸。

华家池现存水面计84亩,平均水深2米,池中及沿岸筑有“三山、一岛、六亭、一长廊”的景观,诸种景观及整体格局有仿效西湖之意,江南园林风味浓郁,故有“小西湖”之美称。2015年6月,浙江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华家池校区十大文化景观:“华池春晓、和平岛、浙大植物园、华池精舍、紫藤长廊、澄思望月、于子三塑像、嫘祖像、阡陌之舞、奔腾广场。”

其中“六亭”指的是环绕华家池的6座亭台,如池南侧1986年建成的“澄思台”。澄思,有澄清思路之意,命名十分妥帖。“澄思台”旁侧有水榭“桂花亭”,乃因亭子周边植有桂花等观赏植物。另外的4座亭台均点缀在池畔各处景观之中。

华家池西侧有一条林荫走廊,长约六七十米,贯穿南北。走廊上还有一座石桥,使华家池东西两面池水(华家池西侧小池又名东滩)相通。长廊由水泥架构组成,紫藤等绿色植物攀缘而上,整条走廊由此成为绿廊。这条林荫长廊被称作“小苏堤”。

华家池作为文化景观另一大特色,无疑是它处于大学校园之内,各处人工景点与自然生态相融,掺入了诸多教学和科研因素,比如不少植物本身就为教研之用,因而被人们评价为“研究型园林文化”。华家池校园是国内高校中环境最优美的校园之一。199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浙江农业大学“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称号,《国家人文地理》一书,把浙江大学华家池评为中国高校最美的66个地方。正是因为它的弥足珍贵,人们对此十分珍惜。本世纪初年,原浙江农业大学教授们合力保护华家池,使其免遭因房地产开发带来的破坏,至今仍为佳话。

5 不可遗忘的浙大植物园至今仍在

早在1927年,中国第一代现代植物学家钟观光来到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浙江大学农学院前身)任教,钟观光为宁波镇海柴桥人,来劳农学院之前在北京大学任教,且在那儿建立了植物标本室。他是中国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广泛研究植物分类学的学者,是近代中国植物学的开拓者。此时的钟观光已年届花甲,在经劳农学院谭熙鸿院长同意后,仍带领学生先后去浙江天台山、天目山、雁荡山等地采集植物标本,共700多种,劳农学院植物标本室遂创设。尔后,他又致力于植物园的筹建,经不懈努力,于1929年在笕桥建成,此为中国第一个西式植物园。1934年植物园随学校整体迁至华家池畔。

遭八年沦陷的华家池校舍满目疮痍,植物园更成废墟,后得师生着力重建,植物园非但恢复旧观,其规模还有扩大。1947年,浙大农学院成立“农事试验总场”,除了植物园,还有校内供师生实验的园艺、农艺、蚕桑、畜牧4个分场和湘湖、临平、凤凰山等3个农林分场。与在笕桥时期一样,迁入华家池畔后的农学院植物园,园内假山上仍建有四角形“观光亭”,以纪念创始人钟观光。1950年,植物园入口处又竖起李时珍塑像。

农学院植物园创设26年后的1956年,杭州才有了向公众开放的杭州植物园,由此可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杭城市民想要获取植物知识,这里是个极好的去处。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浙江农业大学植物园(1952年浙大农学院从浙江大学析出,单独成立浙江农学院;1960年又改名浙江农业大学)一直是大中学校植物分类课程的教学基地和接待各阶段学生参观学习的场地。

如当时的杭州大学生物系,其植物分类科教学就是到农大植物园参观,认识各种植物。著名农史专家、时为浙江农大教授的游修龄回忆,当时,植物园里的每一种植物都挂有介绍小牌,该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分布地区、经济价值等一目了然。农大农场的作物标本区、果树、桑茶、蔬菜品种区等也都挂牌介绍。后来连校园内的行道树、建筑物周围的绿化地植物等都择要挂上标牌,让走过的行人耳濡目染,无形中传播了植物常识,这是华家池畔农大的一大特色。

进入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杭州城市发展,原农大区块渐被高楼大厦裹挟,尤其是1998年四校合并后,部分土地实行置换,浙大华家池校区的原有区域不时被周边道路、新建楼盘所蚕食。2013年9月5日,占华家池校区1/6面积的240亩土地拍卖出136.7亿元,可见华家池一带已是绝对的寸土寸金之地,亦可感知这片土地的今昔巨变。

如今,植物园原有的54亩土地面积仅剩14亩左右,部分园区早已改建为学校印刷厂和招待所。2015年6月,植物园移交浙大后勤管理处负责管理,其原有的教学功能逐渐弱化。虽然华家池校区的本科院系和研究实验室都已搬到紫金港校区,好在植物园至今仍在,依然在浙大华家池校区西门北侧占有一隅之地。

(本文部分材料和照片来自《我心中的华家池》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8-6-15 12:24

华家池那几幢苏氏小别墅 还是很经典的 就是有点阴森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8-6-15 12:25

那个植物园也很阴森 不过一般不开门

kolarun 发表于 2018-6-15 12:43

怀念

华家池我小时候还不小心掉进去过,被边上钓鱼的大伯给捞上来了。。

loganese 发表于 2018-6-15 14:17

小时候陪老人去找一幢楼听报告,找了一个多小时。。。那时候感叹,大学真的很“大”

陌上花正开 发表于 2018-6-15 23:07

"此为中国第一个西式植物园“,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文化亮点,非常值得保护和挖掘。

jason 发表于 2018-6-18 14:15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8-6-15 12:24
华家池那几幢苏氏小别墅 还是很经典的 就是有点阴森

华家池很多楼看起来都很森。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8-6-18 17:20

华家池现在本着十分不欢迎普通市民的理念存在着,非浙大员工开车进华家池居然要预约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8-6-18 17:20

这是一所名校应该有的包容的态度吗?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8-6-18 19:40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8-6-18 17:20
华家池现在本着十分不欢迎普通市民的理念存在着,非浙大员工开车进华家池居然要预约

凤起路那个门可以进去的

jason 发表于 2018-6-18 20:40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8-6-18 17:20
华家池现在本着十分不欢迎普通市民的理念存在着,非浙大员工开车进华家池居然要预约

可能去游玩的人太多了吧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8-6-18 21:17

陌上花正开 发表于 2018-6-15 23:07
"此为中国第一个西式植物园“,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文化亮点,非常值得保护和挖掘。

这个支持。所以,有时候合并、迁址甚至卖光光什么的,对校史的完整、特色的传承,破坏很严重的。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8-6-18 21:31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8-6-18 17:20
华家池现在本着十分不欢迎普通市民的理念存在着,非浙大员工开车进华家池居然要预约

太好了 以后华家池开了星巴克你就进不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杭州日报 · 城纪】杭州隐秘地图之:今昔华家池